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側記

陳思宏與他的鬼地方

Kevin Chen and his Ghost Towns

  [靈感的來源]

  作家陳思宏來自彰化縣的一個非常小的城鎮永靖。他小的時候,那裡連一個電影院都沒有。上有七個姐姐、一個哥哥,他是家中第九個孩子,屬龍。華人相信屬龍的人未來會有許多成就、發大財,陳思宏也不例外,他先後得到了林榮三文學獎和台灣文學金典獎,是台灣文人的桂冠。

  他就讀輔仁大學英文系、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當兵之後,因在台謀職不易,剛好此時有去德國的工作機會,2004年就搬到德國的柏林。在他最新出版的小說《樓上的好人》就是透過一個剛到柏林就迷路的台灣女性遊客的視角來探索柏林。讀者跟著她走,看她在這個都市叢林中越來越緊張,也開始了解了她在台灣的生活背景。陳思宏笑著說,這個人物的塑造不是根據他個人的經驗而來的,而是他朋友。「他一到柏林就迷路了。手機沒電、沒有谷歌地圖,也看不懂德文,一直坐錯捷運,但我沒辦法跟他聯絡。本來下午兩點應該到我家來,可是他最後晚上十一點才出現。」陳思宏說:「可是,他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因為他後來找對了地方。而且,因為他迷路了,才有機會去本來可能不去的地方。」

  身為作家、口譯、和演員,陳思宏多才多藝,至少會四種語言:中文、台語、德文和英文。他的座右銘就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從生活裡隨時隨地能碰到許多特別的經驗。

  不過,對他而言,旅行不是唯一能當作靈感的經驗。家鄉也是靈感的來源。

  [描述自己的 「鬼地方」?]

  「鬼」 這個字在中文有許多意涵,也跟華人的文化有深刻的關係。因此,難以直接把 “鬼XX" 或 “XX鬼” 之類的詞彙翻譯成英文。譬如,陳思宏的書《鬼地方》的英文版叫 Ghost Town (2022年8月將在歐洲與北美出版,譯者:Darryl Sterk),不過英文的標題不能涵括 「鬼地方」的另一個意涵——不喜歡的地方。這個意思跟陳思宏的背景有關,但也影射了台灣的傳統迷信:到處都有鬼!若有一個台灣人住的旅館房間號碼是404,他第一次進門前會先敲門。通知房間裡面的鬼,鬼魂一聽敲門的聲音就知道外面有人要進去,「阿飄」就會飄去別的(空)房間。

  還有另外一個例子,陳思宏的家鄉以前有游泳池。他小的時候,母親覺得那裡有水鬼因此不讓他去那邊練習游泳,對他而言,也算是一種「鬼地方」。這個游泳池以後就被棄用了,但是陳思宏覺得這些被捨棄的 「鬼地方」 也有自己的吸引力,他旅行時會特別去尋找這些地方, 放在他的作品裡。如希臘的埃伊納島也有棄用的游泳池。他的家鄉永靖除了有廢棄的泳池,也有拜鬼的陰廟,叫「城腳媽」。這座廟很特別,不但關於鬼,也與陳思宏的小時候生活有關。在很久以前,有一個陌生人的屍體在那裡出現;為了超渡和奠祭亡魂,永靖的居民蓋了城腳媽的陰廟。廟的附近也有豬的屠宰場,每天會聽到豬的嘶叫聲,地上都是血。陳思宏小時候每天去學校時都得經過這裡。不過也有好事發生——每個晚上,城腳媽廟的附近就會清掃乾淨,廟的牆壁就當作放映電影的白幕。對小時候的陳思宏來說,這就是他去的第一個電影院。

  [去看電影。哭了。——卡夫卡]

  陳思宏第一次看電影時,大概七歲,第一部電影就是《蘇菲的抉擇》(Sophie’s Choice)。那時候,永靖鄉沒有電影院,每次放映電影,居民就用廟的牆壁當白幕。儘管這麼克難,這部電影還是把他的世界觀完全打破了:「我看電影之前,沒想到世界那麼大。」

  從那時開始,陳思宏非常喜歡看電影,尤其在電影院看,因為在電影院的經驗獨一無二:「在電影院裡,你是跟陌生人一起坐在同一個黑色的盒子,從頭到尾。不能看手機,不會被別的事情打斷看電影的思緒。而且,雖然大家都在看同樣的情節,人人都有不同的反應:哭、笑、牽手、睡覺等。有一點類似做夢的過程。」因此,他每次去新的地方一定會去那裡的電影院:越老越好;他喜歡有手工海報的電影院。他特別舉出了看電影經驗很特別的兩個地方:俄羅斯與德國。

  陳思宏在莫斯科時,他去看了《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的俄語配音版。可是,俄羅斯的配音方法有別於其他地方:銀幕上的電影發音是中文配音。但旁邊有真人當 「配音口譯員」,在銀幕前面有桌子,桌上有一個小燈和俄語的台詞,這個配音員會隨著電影的情節來讀俄語的字幕,包括擬聲。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真是獨一無二的經驗,但俄羅斯人覺得稀鬆平常。


  在德國的北部,還有專門播電影的海灘。巨大的銀幕架在海上。海灘上有 “Strandkorb”,這可能只有德國才有的一種 「家具」。租一個 “Strandkorb" 類似租一個非常高級的櫃子,同時也有高級的海灘椅:每一個 “Strandkorb" 可以打開,變成非常神奇的椅子。位子下是櫃子,可以放包包;擱腳板與飲料盤可以拿出來使用;為了防曬,上面有篷子,後面有掛毛巾的鉤子;遊客也可自由調整方向。

  除了愛看電影,陳思宏本身也是演員。英文系與戲劇研究所的背景讓他得到去德國拍電影的機會。不過,那時候歐洲的多元文化還沒發展到目前的樣子。他回憶:「他們以為說中文的人都跟李小龍一樣。」他說:「我是英文系的,你要我說莎士比亞的台詞就沒問題,可是我沒練過功夫。」他補充:「不過,雖然情況如此,可是我還是有表演有趣角色的機會。」

  [另類的國際文化交流]

  陳思宏將柏林與台北生活兩相比較,他認為柏林跟其他的歐洲城市很相似,沒有台北有那麼多的大樓,而且很安靜,也沒有2004年的台北那麼吵。在柏林,有辦法找到私人空間。而且,柏林的捷運更自由。在台北的捷運上有很多規定。不能吃東西,要維持乾淨的環境,沒有票不能上車......到處有標語「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柏林與國外的捷運都比較自由。搭車的乘客也比較多元。他說:「一個空間裡面就是有窮人啊,流浪漢啊,也有看起來很有錢的人,各式各樣不同的人都可以在同一個空間裡面,大家一起搭捷運。」

  不過,他也提出當「國際陌生人」的好玩之處:經歷各種文化之後,可以從外來者的觀點來看某一個國家對其他文化的看法。譬如,在台灣,許多地名包括「巴黎」這個詞,因為許多台灣人覺得巴黎是天堂。 (「其實不然」 他笑著說。對他來說,巴黎也算是一個「鬼地方」。)而且,台灣也有一些叫「German Bakery」(德國麵包店)。其實,這樣的麵包店賣的食物並不是真正的德國食物,比如說,他們常常賣肉鬆麵包。日本也有同樣的「German Bakery」,可是更搞笑的是,日本的「德國麵包店」裡賣了「台灣甜甜圈」。因此,不管你去哪裡,你都可以在每一個地方發現文化交流的趣味。

  [旅居國外的多元角度]

  陳思宏是一個很活潑,有幽默感的人。由於戲劇和表演的背景,他總能帶給觀眾和聽眾自在的感覺。他有引人入勝的才能,能將簡單平常的日常,轉變成有趣的發現,聽眾一聽多半就會想去他說的地方探索看看。

  ICLP學生請他對去國外留學或工作提出一些建議,他回答:「我當然要鼓勵大家,如果你有機會可以在世界上奔跑的話,當然好。為什麼不跑?這個世界這麼有趣,這個世界好大,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的獨一無二的人,真的很奇妙。」 他繼續說:「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活多久呢?頂多七、八十年,其實很短。如果我們可以去很多好玩的地方,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說不定有一天,我們就可以把它寫成一本書......如果說你有辦法在這些看起來一樣的問題當中,找到一個有趣的、不一樣的觀察角度,我覺得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我的意見就是當然是就去做吧!」

  這就是作家陳思宏的人生奇遇故事,你的奇遇故事在那裡呢?

  (完)

 

 

 

近期期刊

258

Apr. 1. 2024

257

Mar. 1. 2024

256

Feb. 1. 2024

255

Jan. 1. 2024

254

Dec. 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