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學

「意識」的問題

The Question of “Consciousness”

  意識的存在是科學最難以解開的神秘之一。簡單來說,「意識」 的定義是擁有主觀經驗的能力。這個觀念從古代到現代引起無數的疑問,很多宗教和先哲創造了自己的理論。現代的生物學和心理學即使比較昌明,也仍然無法得出結論。

  根據一位叫David Chalmers的哲學家所說的,關於意識的問題有兩種:簡單問題和困難問題。所謂的「簡單問題」事實上並不「簡單」,但是,透過現有的科學方法,人有一天能夠發現合理的解釋。科學家都知道,人類或者動物的一舉一動、思想,各種感覺和情感,都是受腦子影響的,都來自身體裡的化學變化過程。人感受到喜怒哀樂的時候,我們知道每個情感都是身體對某個外界刺激的反應,身體分泌荷爾蒙,導致心跳加快、皮膚變紅、眼睛流淚等結果。從演變的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明每一種感覺和情感對生命的好處。比如說,恐懼和疼痛有助於逃避危險、緩和傷害。反過來說,喜樂等正面的感覺獎賞對生活有利的行為。

  至於David Chalmers提出的困難問題呢?即是:前面提到的化學反應是生存的必要,那麼主觀經驗呢?人們差不多都同意,大部分的有機物沒有意識還是活著。種子能夠長成成熟的植物、受精、繁殖、對刺激做出反應,一生都不必依靠意識。所以,生命可以是完全自動的。那麼我們也想問,如果人類的腦子是意識的來源,意識到底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如果未來人工智能的能力會超過自然的腦子,這是不是意味著它也有意識?

  因為科學毫無回答這些問題的辦法,所以它們還算是屬於哲學或宗教的領域。世界上的宗教差不多都認定,意識的根源不是肉體,而是靈魂。靈魂是神創造的,人死亡後還會延續。基督教等一神教認定人類是萬物之靈;有的多神教和像印度教等相信投胎的宗教則是聲稱動物也有靈魂,有意識。

  做研究時,我遇到的最令我驚訝的觀念是David Chalmers提到的「泛心論」。這個理論說,「意識」是宇宙裡的基本原則,像庶物崇拜和很多歷史上的哲學家所相信的,每一個東西都有一種「意識」。在無機物和很多生物中,這個原則並不明顯,但是在某種特別發達的信息處理系統,比如腦子,「主觀的經驗」必然會發生。我們可以用重力或吸引力來比喻意識,所有的物質都有重力,但是只有物體夠重時,吸引力才是明顯的。

近期期刊

259

May. 1. 2024

258

Apr. 1. 2024

257

Mar. 1. 2024

256

Feb. 1. 2024

255

Jan.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