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I
C
L
P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64
Oct. 1. 2024
SCROLL

生活小品

師生的瑜珈三角式寫作

The Triangle Yoga Pose: A Teacher and Student Reflect

芮娜
/
英國
Natasha Mary Rachman
ICLP第7級

社會文化

文化的特性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Cultures

安雨萌
/
英國
Madeleine Isobel Anstruther
ICLP第6級

  我一聽到中國的思想特性,就聯想到有一位教授把各國的文化進行了徹底的對比。現在我要介紹他的理論,並且說明他所提出的英國、台灣、中國,這三者之間的對比。   從何說起呢?就從這張圖表說起。這張圖表顯示出他將文化分成以下這六個角度:權力距離指數、個人主義、成就動機、不確定性、長期的前瞻性,還有放縱與約束。不過由於時間有限,因此我不能詳細分析每個角度,而是討論一個有趣的分別。   這張圖表顯示出,在幾個文化特性上,英國未必和台灣相同,台灣也未必跟中國相同。這是顯而易見的。但三者跟作者所提出的特性最類似的就是避免不確定性。   關於避免不確定性,英國的指數僅達三成,這代表多數人不需要有固定的計劃,他們喜歡隨機應變,不管遭遇什麼問題,都抱著處之泰然的態度去處理。但台灣在這方面的指數是百分之七十,這表示人們覺得既有的規定能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大家重視準確和準時的行為,原因在於身心的安全為社會大眾所重視,換一句話說,台灣人似乎有畏難苟安的傾向。   但這跟中國人的態度截然不同,中國在處理不確定事物的情況下,跟英國較為相似,也就是說,中國人認為規定是有彈性的,能隨著不同的情況來調整。   對我來說,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台灣跟日本比較類似,日本的指數高達百分之九十二,這顯示出日本人一直想要降低風險。   台灣跟日本比較類似的原因何在呢? 難道是因為日本殖民台灣,台灣文化受到日本文化的同化,讓台灣更抱著避免風險的態度?或者也許中國人到台灣時,他們的思想敵不過台灣本地人的思想?或者國民黨的軍隊到了台灣以後,大陸人對不確定性的觀點隨著政局突然的改變而改變了?上述的因素都是可能的,但我們從這點去探討,結果只能知道台灣人在這個特性上不會過分激烈,也不會消極不振,一切都追求中庸之道,不會走極端。   總而言之,文化的特性是既多元且複雜的,通過對權力距離指數、個人主義、成就動機、不確定性、長期前瞻以及放縱與約束這些角度的分析,也許我們可以更加理解各文化之間的異同。在避免不確定性方面,英國、台灣和中國的差異反映了各自獨特的歷史、社會和文化背景。儘管台灣在這方面與日本更為接近,這可能受到上述提到的多種因素的影響。這樣的比較分析有助於我們理解不同社會的行為模式,推動跨文化交流與合作。

Continue Reading   >

我見我思

綠色長城

On "A green great wall"

宋藹杉
/
美國
Isaiah Suchman
ICLP第4級

  各位好,今天我要提出一個不太成熟的主意,這個想法不是我原創的,但我覺得很有趣,想跟大家分享,希望你們也會覺得有趣。那就是,如果有一條縱貫台灣的長距離健行步道,你們覺得如何?換句話說,建造一條從台灣島最南端到最北端完整的徒步路線是否可行呢?   在深入解釋以前,有幾個限制條件必須說明。第一,我不是一個經驗豐富的登山者,至多只是參加過連續幾天的背包旅行和露營。第二,我在台灣健行活動的經驗十分有限,只去過幾個最有名的景點。那就是說,我的知識也許甚至沒有在座某些人的淵博。希望你們大家原諒。   我想先說說什麼是「長距離健行步道」。最早而且最有名的例子是美國的阿帕拉契山徑。這條建立於二十世紀中的步道沿著美國東海岸的阿帕拉契山脈延伸三千五百公里,連接著山脈上各處的名山勝景。每年只有幾千人走完全程,但估計一共有幾百萬人走過其中一段。按照這個模式,現在美國其他地方也有了幾條類似的步道,甚至於新西蘭、日本、以色列等國都有穿越整個國家的步道了。這種步道可以作為連接最美風景的綠色走廊,並成為國家最高的象徵,再說,一方面可以鼓勵國民欣賞自己的國家,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外國人觀光。這是長距離步道的獨特之處。   可能有人會問,在台灣建立這樣的「大縱走步道」合理不合理?我認為台灣倒是一個理想的地方。台灣擁有一些世界上最美麗的山脈和風景,而且是一個長條形的國家,建造步道的地理條件很好。另外,台灣的步道已經很多,在許多地方,只要把現有山徑整理成長距離的路線就行了,在技術上也不成問題。此外,每次我去健行,山上總是有許多台灣人,無論是阿公、阿嬤還是帶著孩子的父母都有,看來台灣人都很喜歡爬山!在民眾的支持之下,這個計劃有實現的可能。   那麼,這種想法有歷史根據嗎?有,其實我並不是第一個這樣想的人。在1984年,台灣最有名的登山者之一黃德雄拜訪了阿帕拉契山徑,回國後發表了文章主張在台灣建立類似的「綠色長城」。近幾年來,許多人開始組織提倡其發展的活動。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人真的徒步穿越了台灣島。   這條想像中的「綠色長城」會是什麼樣子?當然以確保路線安全為原則,還要看法律、資金和自然條件是否允許,但這(地圖)大概是一條按照現有步道的可能路線。這條「大縱走步道」會從台灣南端墾丁出發,經過玉山、合歡山、雪山、陽明山等有名的景點,最後到達北端富貴角。   這仍然只是理論上的想法,而且長距離健行步道往往要幾十年才能完全實現。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我說明得也許不夠清楚。大家有什麼問題或經驗,歡迎提出來並指教。謝謝你們!

Continue Reading   >

社會議題

美國夢還能浴火重生嗎?

Can the American Dream Rise from the Ashes?

鄭瑛瑛
/
美國
Aimee Yingying Zheng
ICLP第5級

  MIT Task Force on the Future of Work, “Work of the Future: Shaping Technologies and Institutions,” 2019, 11.   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人民對美國的經濟情況滿懷希望。三十年過去了,美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現代的美國人充滿了絕望。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4%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美國夢已經破滅。那麼,為什麼美國人的態度在這幾十年的時間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呢?這就要從美國的經濟問題說起。   根據2019年美國工人工資調查顯示,通貨膨脹調整後,最近三十年,美國人的平均工資幾乎沒有變化。此外,這同一個調查顯示,美國工人之間的收入差距在擴大。1963年,無論你的教育程度如何,大多數人的收入潛力都是相同的。但在今天的社會,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人中,大多數屬於收入八到十萬美金的高所得者。可是在只有大專文憑,或沒有上過大學的工人當中,平均工資只有四萬。   儘管美國被稱為是「機遇之地」,但為什麼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造成這個情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機器人的迅速發展。在今天的社會,很多公司藉著機器人來完成他們的任務。舉例來說,製造業使用機器人來製造他們的產品、送貨公司靠機器人送貨,機器人也就取代了中等收入工人。但由於高收入者的工作更難被取代,自動化並沒有影響高收入者的工資,從而導致更多的收入不平等。   另一個原因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中,許多美國製造業工廠被迫遷到了國外。結果,很多美國工人失去了工作。另外,很多服務行業的位子也被外包到其他國家。例如,人們現在給各種公司的客戶服務部打電話時,經常是由在印度或菲律賓的外國服務人員接電話。隨著服務業人員的減少,很多中等收入工作崗位消失,導致了中產階級空心化。   為了因應美國就業與經濟的危機,聯邦政府決定向外國公司提供補貼以吸引他們來美國,致力於增加中等工資崗位數量。舉例來說,台灣公司富士康近幾年開始在美國建工廠。但就我的觀點論,這只是一個臨時解決方式,也就是說它只是治標而已,而不是治本。理由在於機器以及其他國家的勞動力永遠會比美國的便宜。   美國聯邦政府應該優先改革我們的教育系統來解決國家的經濟問題。現在美國大學的學費太高,很多學生負擔不起。但如果政府能找到辦法降低我們的學費,讓更多的畢業生有更高的收入潛力,從長遠來看,這才能有效地解決美國的就業與經濟問題,這才能真正地讓美國夢浴火重生。

Continue Reading   >

世界文學

魔幻寫實文學

Literary Magical Realism

傅蓉
/
美國
Lillian Rong Fu
ICLP第5級

  魔幻寫實主義是一種文體,融合了現實主義文學和奇幻文學的敘述技巧。知道何謂「魔幻寫實文學」的讀者很少,瞭解它跟奇幻文學的差異的讀者更是少之又少。魔幻寫實文學跟奇幻文學之間的界限確實有點模稜兩可,甚至於文學家也無法交代清楚,也就說明這個文體還在形成的階段。在此我將說明一下我個人對魔幻寫實文學的理解。   魔幻寫實小說通常發生在現實世界裡,描寫著在普通生活中出現的非自然現象。但是,與其說魔幻寫實小說是在現實世界發生的神奇故事,不如說它們藉著描述神奇的現象來推動故事的情節,並且表現角色的內心衝突和世界上存在的某個問題,來得更確切一點。舉例來說,哈利波特的背景是現實世界的英國,可是它算是一部奇幻文學作品,不符合魔幻寫實主義的標準。原因在於,魔法便是哈利波特的重點,而至於魔幻寫實小說,故事中的神奇因素更像是一種象徵或比喻。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差異是,奇幻小說通常會詳細地解釋故事中的神奇因素,然而因為對魔幻寫實主義作家來說,神奇因素只是一種表情達意的工具,他們認為這就沒有解釋的必要。跟奇幻文學相比,他們也更常使用倒敘法或意識流的敘述法。因而,有些讀者認為這些小說好像沒頭沒腦,並且常常出現「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的情節,令人有突兀的感覺,不像奇幻小說那麼淺顯易懂。話說回來,魔幻寫實主義對於文學的貢獻,縱使不能說後來居上,至少我們得承認這兩者各有千秋。   根據文學家的說明,魔幻寫實文學來自20世紀中期拉丁美洲的文學運動。在1967年,馬奎斯,一位哥倫比亞作家,出版了一本叫《百年孤寂》的小說,奠定了魔幻寫實文學的基礎,並獲得了諾貝爾獎。那時候的拉丁美洲,政治混亂,經濟落後,戰爭頻仍。馬奎斯和那一代的作家是應環境的改變而創造了魔幻寫實主義:對他們來說,使用傳統的敘述技巧來描述拉丁美洲人民面對的災難,已有免不了辭不達意的感覺,需要訴之於非自然的現象才足以呈現他們所經歷的悲劇。換句話說,這些作家是為處在戰亂的陰影籠罩之下的拉丁美洲人伸張正義,並為他們發聲。   無論是20世紀中期的拉丁美洲小說,或者現代各國的作品,魔幻寫實小說的內容包羅萬象,充滿創造力,並有豐富的寓意,確實值得社會大眾來探討研究。

Continue Reading   >

歷史文化

江郎才盡

Literary Talent and Writer's Block: An Introduction to an Idiom

張愛文
/
美國
Aiwen Lyrica Desai
ICLP第4級

  各位好,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江郎才盡」這個成語。我會把這個題目分成兩個部分來說明:第一,我會說明這個成語的意思和歷史。第二,我會講講我自己對「江郎才盡」有什麼看法:這個情況是怎麼發生的?發生以後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解決?   我選擇這個題目來討論的原因何在呢?簡單地說,我發現「江郎才盡」的情況在我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是一個很大的障礙。無論我想到什麼有趣的題目,我都寫不出合適的句子。大部分的題目都太複雜了:800字根本沒辦法詳細地分析,再加上我的知識很有限,理解也不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終於想到了一個合適的題目——「江郎才盡」,我對這個成語既有興趣,也有經驗。   「江郎才盡」這個成語背後有深遠的歷史。「江郎」不但是一位南朝時期的官員,也是一位詩人。他的名字是江淹,且他的作品在文壇享有盛名,因此人稱「江郎」。江郎年輕的時候所寫的賦既能寫出人的想法又能表達情感,但他成為政府官員以後就沒有繼續寫了。根據傳說所說的,江郎夢見了郭璞,他自稱是一位東晉的文人。在夢中,江郎把一支毛筆還給郭璞。據說他從此以後就再也沒寫出什麼好詩。因此,人們常說江郎的文才用盡了。「江郎才盡」這個成語就是來自這個故事。就現在的用法而論,人們常用這個成語來表示他們表達不出他們想寫的內容。   雖然這個成語的歷史很有趣,但我認為他字面上的意思對寫不出文章的情況不是完全正確的。根據我的觀點,一個作家的文才是不會被耗盡的,寫不出文章的作家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換句話說,作家是因為太想寫出完美的文章才導致什麼都寫不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作家感覺自己的文才好像耗盡了。幸虧這個想法跟實際情況並不一致,要不然大多數的作家會很著急!其實,「江郎才盡」的情況跟「才盡」沒有多大關係。   那該怎麼解決「江郎才盡」的問題呢?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允許自己先寫出生硬的句子。根據我的經驗,無法開始動筆才是寫文章最大的障礙。只有在強迫自己寫出幾個生硬的句子以後才能一步步寫出完美的文章。因為時間有限,我今天就說到這裡。歡迎大家提出想問的問題。

Continue Reading   >

環境保護

德國的瓶罐回收制度

Germany's Bottle Recycling System

涵博樂
/
德國
Paul Haney
ICLP第4級

  大家好,如果你在德國的超市購買飲料,你會發現你需要支付比標價高的價格。這對外國人來說可能很奇怪,所以我今天要給大家分析德國的瓶罐回收押金制度。   在2003年,德國政府推出了瓶罐回收押金制度。這是因為德國人用的一次性瓶罐越來越多的緣故。瓶罐一多就會污染環境,再說,這些瓶罐在製造的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資源。因此,這個制度可以說是以建立循環經濟為目的制定的。現在在德國,每購買一瓶飲料,就必須支付一筆小額的瓶罐押金。   從那時起,這個制度成了德國社會的一部分,也得到很多民眾的支持。至於德國瓶罐回收押金制度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呢?   這種制度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建立一種循環經濟。做法是鼓勵人們把瓶罐送回超市並領回押金。根據一項統計,在2019年,一次性的飲料包裝大概是可重複使用的四十倍。其中,百分之九十五到百分之九十九的瓶罐被回收,如果沒有這個制度,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在德國,商品的瓶罐多半不是可重複使用的,而是一次性瓶罐。這也是對瓶罐回收押金制度的一大批評。我認為,這對瓶罐回收押金制度不公平,因為這個問題實際上不是這個制度該負責任的。不過,應該強調,使用一次性瓶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製造可重複使用瓶罐的兩倍。   第二個批評是,瓶罐回收押金制度對循環經濟並不是真的有幫助。因為如果要製作一次性瓶罐,可用的回收原料太少,只佔百分之四十五。換句話說,需要的新原料佔多數。我同意這個批評,在真正的循環經濟中,你應該使用更多的可回收資源,而實際上,並非如此。這聽起來很像是在所謂的「洗綠」。簡單地說,他們得增加使用回收資源的部分。   最後,可以說實行瓶罐回收押金制度是朝美好的未來更進了一步。我很高興歐盟正在討論在全歐洲實行這項制度,但根據我的觀點,在實行這項制度的時候,應該多鼓勵人們買用可重複使用的瓶罐的飲料,這樣一來,我們才能走向乾淨的未來。   我的演講說到這裡,歡迎大家提出問題。謝謝。

Continue Reading   >

最新消息

2024. 11. 01

R447期中發表(全天)

2024. 10. 30

12:10-13:00, R447
約翰霍普金斯 中美中心 招生說明會

2024. 10. 28

12:10-13:00, R447
國父紀念館演講比賽練習1

2024. 10. 25

12:10-13:00, R447
語言實踐日說明會

2024. 10. 11

12:10-13:00, R447
【專題演講】The life of a dead language: classical elements in modern Chinese
艾皓德 教授

2024. 10. 10

國慶日休假

2024. 10. 05

貓空半日遊

2024. 10. 04

12:10-13:00, R447
【專題演講】帝國間主義與跨國生活
安敏軒 教授

近期期刊

264

Oct. 1. 2024

263

Sep. 1. 2024

262

Aug. 1. 2024

261

Jul. 1. 2024

260

Jun.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