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對我而言,就是為每一個細節費盡心思,盡可能地追求完美。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也是一種遊戲,最美麗的詞彙可以用以表達最醜陋的內心,最粗糙的詞彙表達最神聖的想法。語言的彈性足以容許文字工作者使用這麼豐富的材料來塑造自己的作品。然而,對譯者來說,如何在忠實與流暢之間掌握原作之意義與風格是首要考量之處,如何符合信達雅,達到三者之間的平衡呢? 我在翻譯這篇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 受邀於2005年在凱尼恩學院(Kenyon College)的畢業演講時,唯一的心得是,要真正達到信達雅的平衡,談何容易!在取捨之間,我選擇尊重原文的句型和表達方式,因此有的部分看起來沒有「地道中文」的味道。而另一方面,為了順口,我也被迫犧牲部分原文細節。有些屬於比較哲學性的英文原文,本來就比較難懂,這不是語言的問題,而是思考邏輯的差異。處在這樣的困境下,我還是盡我所能地把這篇很值得思考的演講翻譯成中文,希望能給中文讀者一個機會來瞭解另種人生觀點。 對我而言,華萊士的文字表面上很淺顯易懂,但是,如果解讀其深層意義,就如同面對著多層次複雜的迷宮,每個人最後走到的出口是不同的。生活總是要迷路後才會找到自己的出口,祝大家迷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