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聽到「奇蹟」這個詞,多數人腦海中的思想就會波動起來,聯想到世界的七大奇蹟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長城等,或是聯想到某一個人處在一個生死懸崖的情形之下而獲勝。然而,人們時常不會想到一個語言的存在和奇蹟有關。我今天要跟大家講的話題就是為何我把希伯來語的誕生看成一個奇蹟,這不是沒有理由的。那希伯來語跟一個奇蹟是如何發生關連的,可以從何說起呢?這就要從希伯來語奇妙的歷史說起。 在多數人的眼裡,現代希伯來語就如同任何語言一樣,每一個語言皆有它們的語法、字母與書寫等面向的普遍性,希伯來語並沒有什麼獨到之處。然而,我認為這只是幾個常識性的判斷,如果我們超越這種常識性的判斷,進一步來分析,就可以發現希伯來語的歷史內容極其深奧。在希伯來語奇蹟的背後,事實上存在著許多難關與困擾,一次再一次反復地克服。 希伯來語被列入閃族語言(Semitic Languages)之列,如阿拉伯語、阿姆哈拉語(Amharic)等語言。希伯來語的歷史大致可從4個關鍵階段來看待。第一階段,歷史中最早記錄的希伯來語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直到公元前300多年,希伯來語多半只是一個「經文語言」(Biblical)而已,然後就逐漸地被阿拉姆語(Aramaic)取代了。第二階段是從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00年,希伯來語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拉比(Rabbinic)語言,只出現在猶太人的密西拿經書裡(Mishna),幾乎沒有口語形式。因此,從二世紀開始,講希伯來語的人幾乎完全消失了。第三階段從6世紀到13世紀,希伯來文學專家從希臘語、西班牙語、及阿拉伯語借了很多詞彙。第四階段則要直到19世紀的晚期,民族、愛國主義開始盛行之後才開始有了復興現代希伯來語的風潮。 由於時間有限的緣故,我就扼要地說明跟今天的話題有關的階段,那就是現代希伯來語。1800年前沒有任何人會講希伯來語;今天,專家推估會講希伯來語的人有900到1000萬人左右,其中的600多萬為希伯來語的母語者,跟1800年前比已經差了一大截,沒有絲毫誇張。現代希伯來語之所以可以有如此的成長,原因在於19世紀民族主義的猶太知識分子。在19世紀晚期與20世紀初,很多人都邁入了民族主義的狂熱思路,主張猶太人也必定需要擁有他們自己的國家,凡是跟此一思想有關的主義乃統稱為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第一步就是要讓每一個猶太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語言。在各種猶太復國主義的大會的當兒,有人提出俄語、意第緒(Yiddish)語、英語或別的語言當作全世界猶太人的通用語言。 但是有一位叫Éliézer Ben-Yehuda的人素來主張要復興古代希伯來語當作猶太人的通用語言。當時,很多人取笑他復興一個滅絕的語言如同輔佐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一樣,要真正地復興它比登天還難,只不過是選一個已存在的語言罷了,何必浪費時間。然而,Ben-Yehuda的眼光遠大,沒有從一個短期利益著眼,而是很有前瞻性。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繼續主張復興希伯來語當作猶太民族的通用語言。由於當時的政治風氣極端得離譜,猶太領袖選擇語言的衡量標準是已存在的語言也好,已滅絕的語言也好,關鍵都在於不要跟政治有關係。有鑒於此,經過極其激烈的辯論,在無數的質疑之下,建立猶太國家的國父們,終於制定了復興希伯來語當作以色列的語言的目標,這也成為了我們今天認識的希伯來語。 當然,推行希伯來語對於全民族與建國運動雖然有利,但是對於世界各地不會講希伯來語的人造成損害。猶太復國主義者在追求推行希伯來語當作猶太人的通用語言的過程中,他們的成功之道乃是大幅度的個人犧牲才可以讓下一世代的子女繼往開來。由此可見,上述談到的現代希伯來語的復興歷史足以反映了它的奇蹟性。希望大家聽完我的演講後會從另一個角度來感受希伯來語的存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