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

臺灣健保制度的利與弊:以牙醫為例

Pros and Cons of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Case Study of Dentists in Taiwan

  臺灣與美國的健保制度截然不同。目前美國並沒有全民健保,故筆者欲藉由此報告分析臺灣有哪些可借鑑之處。舉世皆知,美國沒有全民健保,因此需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才能享有高品質的醫療,尤其是牙科治療。然而,美國人卻認為若政府推出全民健保,將導致醫療品質下降,政府的財政負擔加重及醫療資源的濫用。相較之下,由於臺灣的全民健保涵蓋了牙科治療的支出,民眾支付相對合理的費用即能獲得牙科等治療。

  綜上所述,筆者欲透過本文探討臺灣健保制度的利與弊,主要問題如下:

  健保讓臺灣的醫療品質降低了嗎?身為臺灣人,有了全民健保,還有必要自費看牙嗎?政府應該如何解決健保目前所存在的問題?

  先從臺灣健保制度的簡介說起。臺灣於1995年三月推出了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俗稱全民健保。吳岱穎醫師與歐洲其他醫師等(2010)對臺灣全民健保做了詳盡的介紹。在全民健保制度推出前,臺灣有各自獨立的保險制度,包括勞工、公教人員、軍人、農漁民等保險,都涵蓋醫療保險。在這種制度下,臺灣約57%的人享有醫療的保障,而大多數的民眾看病時得承擔高單價的自付額,給他們帶來沈重的經濟負擔。因此,政府推出全民健保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臺灣醫療照護系統的運作效率,以及透過讓更多人能夠享有健保來達成社會正義。

  全民健保的經費主要來自於員工、公司與政府。所有享有健保的人依照個人的職位和收入被分為6大類和15個次類,而每位民眾得負擔的保費則依照他們的類別去決定。通常較低收入的家庭由政府來承擔他們的保費,而自營雇者則會負擔100%。中央政府在1994年,全民健保推出前一年,醫療費用占國內生產毛額5%,在1995年則占5.2%。2010年在健保上所支出的費用占國內生產毛額6.2%,至於全國的健保支出的經費23.2%來自於政府,76.8%來自於員工和公司。種種數據顯示,臺灣政府在健保的支出逐年上升。

  在臺灣,基本醫療的費用都算是公費項目,但除此之外的服務都需自費。以牙科為例,最基本的項目通常屬於公費項目,而其餘的得自費。例如,品御牙醫診療室(2022)指出,洗牙屬於健保項目,然而牙齒美白主要是基於美觀考量,與口腔衛生毫無關係,就得自費。再以補牙為例,健保基本可以給付樹脂補牙。然而很多牙醫會建議患者做活髓保存術和嵌體。活髓保存術能減少患者之後患上神經發炎,而陶瓷嵌體比起樹脂齒雕,在密合度、厚度、光滑度皆更為美觀及耐咬。這兩個項目也都是自費項目。至於根管治療後裝的牙套和牙周病治療等項目,皆起源於不良口腔衛生習慣所致,因此也都算是自費項目。臺灣的健保制度頗複雜,由此可見端倪。

  臺灣健保制度的好處眾所周知,包括普及性高、海納百川、價格低廉。

  其次,雖然99%的臺灣公民有健保,醫療的需求也很高,但等候時間並不長。最後,臺灣健保制度帶來的醫療普及性有利於醫學研究。首先,各種項目,如牙科、婦產科、西藥、中藥都納入健保。而幾乎所有的公民,包括海外臺裔,只要符合資格都擁有健保。其次,比起世界各國,臺灣的健保制度為民眾帶來的經濟負擔並不重。再者,即使全民健保包山包海,就診人數高,然而在政府的制度下,病患接受治療時,無論是否預約,等候的時間都不長。以這點來看,與美國截然不同。

  由於上述所提到的三個主因,許多住在國外的臺灣人會回臺灣接受治療,住在臺灣的外國人也非常想加入健保。最後,由於全民健保的覆蓋率高,經民眾同意後可提供匿名個資,臺灣政府可以合法收集資料,因此臺灣政府擁有龐大的資料庫。該資料庫是所有相關人士及研究機構都可以申請使用的,因此有利於醫學研究。

  臺灣健保制度並非萬無一失。俗話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即使臺灣健保制度能嘉惠眾人,然而此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失。首先,很多人擔心由於全民健保的普遍性,會導致民眾濫用資源及醫療品質下降的現象。據倫敦國家統計局(2009)統計,臺灣人一年門診就診約14次,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2023)的統計顯示美國人則是3次。從此可看出臺灣人看病的頻率較高。另一方面,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2013)的調查,有近七成的人認為別人濫用資源。而醫生為了維持一定的收入,一天看100個患者不足為奇。但看每位患者的時間可能只有5分鐘,因此醫生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更高難度的問題,而且部分人也批評臺灣醫療制度缺乏人情味。其次,種種數據顯示全民健保由於收支失衡也造成了財政問題。基於全民健保的保費低,政府收到的費用入不敷出,而得每年額外提供經費來填補缺口。但修訂健保制度得通過中華民國立法院的許可,因此收支失衡的問題難以解決。

  為了解決上述所提到的缺失,醫生、民眾和政府都提出了不同的方案。 首先,醫生常常鼓吹「預防勝於治療」,認為應該透過教育讓民眾更重視自我照護。許多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以及許多臺灣人都患有的牙齦相關疾病都是可以透過改善日常生活習慣避免的。據《BMC公共衛生期刊》研究顯示, 政府在2019年花了297億台幣在糖尿病上,佔了總金額的4%左右。而根據《亞太地區臨床營養期刊》研究所示,臺灣在2008年花了301億台幣在肥胖症上,佔了總金額的8%左右。根據中華牙醫學會所提供的資料,因牙齦相關疾病, 如牙周病和牙齦炎就診比例高達38.69%。絕大多數患有糖尿病和肥胖症的人可以透過改善飲食習慣以及多運動來避免這種疾病。而牙齦相關疾病則可以透過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來避免。雖然這幾種疾病都容易預防,但醫療費用卻所費不貲,因此從預防著手其實是很務實的解決方法。舉例來說,知名牙醫師侯英男醫生認為:「透過學校或社會教育管道宣導正確就醫行為及自我保健常識,強化一般民眾的自我照護能力。」

  其次,許多官員也建議政府可以減少非必要項目來減輕財政負擔。例如,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副處長張鴻仁認為:「較合理的情況是僅提供『基本』且『必要』的服務,維持醫療平權;民眾若想接受高階、先進的醫療科技,就得自掏腰包,或由商業保險支應。」健保署署長李伯璋(2020)也同意,給付範圍確實有討論空間。由此可以看出,這也是值得考慮的方案之一。

  最後,政府提出的二代健保也是目前引起眾多關注的解決方案之一。二代健保在2013年1月1日上路,主要目的在於讓保費負擔更為公平,解決健保財務虧損的問題。所謂二代健保可分為兩種:「一般保險費」和「補充保險 費」。「一般保險費」就是原有的健保費,以經常性薪資所得為主。目前的費率為5.17%。「補充保險費」則是從其他收入徵收的,如股票股息、租金收入、利息、高額獎金、專業執業收入20,000台幣以上等。在新的制度下政府要求公司在發放薪資的時候,如果有給付給個人的其他薪資獎金或費用,就要在支付時先扣掉「補充保險費」。「補充保險費」的費率則是2.11%。簡而言之,政府希望透過擴大稅收來彌補財政缺口。

  總的來說,臺灣的健保體系算是有口皆碑。據臺灣《光華雜誌》報導,全民健保在2019年公眾滿意度達89.7%。相較之下,據 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美國的研究顯示2022年對美國醫療制度感到非常滿意的民眾只達12%。其中的原因包括高昂的醫藥費用、種族歧視問題、可及性低等等。而對於美國政府來說,臺灣健保的運作效率令人十分驚艷。美國政府對於醫療保健產業的方方面面往往是一頭霧水,而臺灣政府對於自身的醫療保健產業卻一清二楚。

  然而,許多專家也指出,要是想在美國推行相同的全民健保制度並非容易之事。首先,全民健保在臺灣實施時,臺灣的私人健保公司少之又少。相較之下,美國的私人健保公司不勝枚舉,因而私人健保公司往往反對在美國施行全民健保制度。當時的臺灣也處於一黨獨大的時期。在這種威權統治下,全民健保於李登輝總統的推行下一年內就落實了。在美國這種多黨制的民主國家很難在這麼短時間內施行全民健保。

  即便如此,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李玉春教授指出,美國的醫療健保產業非常多層且複雜,使得美國政府無法從整體上看待國民健康狀況,美國的醫療費用佔了國內生產毛額的18%左右,而資金並不是用在刀口上。因此,李教授認為美國政府可以觀察臺灣醫療健保產業的集中化管理,以此為借鑑。

  總而言之,臺灣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價格低廉、海納百川、服務普及等特點使此制度非常受歡迎。然而,與此同時,臺灣的健保制度也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財政缺口的問題。為了因應此問題,政府與該領域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如二代健保、預防醫學等等。而即使美國無法完全採取同樣的制度,亦有參考的價值。

近期期刊

259

May. 1. 2024

258

Apr. 1. 2024

257

Mar. 1. 2024

256

Feb. 1. 2024

255

Jan.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