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隨筆

如何使語言表達更有效

How to Make Language Expression More Efficient

  易經所說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是一種很中肯的說法。 然而,聽到這句話以後,有人可能要問,「如果言不盡意,那語言到底有什麼作用? 」 畢竟,語言是傳達意思的工具,如果這個工具不能充分表達我們所想要傳達的意思,那不是不合邏輯的嗎? 答案很明顯:我們使用語言的目標就是要盡量接近存在於腦海中的意思。也就是說,語言就是傳達思想過程其中的一個部分。 一開始,我們在腦海裡有一個想法,它是由意象與詞語構成的,而這個想法成熟了以後,我們就用語言來加以傳遞,因此語言就像是一種漏斗:投入漏斗口的就是我們的想法,從漏斗管產出的就是詞語。 然而,有時我們使用語言傳達思想的結果是失敗的,就像漏斗管不夠粗,或者想法的成分不夠細致,也就是說想法不夠清楚明瞭。 因此,培養我們的語言能力絕對是至關重要的; 否則,我們就無法有效地傳達我們的意思,並且會不斷遇到詞不達意的問題。

  然而,無論我們的語言能力有多強,還有另一個相關的問題困擾著人際交流,那就是我們說話的內容缺乏準確性,也就是說我們經常說得很籠統。 何況我們還會有不加思索地脫口而出的時候,那對方就更容易誤解我們的意思。 但是,即使他確實誤解了我們的觀點,我們卻可能永遠也不會發現。 畢竟,他很可能也有同樣的問題、犯同樣的錯誤,也就是說的太籠統。 其實,像雞同鴨講這樣兩個人彼此交談卻互相誤解而沒發現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在哲學界,哲學家已經找到了使這個問題最小化的方法,他們的方法不包括學習更專業的詞彙(雖然有人曾經這樣做過)。 哲學家的辦法很簡單:他們在表達觀點時,經常三番五次地說明,並不厭其煩地以不同的方式反覆解釋。 同樣地,當他們對對方的意思有絲毫 疑問時,就會立即詢問:「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並且一遍又一遍地問這個問題,直到他們確定自己理解了對方的觀點,他們才會滿意,此時,他們會把對方的觀點複述一遍給他確認。

  雖然這麼做確實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但卻能使對話更有效率,絕對是值得的。 因此,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在日常對話中嘗試效仿哲學家的做法。

近期期刊

257

Mar. 1. 2024

256

Feb. 1. 2024

255

Jan. 1. 2024

254

Dec. 1. 2023

253

Nov. 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