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I
C
L
P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88
Jun. 27. 2018
SCROLL

活動報導

波蘭文化日

Polish Culture Day

柯翱
/
/
ICLP第8級
Matteo Riccardi

成果發表

四眼田雞的生涯

A Life with Glasses

戴君翰
/
/
ICLP第6級
Juin Han Tai

Continue Reading   >

成果發表

中文,我的起步點

石蕊根
/
/
ICLP第7級
Reagan Michelle Scoggin

Continue Reading   >

所史新聞

為什麼不遠萬里而來

Why We Take the Trouble of Travelling from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李克爾
/
/
1968-9年 IUP 所長(Field Director in Taipei) / 1965年 IUP時期學生
Carl Leban

There are a lot of foreigners in Taiwan. Among them is a group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st—students here studying Chinese either independently or as part of an educational program. I would like to share some of the reasons we foreign students come to Taiwan and some of our impressions of this country. Even though I have been studying here for two years, my experiences do not represent those of other foreign students. While I use "we" throughout this essay, what I am actually referring to are just my own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臺灣有不少外國人,但是其中有一批却與眾不同。他們是獨立的或只與教育機關有關的留學生。我想給貴國朋友們談談我們來臺灣的目的和我們在臺灣得到的印象。雖然這兩年我在臺灣留學,可是仍然不足代表其他許多美國籍或別的國家來華的留學生全體。在這裏我雖然用「我們」這兩個字,實在只是表示我個人的意見和印象。 American interest towards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phase; one in which Americans wish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 and its people. In the past, Americans who had some understanding of China were diplomats, business people, missionaries, and military personnel. They gained this knowledge passively through their work and daily lives. Chinese learners today include students who seek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for research or personal interests. Of course, such students existed in the past, but recently their numbers have begun to increase. 美國對中國的興趣近來進入了新而非常重要的階段,目的是想更深更真地了解中國和中國人。從前對中國和中國人有相當了解的美國人,多半都是外交官、商人、傳教士、以及軍人等等。他們關於中國的知識只是從他們日常工作和個人興趣留心注意下的副產品,是間接得到的。但是現在專為深切了解或個人愛好而來中國的美國學生愈來愈多。他們之所以學習中文不外乎要研究和了解中國和中國人。當然,這種學生從前也有,而現在多得多,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增加。 Why do foreign students think it's worth coming all this way to study Chinese culture? We have become a medium by which our fellow countrymen and women can learn about China. When we go back, we can tell people what China is like and dispel myths about it. But we can only do this if we ourselves first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society. In reality, we often encounter many difficulties. I would like to share two reasons I think these difficulties arise. 這些學生為甚麼「不遠萬里而來」?我們美國學生把自己當作敝國人民的耳目,替他們觀察中國如此如此,回國以後可以告訴他們:「中國和中國人是這般這般。」或「不是那樣那樣。」可是要有效地作這件事,自己非得先要真正地了解不可。不過事實上常常發生困難。這是為甚麼呢?我想主要地妨礙我們了解有兩點: First,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are very different. We are all products of our environment, and a person's behavior, thoughts, and language are all dictated by their cultural and social background. Because we have different values, standards of behavior, and societal structures, we have to be careful not to misunderstand what we encounter. This is just human nature and unavoidable. 第一是中美兩國文化和社會背景的極大不同。既然人人都是他自己文化環境和社會遺傳的成果,所以各人所有的行為、思想、語言都有他個別的文化和社會背景的意味。因為評價體制、行為標準、社會構造等都不相同,所以常常要非常小心才不至於誤解所到的事事物物。人人都是這樣,誰都不免有時會發生誤解. When American students try to understand a certain problem in Chinese society, our Chinese friends often think we are criticizing or even looking down on their culture. This is one type of misunderstanding. For example, when Americans ask, "Why do Chinese people build walls around their homes?" This question is not meant to look down on this practice; we asked because we simply noticed something that is different between our two societies, and we would genuinely like to understand why Chinese people build walls around their houses. Because the person asking and the person expected to respond look at this issu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answer might prove unsatisfactory and result in mutual disappointment. 我們美國學生企圖了解而領教問題的時候,中國朋友們有時覺得我們是在惡意批評或者甚至於以為看不起他們。這也是一種誤解。例如我們問:「中國人為甚麼用圍牆環繞著他們的家?」這並沒有看不起的意思,反而是因為注意到了中西的不同,就想誠懇地了解它真正的原因,但是,被問的中國人跟我們一樣被他各別的文化背景束縛住了,所以問題和回答往往都變得索然無味,彼此失望得很。 This makes us feel uncomfortable and at a loss for what to do. This can of course happen anywhere in the world. Despite everything, the reason we come here and are willing to struggle is because we love China and its people. 這當然使我們覺得很煞風景,不過更煞風景的是自己無能。同樣的情形在世界上都可以隨時隨地發生。我們之所以來到這裏,跟自己的無能搏鬥,却是因為愛中國,愛中國人。 The second factor that I believe hinders our understanding is our expectations towards China and Chinese people. These expectations are set by how China is discussed in our country and the explanations and impressions China gives of itself. This results in us coming to Taiwan with certain prejudices. Most Chinese people don't think and behave the way Confucius and Sun Yat-Sen behaved, just like most Americans today do not think and behave like George Washington or Abraham Lincoln. Some Americans probably hold such beliefs because they learned about Confucian thought and have seen slogans and signs in public lauding Confucianism. 第二,妨礙我們了解的,我想是我們對於中國和中國人的預想。這些預想一部分是在敝國國內鹽酒中國方法的結果,一部分是中國人給外國人解釋自己方法的結果。因此原封不動地完全接納,所以帶著偏見而來臺灣。普通中國人的思想行為,並不像孔子和孫中山先生一樣,正等於美國的「街上人」的想法作法,並不像華盛頓和林肯的一樣。不過,那只是在我們研究了儒家思想傳統的影響,跟看到了在公共場所那些標語以後,才使我們有這樣的看法。 When many American students arrive in Taiwan, they naively think they already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When they encounter a Chinese person whose etiquett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what they expected, they are shocked. They have just discovered an uncommon custom, in an unfamiliar situation, presented to them in a completely unexpected fashion. But guests who are bound by their expectations will inevitably offend their hosts or be offended by them. 剛來臺灣的美國學生很天真的以為他甚麼都了解。等到他一旦發現以講究禮節出名的中國人,有跟他不同的禮節標準時,就會大吃一驚。他所發現的是一種前所未料的禮法之宜忌,前所未料的場合,按照前所未有的標準來施行的禮節。客人被自己的預想綁住多久,就要得罪或受辱於主人多久。 Anyhow, we may not be sure what we have learned upon returning to our countries, but we can say, at the very least, that we understand what we do not know. Our ultimate goal is compassion, and to have compassion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our differences.  無論如何,我們回國的時候,雖然還不完全清楚我們了解的是甚麼,但已至少很清楚地知道我們所不了解的是甚麼。 總之,目的是為了了解,而了解的究極目的是愛。 Allow me to give you one final example. One day on the street, a four or five-year-old pointed at me and said, "Look! A foreigner!" His older brother, who was maybe eight or nine, shook his head and said, "No, he's an American!" Perhaps one day, children everywhere will stop noticing such differences; that is the day we will have achieved our ultimate goal. 有一天在街上,一個四、五歲的小孩用手指著我叫:「你看!外國人!」他八、九歲的哥哥搖著頭說:「不是,不是!美國人!」等到世界上所有的小孩,不管是哪一國家的,都能簡潔地叫「不是,不是!人!」我們就達到那究極目的了。 Published in Central Daily News (中央日報), page 6, July 11, 1965 Translated by  Mpaza Kapembwa(蔣鵬博) Edited by Sabrina Castle(宋玉萍)and 邱筱涵(Sheau-Harn Chiou)

Continue Reading   >

譯作賞析

這是水 (一)

This is Water ( I )

朴惠俊
/
/
ICLP第7級
Catherine Park

Continue Reading   >

譯作賞析

「譯」之於我

What I Have Learned from Translation (Preface)

朴惠俊
/
/
ICLP第7級
Catherine Park

翻譯對我而言,就是為每一個細節費盡心思,盡可能地追求完美。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也是一種遊戲,最美麗的詞彙可以用以表達最醜陋的內心,最粗糙的詞彙表達最神聖的想法。語言的彈性足以容許文字工作者使用這麼豐富的材料來塑造自己的作品。然而,對譯者來說,如何在忠實與流暢之間掌握原作之意義與風格是首要考量之處,如何符合信達雅,達到三者之間的平衡呢? 我在翻譯這篇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 受邀於2005年在凱尼恩學院(Kenyon College)的畢業演講時,唯一的心得是,要真正達到信達雅的平衡,談何容易!在取捨之間,我選擇尊重原文的句型和表達方式,因此有的部分看起來沒有「地道中文」的味道。而另一方面,為了順口,我也被迫犧牲部分原文細節。有些屬於比較哲學性的英文原文,本來就比較難懂,這不是語言的問題,而是思考邏輯的差異。處在這樣的困境下,我還是盡我所能地把這篇很值得思考的演講翻譯成中文,希望能給中文讀者一個機會來瞭解另種人生觀點。 對我而言,華萊士的文字表面上很淺顯易懂,但是,如果解讀其深層意義,就如同面對著多層次複雜的迷宮,每個人最後走到的出口是不同的。生活總是要迷路後才會找到自己的出口,祝大家迷路快樂! 

Continue Reading   >

散列小品

散列式小品系列(一)

A Sequential Narrative I

高捷凱
/
美國
Daniel Eberts

5:58 。TMD鳥,最近醒得越來越早。我給他們蓋那個小鳥舍,不是因為我想要這麼早被牠驚醒過來的。唉,所提供回敬報酬只有噪音跟大便,真是太不識抬舉了吧。牠們真的很幸運,如果不是天氣那麼冷,我就會現在立刻出門拆解牠們的小音樂台。是不是櫃子裡有耳塞呢?嗯,當然沒有。有的話,就會表示宇宙不鄙視我。 * 7:14 。還好,來得及。竟然提早醒來了。我記得以前每天都是這樣子,就如白雪公主那樣安詳地醒來,一點都不睏,還有點時間懶洋洋的躺在床上,滑手機看看我睡覺時發生了什麼重要事情。今天我不可以像昨天一樣,要不然又會遲到了。其實,最好別看手機,直接起床穿上衣服。也許也有時間用一些牙線,畢竟牙醫是說我的牙齒間隙要好好地照顧啊。 * 7:30 。哎呀!把最喜歡的歌當作鬧鈴鐘的聲音本來就是個很笨的主意!一聽到這首歌,不管是白天或黑夜,都會產生類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效應。好啦,抱怨夠了。起床!起床!只有二十分鐘而已,幸虧今天你不需要先帶垃圾出去。 * 7:49。 糟糕!睡過頭了!!怎麼可能?沒時間思考了,趕快走,趕快走呀!. . . . . .算了。今天沒什麼重要的事,老闆可以將就接受。兩個月還沒用過生病的藉口,現在理應站得住腳了。

Continue Reading   >

散列小品

散列式小品系列(二)

A Sequential Narrative II

林以凡
/
美國
/
ICLP第8級
Yvonne Lin

在外面頂多過了五分鐘,就已經分泌了包裹全身的黏稠外殼。饞嘴的蚊子在我身體上這裡偷叮了一口,那裡偷叮了兩口,腫起來了,腫得猩紅!泛著晶亮的汗水,彷彿在我的手腳升起一條新鮮閃耀的山脈峽谷。我的攻擊者小之又小,與牠相比,我感覺像畸形的巨人,動作不夠靈活,也不足以毀滅我那無數的仇敵。 * 腕骨上的皮膚拉得十分緊繃,顯出手骨的凹凸外形,似乎要表現出身體中最堅固耐用的材質也不過是脆弱而易損毀。覷得越久,越覺得腕骨有點兒歪;手指也漸漸扁了下來,像氣球被扎了個刺似的。遇到困難時,我第一個反應不外乎立刻上床睡覺;所以我向老闆同事們喃喃搪塞個藉口告別,搭車回家。又臃腫,又鬆弛,感覺自己真是自慚形穢。 * 在這個展覽中,可以看見幾種罕見的疾病,邀請大家參觀參觀我們收集的樣本,欣賞人體的奇蹟和奧秘。參訪我們這個展覽的景點的時候,他說:「身為一個無骨且有腫塊的人,我的日子過得不可謂輕鬆。儘管我所忍受的腰酸背痛 (哈哈,我現在連腰和背都沒有!) 我樂意以我的身體對科學發展和教育做一點貢獻。」[圖:似橡膠般皮膚色的事物,細細的嘴唇拉成一長條線]  

Continue Reading   >

散列小品

散列式小品系列(三)

A Sequential Narrative III

席培思
/
美國
/
ICLP第8級
Bryce Heatherly

* 窗稅 我的窗子是一扇面西臨街的窗子。黃昏時,我所處之地,總一定是--窗前。十七世紀的英國政府,開始徵收一種稅賦稱之為『窗稅』,其基本原則為:窗戶越多,屋主越富有。實際上,雖則此稅難以施行,但理論上,誠合乎情理。語云財富決非幸福之保障,可是我相信在十七世紀,能站在窗前享受從窗口流瀉進來的月光的英國人,理應相當幸福。 * 夜行鰻魚 在窗外,有零星的幾個行人,而行人皆有些一去不回的決絕之勢,讓人聯想到鰻魚洄游的本能。眾人皆知,鰻魚成熟後,必洄游到海洋裡產卵,一般而言是由水路直到海裡 ;但還有些鰻魚的行徑極其詭譎 ── 假如水路不便,它們會選擇在陸地上爬行,襯於大樓的遮蔭之下,以其近似漆黑潤澤之身,消失在幽暗的夜裡。今夜,不知台北路上有多少鰻魚跟從行人縱橫爬行。請你將耳朵貼近玻璃傾聽,在虛空之間,幾乎能聽到鰻魚內心底層的呢喃。 * 窗上的耳印 我的窗子是一扇以耳印為飾的窗子。從前,有個室友,他頗以餐桌上的桌旗為榮。桌旗本色並不誘人,但因已使用多年而布滿油斑酒痕,帶有草間彌生圓點風格的花紋。對室友而言,酒痕多多益善,每個污點都含藴著桌旗的實用性,其價值因而存焉。我對於窗玻璃上的耳印也得意至極!儘管玻璃並不潔淨無瑕,我卻沾沾自喜焉。  

Continue Reading   >

幽默一下

幽默小品:男女有別

Comedy Sketc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宋玉萍
/
美國
Sabrina Castle

男人問神:「您為什麼把女人造得那麼漂亮?」 神回答:「所以你會愛她們。」 男人又問:「那,您為什麼把她們造得那麼笨?」 神回答:「所以她們才會愛你!」   Man asked God "Why did you make women so beautiful?" God replied, "So that you would love them." Man asked, "Why did you make them so dumb?" God said "So they would love you."

Continue Reading   >

我見我思

實時遙測

Real Time Telemetry

王以恩
/
美國
Ian Scott Walker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介紹我以前設計的軟體產品。我從2013年起在西雅圖的幾家軟體公司當工程師。幾年以前一位客戶問我們公司可以不可以幫他跟一家美國汽車的大公司合作,做出一個讓用戶實時地查自己的汽車資料的網站。如果你用過UBER的話,你大概知道網站最簡單的功能,就是把汽車的地點畫在地圖上。而且在網站上查得到汽車有多少油,車輪有多少氣,什麼的。這個網站很值得推薦,因為像建築公司或搬家公司這樣的公司各有一百多輛汽車,這樣一來可以節省不少跑來跑去調查汽車情況的時間。 在科技方面,都是大的汽車公司已經做好的。公司新出產的汽車裡有一個小電腦,每幾秒紀錄一次汽車現在的情況,然後把這個資料傳到公司。我們公司只要把已經紀錄下來的資料做成網站上查得到的資料。 合作公司第一個要求是我們需要實時地處理汽車數據。一方面,對用戶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考量,老闆不但看得到汽車現在在哪裡,下一個會議會不會遲到,還有需不需要加油,什麼的,一方面,對賣家來說,最能代表這個產品特色,客戶一看到這個功能,就立刻想要購買。可是對工程師來說,這個功能讓我們很煩惱。 實時地處理資料以外,另外一個問題是必須存很多數據,既然每輛汽車都能每分鐘發出不少數據,甚至不到十位客戶就碰到了大數據的問題。大數據這個名詞現在很熱門,意思是數據超過傳統電腦能儲存的。為了好好地處理既多又大的汽車數據,我們選擇利用現在普遍的雲端科技做我們的伺服器基礎。由於時間不夠,我不能詳細地說明我們最後設計的架構,只好簡單地說我們把伺服器分成了三個主要的部分:第一,處理數據;第二,儲存數據;第三,我們網站用的API。這樣一來,每個部分都能使用不同雲端科技,不但方便我們選出最合適的技術,可以更快處理並存好數據,而且既然每個部分是完全分開的,如果一個部分有問題,其他的部分不會受到影響,整個軟體也更穩定。 透過這個雲端架構我們成功地推出了我們原來想要做的網站。從我當工程師以來,這成為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一來是我從來沒做過一個那麼有意思的產品,二來是第一次完成一個那麼複雜的產品。我希望大家聽到我的演講以後,多瞭解實時遙測處理作法,以及這個技術在生活中佔什麼樣的地位。  

Continue Reading   >

我見我思

台灣的能源政策

Taiwan's Energy Policies

魏安德
/
/
ICLP第6級
Alexander Webb

不可諱言,現代已進入一個以電力為中心的社會,台灣也不例外,各國政府都面臨能源問題的挑戰。尤其在天然資源嚴重不足的台灣,能源問題絕非等閒可以視之。由於台灣的經濟奇蹟以及隨之而來的高科技發展,企業與家庭的電力需求日益增加,國內的能源根本無法應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穩定的能源,哪來的經濟成長?   去年夏季8月15號,台灣的電力系統受到了大規模衝擊,北部的城市停電停了幾個小時,到頭來不僅影響到了北部六百多萬戶家庭,而且嚴重干擾了不少企業的經營。此次能源危機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尤其是關於執政黨反核能的政策,許多人將此問題歸諸於蔡英文政府。接下來,我想討論台灣的能源現況,將政府的困難加以分析。   目前,台灣有六座核能機組,其中只有三座正在運轉。行政院之前宣布過,台灣的核能發電廠將被要求逐年停止運轉,因故台電只好多依靠燃煤來發電,導致冬季空氣污染更為嚴重,電力供應的穩定性每況愈下。因此,近期行政院透露,政府將扭轉政策,重啟核二廠2號機。   既然廢核牽連到的層面非常廣泛,負面的影響那麼大,行政院當初為何想廢棄核能呢?民進黨政府之所以施行了這項政策,就是因為該黨選民包括不少反核能的環保團體,該團體份子對核能的風險擔憂之極。   我的的確確的是環保運動的支持者,但我難以理解台灣反核運動的道理。該運動的觀點固然不可謂不合理,尤其在面積小地震多的台灣,核能的威脅性確實是顯而易見的,可是短期之內,反核者的論點卻站不住腳。簡單地說,反核運動者將環保的口號高唱入雲,卻昧於事實,不明白廢棄核能在現階段簡直得不償失。   總體來說,行政院的能源政策只不過聊備一格而已,徒為彌補過失,而無前瞻性的規劃。為了竭力應付能源安全的難題,我個人主張行政院應該切實地就台灣的發電系統做一個全盤檢討,重新考慮核能的得失,以期徹底解決能源不足的問題。

Continue Reading   >

最新消息

近期期刊

265

Nov. 1. 2024

264

Oct. 1. 2024

263

Sep. 1. 2024

262

Aug. 1. 2024

261

Jul.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