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I
C
L
P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71
May. 2. 2025
SCROLL

世界之窗

蘭嶼之旅

My trip to Lanyu

黃碧治
/
挪威
Chi Huynh
ICLP第7級

社會議題

美國人因基礎建設而產生的健康問題

Americans Health problems caused by infrastructure

步懷佳
/
美國
Emily Darlene
ICLP第5級

  根據2010年統計報告指出,居住於美國的人每天平均走5117步,低於瑞士人、澳大利亞人和日本人,也比醫生建議的一萬步低多了 。有人認為這只是美國人處在懶散的生活型態之下所養成的毛病而已。其實不然,很多美國人固然很懶,可是由於美國城市基礎建設不足的關係,很多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無法隨時從事運動,於是只能開車去某一個地方運動。   但是,美國的基礎建設和美國人正常的運動量怎麼會發生關係呢?這就要從汽車的大量生產說起。汽車的發明才短短幾十年,可是美國人的生活型態幾乎完全改變了。 汽車的方便性會影響美國人的平均運動量,因為人們當然會選擇舒適的交通工具,然而汽車的方便性並不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美國城市為開車所建設的基礎設施才是決定性的因素。原因何在?原因在於汽車公司對美國政府的影響。生產汽車的公司每年提供美國政府官員很多錢,試圖影響美國基礎建設的法案  。有人說美國的城市是為了汽車而建設的,不是為了人建設的。美國人想做什麼,都必須依賴汽車,沒辦法坐公共汽車,走路就更不用說了。因此,美國人正常的運動分量隨著步行機會的減少而減少。可是,人們長久處在運動量不足的情形之下,我們祖先遺傳給我們的組織和器官還沒適應現代生活缺少勞動的特點,這樣一來,不但會對我們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而且會威脅我們的身體健康,使我們更容易患肥胖症、糖尿病、中風、心臟病以及其他疾病。   那就是說,一個人運動量大不大,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的運動機會多不多。要是每當你想從事運動前都得先開三十分鐘車,那誰還想去運動呢?再說,要是人下班後直接開車回家,自然沒有走路的機會,久而久之,自身的體能和體力也會降低。反過來說,只要住在可步行的城市裡,就不愁沒有機會運動,也不愁沒有走路的機會。因此,不必花力氣去安排健行或慢跑,就能走幾千步,在這種情形下,一定會有滿載而歸的感覺,跟一般美國人的差異相當大。   因此,作為一個住在都市的現代人,又要享受現代生活的方便性,又要避免因不運動而產生的健康問題,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在搬家的時候,仔細地考慮當地的優點和缺點。不過,這種建議只是針對注重健康的人的,想解決整個社會的健康問題,給一個人建議只是治標而已,而不是治本。本性懶惰的人,能不走路就不走路的人,叫他不要開車談何容易呢!「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倒是改變城市的基礎設施比較容易。換句話說,建議政府官員建設安全的行人設施,給更多公民創造運動的機會,逐漸改善全民身體健康,才是治本。

Continue Reading   >

科技研發

輝達是否能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

Can Nvidia hold onto its first place?

陳哲源
/
美國
Brian Chen
ICLP第5級

  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紹一下輝達(NVIDIA)這家製造半導體公司的獨到之處。最近五年,這家公司的勢力大幅上升。   舉例來說,2020年初,英特爾(Intel)的市值,也就是說它所有股票的總價值,比輝達的高兩倍。今天,輝達的市值則比英特爾高大約三十倍。有人認為輝達在短短幾十年能夠成為半導體市場的主導者,其他競爭對手跟輝達比差了一大截,簡直比登天還難。他們把輝達的成功視為是一個奇跡 。但是,這家公司的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理由在於它提供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產品之一。那就是一種特別的半導體,叫做「圖形處理器」。   如果我們想分析輝達的致富之道,我們應該從電子遊戲說起。在1990年代,電子遊戲,因為要處理複雜的圖像和影片效果,他們所需要的半導體跟一般電腦需要的不一樣。那時候,英特爾(Intel)和超微(AMD)這兩家公司在美國半導體市場佔了主導地位。輝達則專注在給電子遊戲公司和相關的消費者提供所謂的「圖形處理器」。那時候,其他方面的應用,例如手機或者電腦的程式,對輝達而言都不算是核心。但是,久而久之,人們發現這些圖形處理器不僅有利於電子遊戲,而且還適合做很複雜的計算,也使得這些計算用到更少能源。   到了2022年底,美國的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公司(OpenAI) 發佈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程式叫做「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ChatGPT)。因為這些人工智慧工具的成效取決於輝達的圖形處理器,因此該公司就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而迅速成長。   但是作為市場的主導者也不是一張長期的包票,特別是因為在人工智慧繁榮的背後,事實上隱藏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抱著悲觀態度的人正在懷疑,這個市場已經達到了一個飽和點,並且這個泡沫即將破裂。   其次,去年年底,中國的人工智慧技術公司,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 所開發的大型語言模型,只是用了美國競爭對手資源的一小部分。這則新聞報道引起人們對於人工智慧發展到底需要多少計算能力的討論。人們也開始進一步懷疑人工智慧公司對輝達半導體的依賴程度。   再其次,目前英偉達最大的競爭對手和一些新興公司竟然也開始投資開發自己的圖形處理器。對這些競爭對手來說,既然輝達能夠如此成功,他們的未來又何嘗不是如此?   由此可見,輝達所面對的挑戰並不少。有些人懷疑輝達是否能保持他們在市場上的地位。繼續創新也好,擴大市場份額也好,關鍵是輝達能否保持技術優勢,提供其他公司製造不出的獨到產品。

Continue Reading   >

世界之窗

一個郊遊的好地方

A great place for outing

蘇家信
/
美國
Stephen Saw
ICLP第3級

  今天我想介紹一個很適合郊遊的地方,就是 Muir Woods。這裡離舊金山不遠,開車大概只要三十分鐘就到了。週末很多人來這裡爬山和散步,也有人來這裡拍照,欣賞美麗的大自然風景。   這裡最特別的是紅木森林,這些樹很高、很壯觀。你一走進森林,就會覺得自己很小。隨著進入森林,生活的壓力也就漸漸消失。而且,這裡的空氣很新鮮,也常常起霧。一方面這讓風景更美,另一方面也讓人感覺很平靜,讓精神變得更好,所以讓人覺得他們到了童話場景。   紅木森林有很多步道,適合不同的人。如果你是新手,可以選擇簡單的步道,慢慢走,不會太累。如果你想挑戰自己,也可以選擇比較長、比較困難的步道。無論哪一條路,都能看到很漂亮的風景。   你可以在這裡拍很多照片,把這些美麗的風景記錄下來。這裡的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感覺,春天花開,夏天綠樹成蔭,秋天樹葉變黃,冬天有時候還會看到霧氣繚繞的森林,真的很夢幻。   既然來了,就應該多走走!等你走完一條步道,再去另一條,這樣可以看到更多風景。如果走累了,也可以在森林裡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休息,聽聽鳥叫聲,感受大自然的聲音。紅木森林被保護得很好,所以我們來這裡時,一定要愛護環境,不能亂丟垃圾,也不能帶動植物進去。這樣一來,未來的人也可以享受這片美麗的森林。如果你來舊金山,你應該先去金門大橋,再去紅木森林。這樣,你就能體驗城市和大自然的不同風景,感受到舊金山真正的美。

Continue Reading   >

世界之窗

我最喜歡的地方

My favorite place

柯梅倫
/
英國
Cameron
ICLP第3級

  我想給你們介紹我最喜歡的地方: 朱拉島 (JURA)。 朱拉島是一個在蘇格蘭西部的島。由於我的爸爸有住在朱拉島上的親戚,因此,我小的時候每年暑假都去那裡度假。      朱拉島的人口很少,而且沒幾個房子,甚至只有一家商店。因爲沒多少人,所以住在那裡的人不得不跟別人交朋友,要不然就會過著比較孤單的生活。對不少人來説,這種生活聽起來很痛苦,不過,對我來説,住在都市的生活有的時候不如住在島上的生活簡單。      夏天,在朱拉島的海灘,游泳的游泳,划船的划船。我很小的時候,每天都跟當地的朋友一起玩很久,玩得我們再也沒有精神了,就在海灘上睡覺。這時候父母會來把我們叫醒,讓我們回到家去繼續睡覺。要不是我們的父母來找我們,我們整夜就會在海灘上睡覺了。我很想念這種這麽痛快的生活,我覺得長大了以後,再也沒感覺過這種程度的幸福了。不過,由於我那時候是孩子,所以我知道我的記憶可能不完全正確。      住在島上的生活安靜倒是安靜,不過,還有一些壞處。比方説,冬天,風常常颳得很厲害,厲害得把電塔吹倒,讓全島都停電。除此以外,颳大風的時候,渡船班次經常被取消,一方面讓像食物、包裹這樣的東西很晚才送到,一方面耽誤每個人的事。總的來説,雖然我將來想把我的孩子帶到朱拉島去過暑假,但是,我不想什麽時候都住在那裡。 

Continue Reading   >

藝文賞析

《滄桑》讀後心得

My reflection on ”Vicissitudes“(滄桑·Cangsang)

王雨菲
/
比利時
Florence Wang
ICLP第7級

  「滄桑」發生在一個歷史複雜的時代,成功地呈現了當時多數的社會現象;透過盧家和包家的角色,袁瓊瓊描繪的是一個男人參軍和留下女人相依為命的社群百態;像是不適應的楊青整天「哭哭啼啼」等場景(106頁)。而這種現象以及背後角色的情緒與價值觀,十分生動地穿越了歷史,跟現代讀者產生了共鳴。   在這種環境裡,孩子們很早熟。楊青拋棄了孩子跟游虎臣離開的時候,包家老大美蘭才八歲,爸爸受了打擊連續多天沒回家,是美蘭「帶著弟弟妹妹吃白水煮番薯藤,煮的藍不藍黑不黑」的,「姐弟三人吃得狼吞虎嚥,家裡連米都沒有」(122頁)。盧音是盧家的老大,境遇差不多也一樣,年齡不大就變成熟了,爸爸去世以後就成為了媽媽的左右手,而盧太太「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找她商量」,使得盧太太認為她是被「心事壓得不長個子」(104頁)。滄桑裡唯一有些年輕少年味道的場景,只有一開始盧家四個姐妹在準備出門的那個畫面,「到底年代不一樣,作興化妝」(105頁);通過盧琴和盧瑟之間吵吵鬧鬧展現了年輕人的活力。而這個場景裡最揪心的,其實不是盧音不在意外表不愛打扮,而是對她來說,外表不能成為她經歷的焦點。盧音在故事裡,第一次出現就站在鏡子前,「踮了腳在看裙下的效果」(102頁);而她第一次發言,即是幫著盧太太擺平盧琴和盧瑟之間的衝突;只有盧音敏銳,知道盧樂在浴室裡準備著(103頁)。   沒有體驗過自在、無壓力的童年,並不代表一切都很糟糕!從故事一開始,就能看出來盧家姐妹跟媽媽感情不錯,四個姐妹穿衣服、化妝、準備好了就「擁著」盧太太出門(104頁)。五個人習慣性地一起熱鬧著並偶爾發怒。盧太太看來是很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說完了就忘了,「其實並不講究非要女兒們聽進去」(103頁);她也明顯是個容易擔心、會焦慮的媽媽,比方說,她憤怒的背後也擔心著女兒們未來如何,不趕緊嫁出去怎麼辦,「四個女兒,四樁心事」(103頁)。顯然讓盧太太很心疼罣心。   這跟故事最後的一個場景則正好相反,盧太太和楊青的對話有天壤之別。楊青跟孩子們的關係很糟糕, 唯獨大潭跟她還保持聯絡;美蘭拒絕跟她有來往,美茵只把她當成 「不相干的壞女人」 (第124頁),只叫了一聲「媽」(123頁),就很冷淡地把皮包遞給了她,完成任務就進屋了。相比起來,大潭和美茵叫盧太太「盧媽媽」都顯得更親切些。兩位母親跟孩子的關係之所以截然不同,原因也在於盧太太「雖然吃過苦,帶了孩子一塊熬過來了」(122-123頁),她們是一起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的;不像包家,是美蘭一直在經濟上支撐著一家子。包瑞行也承認,家裡的裝修與準備婚禮的費用,都是美蘭的「那一位」買的單(177頁)。   另外,故事裡三位主要的家長角色之間的反差也特別複雜。盧太太從一開始就顯出她是一位好面子的人,像是在家裡很自在,容易發怒,但到了結婚典禮上就變得小心翼翼,怕說錯話!紅包」顯得厚厚的」,盧太太才覺得「十分有面子」(113頁)。她也很擔心說出不該說的話,在跟包大潭聊天的時候,盧太太想問一些問題,卻「覺得不大好啓動口」,「人家家務事,也不便置評」,「盧太太頗有點好奇,但是從小輩口裡打聽到底不宜」(112頁)。   相比起來,大潭跟爸爸的性格很像,覺得沒什麼見不得人、說不出口的事;媽媽和姐姐時間的關係鬧僵了,他也不必隱藏。盧太太顯然向來中規中矩,腦子裡很清楚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她一開始「板板坐在位置上」,「悶坐了一陣子」(第113頁),才肯放下規矩,進屋子裡走一走。盧太太一直都是一個老實人,以前跟包瑞行是鄰居的時候也一樣,在丈夫去世以後,為了避免緋聞,在她和包瑞行的房子之間砌了道圍牆,因為「她不能不顧面子」(第116頁)。相比起來,包瑞行明明以前「不在乎」(第116頁),現在更無所謂地把緋聞當成了笑話,在新婚典禮上看到了盧太太的第一反應,就喊著「我的老相好來了」(第114頁)。也許她和包瑞行之間有過小曖昧,「接近浪漫的事件」(第117頁),但她打從骨子裡就沒有「風花雪月」的性格。也許這是因為當時社會對女人和男人的不同的價值觀的緣故。   同樣地,包瑞行也許也被社會價值觀困住了,無法表示自己情緒的波動,甚至跟「小葉」裡的劉智原相似。在最後小葉離開的時候,劉智原作為第一人稱敘述者,只承認「有一點點悲哀」(第35頁),就像盧太太在包瑞行面前提到了楊青的場景,是包瑞行在整個故事裡唯一一次對不愉快的事情有直接的反應,他很疏離地淡淡說道「來做什麼呢!十年沒見了,話都說不上來」(118頁)。這是一種自我保護嗎?還是社會的價值觀規定大男人不應該露出跟男女感情有關的過度傷心憤怒呢?包瑞行顯然因為太太出軌和離開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連孩子都顧不了,「三個孩子自己在家,說是爸爸好幾天沒回來了」(122頁)。事實上,在盧先生過世以後,包瑞行幫忙照看盧家母女的行為,讀者能理解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並不是包瑞行不會養家,而是他的確做不到。這種有苦說不出的無奈,又跟「小葉」裡的劉智原很像。比如在用錢的事上,劉智原認為「男人用女人的錢,要能心安理得,那是孫子」(33頁);他也因此看不起自己。包瑞行很可能也有同樣的感受,看到了盧太太,他很快地自己提起了美蘭的「那一位」,修繕房子的四十萬也是「那一位」出的錢。他說得好像什麼事情都不上心似的,但也許他承認得太快了,好像故意把醜事說在前面,自己承認「知道有人要說壞話」,可是沒辦法,錢還是需要的(117頁)。好像故事裡 「自命一生風流」(115頁),顯得最自在的角色也會有說不出的苦與無奈。   最後,楊青則是一個心理很複雜的角色。勇於嘗試,但她一時的快活、自私和倔強傷害了她周圍所有的人。責任當然也不完全在她一個人身上,也許當時的婚姻真的不適合她,丈夫當兵的日子也的確辛苦。要是換個年代,也許她可以選擇離婚,事情也不一定會鬧得那麼荒唐。但事情的後果的確發生了,楊青卻覺得不甘心(難道包瑞行和他們的三個孩子不是更有資格感到不甘心嗎?)。不甘心的根源,主要是不服氣命運竟然是如此不可輓回,犯過的錯可能讓她後悔一輩子都回不到從前;「我只是不甘心怎麼這一錯,就回不來了呢……」(126頁)。只有在她叫出一聲「梅姐」並哭了起來(125頁),才表現出她真實的委屈和後悔,後悔耽誤了三個孩子的成長,使得他們吃了很多苦。   「滄桑」展現了許多能引起共鳴的社會現象和公認的價值觀——錯過的童年、刻板地好面子的言行舉止、男女關係的複雜程度和身為家長的責任等等。」滄桑」這篇短篇小說的寫實風格,也是它的可讀性的根本原由,因為那正是使得讀者覺得悶心的源頭!試問,在 「滄桑」裡,到底有誰過得幸福愉快呢?

Continue Reading   >

社會議題

美國名門學府應該如何改善入學制度?

How Should American Elite Universities Improve Admissions?

江品威
/
美國
Preston Johnson
ICLP第7級

  根據我讀到的新聞文章與我自己的觀點,美國名門學府的入學制度並不公平。這些大學的入學制度有許多不公平之處,因為美國大部分的入學制度只對富裕的學生有利。換言之,美國的教育制度對貧窮的學生並不公平。由於高等教育是脫貧、奠定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極其重要的一步,因而美國的入學制度改革是個具有相當急迫性的問題。我接下來將闡明從我個人觀點來看,美國名門學府在各個方面應該如何改善入學制度。    目前,美國的大學使用兩種入學考試,一個叫做SAT,另一個叫做ACT;SAT在東岸與西岸最受歡迎,而ACT則是在中部最受歡迎。入學考試與其他入學時考慮的因素比較起來,固然相對公平,然而其中的問題仍是不少。以數學的部分爲例,未上過初等微積分、幾何學與代數課的學生,無論數學能力如何,都無法得到理想的分數。某些弱勢團體的學生儘管有良好的數學能力,然而因學校沒有高等數學課程,因而無法在考試時表現出自己的最佳能力。而且,除非入學後要主修科學、科技或數學等專業,否則學生上大學時,毫無修習高等數學的必要。因此,數學部分的問題應該僅與計算速度及分析數據有關即可。若學生主修與科學相關的專業,應該通過比SAT與ACT更高級的數學考試,才能入學。SAT與ACT這兩種考試中最高級的數學都是初等微積分;很多想主修與數學有關專業的學生已上過微積分;這些學生應該有獨立的另外一個考試來證明自己的數學能力。    名門學府最不公平之處是成績以外的入學申請條件,也就是課外活動與作文。大部分進入名門學府的學生是SAT與ACT成績前1%的學生;因爲這些大學無法讓所有對他們大學感興趣、或是SAT與ACT成績前1%的學生入學,所以這些大學需要考慮其他的入學申請條件。因此要求所有的學生都應參加課外活動,並且要寫作文。其中的不公平之處顯而易見,比方説,貧窮的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機會遠不如富裕學生多。除此之外,許多課外活動與學術毫不相關,因而與學生的入學資格亦毫無直接關係。更加不公平的是作文。來自富裕階層學生所寫的作文,通常能與專家一起討論修改,藉此過程才能交出最完美的作文。至於來自貧窮家庭的學生,他們無法與前者相比,而僅僅只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獨力完成作文。除此之外,這些名門學府對於學生所寫的内容正確與否無法核實;許多學生爲了進入名門學府,寫出了虛假的故事。因此寫作文的要求不但對富裕的學生有利,而且有助於主修與寫作或人類學相關學科的學生入學。對我而言,主修數學、科學等學生不應該爲了入學而被迫寫作文,原因在於寫作能力與他們的專業並沒有密切關係。    美國名門學府入學制度當中的問題極多,最大的問題是此制度對貧窮學生並不公平。儘管這是相當急迫的問題,解決此問題其實只是治標而已,唯有解決美國的貧富差距,才能給所有的學生平等的機會。除了解決貧富差距以外,美國政府必須提高對貧窮社區學校的補助,讓這些學校有辦法開設高等數學課程、多元課外活動等等。總而言之,美國名門學府不公平之處就是貧富差距與其所帶來的問題。

Continue Reading   >

報名快訊

ICLP's Chinese Gap Year Program 招生中

ICLP電子報編輯小組
/
臺灣
ICLP Editorial Board

最新消息

2025. 06. 04

12:10-13:00, R447
2024-25學年班 結業典禮

2025. 05. 30

端午連假

2025. 05. 29

12:10-12:2
語文大樓前團體大合照

2025. 05. 26

線上離校考試開始日 (5/26~5/28)

2025. 05. 21

期末筆試週

2025. 05. 20

期末筆試週

2025. 05. 19

期末筆試週

2025. 05. 16

期末口試(全天)

2025. 05. 08

12:10-13:00, R447
期中全所教師會議

2025. 05. 02

08:10-12:10, R447
期中成果發表

2025. 05. 01

勞動節休假

近期期刊

271

May. 2. 2025

270

Apr. 1. 2025

269

Mar. 2. 2025

268

Feb. 1. 2025

267

Jan. 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