我見我思

臺灣的語言政策

The Language Policy in Taiwan

  我們TOCC的學生剛學完「中國的語言」,可是課本好像謊報了臺灣歷史似的。臺灣人到底為什麼能說那麼標準的中文?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要從過去幾百年來臺灣的語言政策開始。

  講到臺灣歷史,一定要把每段殖民時期分開講。儘管原住民已經在台灣本島生活了五千五百年左右,到目前為止,荷蘭、西班牙、中國大陸跟日本都進行過殖民統治。因為殖民化的關係,臺灣所謂的「國語」的定義事實上比較籠統,不太容易說明清楚。

  嚴格地說,荷蘭和西班牙統治時期對本土語言沒有很大的影響。在17世紀以前,主流語言包括南島民族所說的語言。因為歐洲人來臺灣的目的曾是進行貿易及宣傳基督教,所以傳教士把聖經翻譯成南島語,提倡用本地語言傳教。

  鄭成功驅逐荷蘭之後,很多漢人從中國大陸的福建移民到臺灣。隨著這次大規模的移民,講閩南語或客家話的人口也跟著增加了。清政府雖然建立了許多漢語學校,仍未能建立新的語言習慣。

  就語言政策而論,這幾段時期並沒特別限制,不過日本殖民臺灣的時候,語言開始被控制了。在50年的日治期間,語言政策變得越來越嚴格。因為日本以同化臺灣人為主要目標,在日治時期最後八年,講自己的母語被認定為非法,例外很少。人即或不會說日文,也不能說自己的母語。根據1940年做過的人口調查,在整個臺灣裡,百分之51能聽懂日文,可是經過了四年的控制,聽懂日文的人數比例再上升了百分之20。可見這種政策有效,但是不能說是有道德的。

  進入戰後時期,中華民國的政策跟日本的政策在做法方面差不了多少,可是在目的方面卻差得很遠。根據國民黨的觀點,首先是消除日本文化,其次使當地人中國化,再其次把臺灣人融入祖國。雖然國語跟閩南語不能彼此了解,這兩種方言來自同一個語系,所以國民黨為了取消日文而提倡閩南語。可是1948年以後,講自己的母語也被認定為非法了。一個人要是說母語的話,會被罰款或遭受身體上的懲罰。結果是很多臺灣人不太會說自己的母語了。

  為了本土化起見,最近臺灣政府推動了很多母語教育政策。最早公告的是所謂的「鄉土教學活動」。自1993年起,小學必須專門撥出每週當中一個小時教授母語。儘管此後政策有所改善,許多人卻批評這個政策的效益,而且批評英文不應取代本土語言。他們認為政府當然不能不管英文,可是就台灣認同而論,本土語言是不可或缺的。

  我最後要再問:「國語」這個詞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呢?我認為,其實這個詞應該跟臺灣一樣,包括多元種語言以及多元文化。

近期期刊

258

Apr. 1. 2024

257

Mar. 1. 2024

256

Feb. 1. 2024

255

Jan. 1. 2024

254

Dec. 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