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報導

變動中的東亞情勢

Shift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East Asia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蔡中民教授於今年七月二十二日與ICLP學生分享了近些年美國與東亞國際關係的發展。演講題目是:「變動中的東亞情勢」(Shift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East Asia)。

  蔡教授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他的專長為經濟學與比較政治,特別是中國研究與兩岸關係。蔡教授的專書包括引發廣大迴響的『中國夢』(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蔡教授首先向對東亞政治關係感興趣的ICLP學生推薦政治大學的碩士和博士課程。蔡教授也遺憾地表示,考量到學生的中文理解能力,所以這次演講的內容會較為淺顯易懂,不用複雜的詞彙。

  蔡教授本次演講的重點歸納如下:

  美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兩方面共存

  最近幾年可以看到來台灣學習的美國交換生持續增加。原因之一在於美國人對台灣的熱愛,但更重要的是疫情時期不容易進入中國。

  媒體報導最近一致悲觀看待中美關係,導致人們認為兩國之間有非常大的衝突。然而,蔡教授表示,在經濟層面上,事實並非如此。疫情期間,美國反而還加強了對中國的投資。儘管如此,拜登總統的中國政策最近有所改變,也進一步影響到了整個東亞地區的關係。


  區域合作增加(More Regional Cooperation):

  雖然亞洲國家之間有現存的經濟聯盟(包括日本領導的CPTPP和中國組織的RCEP),但美國不願意參與不在自己領導下的組織,所以拜登政府在2022年開始建立了一個新的經濟組織,叫做「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這個框架的目標是幫助美國重新取得東亞和東盟(ASEAN)地區的經濟領導地位,來彌補前總統特朗普的失誤。

  美國的東亞政策最終是要透過加強與其他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再次包圍中國。在這個過程中,台灣的晶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半導體聯盟(Chip 4):日本、南韓、台灣、美國

  韓美關係的緊密來自於兩國對電子晶片的需求,因為晶片牽扯到經濟與國家安全的問題。除了韓國之外,美國也依賴台灣台積電(TSMC)公司產的高科技晶片。美國不信任中國製造的高科技產品,所以韓國與台灣起到了替代中國產品的作用。因台積電佔有全球晶片供應的百分之六十,所以蔡教授非常肯定這兩年不會發生台海戰爭。

  各國內政(Domestic Politics):

  在研究國際關係時不可忽略內政。學界的「FPA」理論(Foreign Policy Approach)認為所有國際政策都是按照國內政治理念而行,因為所有民主國家的總統最在乎的是如何連任,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社會輿論所影響。

  中美都希望在經濟上勝過對方,所以他們努力地在亞洲尋找聯盟對象。目前,東亞國家的內政傾向遠離中國,接近美國。比如,韓國總統尹錫悅(Yoon Suk-yeol)與前總統朴槿惠(Park Geun-hye)態度相反,所以近些年韓國會更偏向美國。日本的執政聯盟人數在參議院和眾議院超過了三分之二修憲門檻,所以無論下一個首相屬於哪個黨派,都會在政治與經濟層面上選擇跟美國合作。中國內部也將會有很大的變動:2022年十月份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National Party Congress)將要決定下一任領導人。這些政治發展都會影響到國際經濟。蔡教授鼓勵大家關注今後美國與東亞國家關係的發展。

  演講結束後,前任學生編輯石敷思與蔡教授私下進行了針對台灣在中美關係中扮演的角色的簡短訪問。蔡教授認為台灣在國際上的勢力是比較弱小的,所以無法透過自己的力量影響其他國家的政策與看法。這個弱勢來自於不同因素,包括台灣本土的經濟發展速度。因台灣島很小,人口也不多,所以經濟發展不會像南韓和日本一樣快。再來,政府沒有在國際舞台上推廣台灣文化的詳盡規劃,導致很多人不理解台灣的歷史與獨特性。教授遺憾地表示,如今台灣的政策與經濟能力無法在關鍵的外交問題上起到捍衛國家自主的作用。

近期期刊

258

Apr. 1. 2024

257

Mar. 1. 2024

256

Feb. 1. 2024

255

Jan. 1. 2024

254

Dec. 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