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以後,全球半導體的產業隨著各國陸續封鎖、全球經濟停滯而崩壞,暴露出全球半導體產業體系嚴重的缺點,其中之一就是大多數的高級半導體製造工廠過度集中在亞洲。既然如此,美國專家與決策者開始擔憂萬一在這個敏感的地區爆發任何危機,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會受到牽連,導致現代社會最重要的科技停擺。在這個情況之下,拜登政府的《晶片法案》因應而生,並於去年夏天正式通過。由於此項法案對美國與美中台關係深具重要性,在這篇文章我想指出美國2022年通過《晶片法案》主要的目的與缺陷,分析這項法案對美國未來可能有何影響。 美國通過《晶片法案》的目的大致可從兩方面來談。首先,拜登政府擔憂過分依賴亞洲來製造全世界晶片對於美國的國家安全不利。這種擔憂尤其是針對台灣的。作為製造晶片業的龍頭,台灣佔有大多數的晶片業市場份額,但處在中國威脅的陰影籠罩之下,台灣地緣政治地位不穩定,不免令美國擔心萬一中國侵台,美國唯一的晶片來源也會斷絕。因此,為了避免陷入這種處境,防止美國國家安全與經濟受到中國的威脅,拜登政府藉由《晶片法案》追求創設自給自足的半導體產業。 同時,《晶片法案》旨在提振美國經濟的競爭力。談到國家戰略,在過去的兩年中隨著疫情動搖各國經濟、美中緊張關係日益加劇以及俄烏戰爭的蔓延,以前崇尚的全球化開始鬆動,而現實主義與地緣政治抬頭。目前愈來愈多的國家開始傾向於以本國經濟成長為優先,美國也不例外。《晶片法案》充分體現這種以本國經濟為優先的精神,強調美國將經濟與國家安全同時並重。 毫無疑問地,在振興經濟這個目的背後的用意就是加強美國與中國競爭的力量。不過,不少學者懷疑這項法案是否有助於提高美國的競爭力,並批評美國企圖創設自給自足的晶片業簡直比登天還難,只會浪費資源,反而刺激中國建立自主的晶片業,到頭來極可能使美國居下風。這些批判不是無的放矢的;晶片業的確錯綜複雜,進入產業的道路極為曲折,希望大量投資就能扶植自主晶片業,這不過是政府打的如意算盤罷了。 因此,《晶片法案》能不能產生有效的成果,進而反擊中國,取決於拜登政府如何有效執行《晶片法案》所提倡的措施。目前的法案有三個主要破綻值得一提: 第一,目前《晶片法案》所推行的目標不夠具體。根據美國商務部執行《晶片法案》戰略的報導,這項法案的基本原則就是「滿足經濟與國家安全的需求」、「確保美國在晶片領域的長期領導地位」以及「加強和擴大美國製造業」,但具體來說拜登政府《晶片法案》的戰略看似沒有實質的目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拜登政府最好先建立更具體的目標,比如注重提高軍事科技高級晶片的市場份額。這樣一來,決策者能集中精力於達到具體與實際的目標。 第二,美國過分注重提高製造的能力但忽略其他在晶片供應鏈重要的部分,即封裝與測試以及化學品的取得。在供應鏈從設計到封裝每個步驟缺一不可,因此如果美國想邁向自給自足的晶片業之路,除了製造以外也需要加強其他部分的能力。目前半導體封裝與測試步驟多半集中在東南亞與中國,製造半導體的化學品則來自於日本,所以如果這些國家受到影響,也會損害美國。目前的政策完全忽略此點,因此決策者在計畫與資金的分配上應更加周全。 第三,《晶片法案》以振興美國製造業為優先的目的未免太短視。雖然這項法案可能短期提振製造業,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但隨著產業的發展將邁向自動化,造成這些生產線員工未來將會被機器取代。由此看來,有些專家預測在不久的將來美國快速發展本國晶片業的目的恐不適用於生產線員工而僅適用於高階員工,如工程與軟件開發者。因此,拜登政府應該從長期著眼,與其強調振興美國製造業,不如趁這個機會大量投資美國教育並提供更多在科技領域的工作機會,主動地幫助生產線員工轉行。 美國通過《晶片法案》在未來的十年可能成為美國最重大及有影響力的一項法案,一定會牽涉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但也是美國將面臨的最大挑戰。美國會不會成功取決於美國目前所採取的措施。決策者只有以開闊的眼界,隨機應變,實行合宜的措施才是明智之舉。
過去兩三年的經驗明白地告訴我們,驕傲自以為是的人要格外小心,免得一不小心就跌一大跤。不過當一個人意識到這點時,我的直覺是小心和防備的時機已經過去了。老實說,許多人仍然把兩三年以前嚴峻的經濟轉變到今日的情況看成是奇蹟般的復原。且慢,雖然疫情已得到控制,但是疫情的後遺症正開始浮現,而嚴重地損害公眾的利益。只需要觀察一會兒,就不難發現,一個國家能夠同時維持經濟增長和低通脹率這兩個目標的,實在是鳳毛麟角;反而受到經濟不景氣導致商業損失、銀行倒閉的卻屢見不鮮。 美國的經濟和政治局面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前幾天,矽谷銀行宣布倒閉。隔天另外一家銀行也遭到了一模一樣的下場。過了幾天,另一家著名的大型科技公司再一次宣布大規模裁員。宛如上一次般,受牽連的人數超過了10,000人!毫無疑問,從去年到目前,絕大多數人均在股市中遭到非常重大的損失。如果我們一起仔細地分析美國的經濟,同時對照不同國家的情況,我猜想沒有人敢保證隱藏著的許多待解決的問題不會越來越擴大。 那麽,公眾是否因此深感擔憂,或者不願面對現實而撒手不管呢?其實不然。何以見得?我確信即使在出了那麽嚴重的狀況之下,人類還是可以運用我們的經驗、歷史中學到的教訓、以及聰明的才智來解決問題。此外,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來觀察及進一步理解人類的經濟行為和運行原則。 這要從何說起呢?我提議,對於難題,一來採取質疑的心態,二來親手刨根問底。也就是說頭腦簡單的人,每一句話都相信,但是有識之士則會徹底地探討難題的真正根源。 根據我的分析,矽谷銀行的倒閉由至少三個主要的原因所造成。第一個原因在於科技業經濟不景氣,因此許多公司,無論大小,都需要更多現金來周轉。反過來說,他們傾向於不將現金存在銀行,而是提取出來甚至於向銀行申請借貸。第二個原因是這家銀行承擔了太多風險。譬如說,大多數客戶都是這些剛才談到的科技公司,而且我聽說,去年大部分時間,矽谷銀行都沒有「首席風險管理官」(Chief Risk Officer),也許因而他們的投資沒有考慮到利率的變動、客戶的同質性等等。最後我猜想當那家銀行的生意景氣的時候,他們沒有考慮隱藏的風險。在他們的事業最成功最驕傲的時刻,卻沒有針對可能的損失進行防備。正是由於這三個原因,難怪大家趕赴擠兌。誠所謂: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在批評他們之前,也請記得兩年以前的經濟情況。這些相同的科技行業都看起來不斷地賺大錢!由於期望這個賺大錢榮景的新時代永遠不會結束,因而許多公司開始雇用數千名以上的員工,而且上班族在匆忙中瘋狂地貸款來購買房子、新車和其他奢侈品。不言而喻,個人的生活方式也比以前看起來提升了不少,但是其實不然,這些所謂的發展並不代表經濟的進步,而只是受到大規模通脹政策初步的現象。正是在這種情形下,要小心: 驕傲總在跌跤之前。不幸的是,爬到越高的高度,跤就摔得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