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I
C
L
P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52
Oct. 2. 2023
SCROLL

演講紀要

訪問蔡中民教授:一些關於台美中關係的思考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 America, and China: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Chung-Min Tsai

古屋治美
/
美國
Ashley Harumi Furuya
ICLP第7級

流行文化

台灣的「杯帶」文化

Cup Carrying Customs in Taiwan

宋彩源
/
韓國
Chaewon Song
ICLP第4級

  來台灣以後我發現了幾個以前沒看到過的生活方式。其中,最讓我驚訝的是「杯帶」。「杯帶」是台灣人逛街時隨身提著飲料的小用品。我們都知道全球的環境污染問題相當嚴重,因此各國的民眾繼續不斷用各種方法努力保護環境。我認為杯帶算是保護環境的辦法之一。用杯帶一方面可以保護環境, 另一方面帶著飲料騎腳踏車的時候也比較不會打翻。   那杯帶的出現原因何在呢?在韓國,我們沒有「杯帶」的文化。要是在路上問行人:「你知不知道杯帶是什麼?」百分之九十的人根本沒聽說過這個東西。韓國的飲料文化沒有台灣那麼發達。台灣滿街都是飲料店,顧客可以自己隨便選甜度和冰量,各種各樣的飲料店也常常推出有特色的季節限定飲料。根據韓國人的看法,台灣的飲料,比韓國的來得大杯。不但飲料的大小不一樣,而且台灣人特別喜歡加像珍珠、蘆薈、粉條這樣的配料,所以飲料比較重。再加上,韓國人跟台灣人在喝飲料的習慣上最顯著的分別是冰塊量。由於韓國人特別喜歡喝很冰很冰的飲料,所以對來台灣的韓國人來說「多冰」,一定是最多人的選擇。此外,韓國人喜歡坐著很快地喝完飲料,而不是帶著飲料走。根據我的觀察,台灣人則喜歡買特大杯的飲料然後喝上一整天。所以為了方便起見,這些「杯帶」出現了,也受到很多台灣人的歡迎。   我覺得杯帶有幾個好處。首先,代替紙杯套減少紙類的使用量,可以保護環境。其次,在冬天更容易帶冰的飲料。尤其是在韓國很多人連冬天都愛喝放了很多冰塊的冰美式。因為他們覺得冰美式和熱美式味道不一樣。我們叫這樣的人「再冷也要喝冰美式派」。要是有杯帶的話,他們在冬天更容易隨身帶著冰美式。   今天我根據韓國人的看法跟你們分享了杯帶的好處跟出現的原因。由於各國有不同的文化和環境的緣故,住在國外的過程中常常可以發現各國文化的特點。你們想不想也從杯帶文化開始,在街上走走時也跟我一起分析有趣的台灣文化呢?謝謝大家。

奇思妙想

浪漫的數學公式

Romantic Math Formulas

程逸林
/
美國
Yilin Cheng
ICLP第7級

  我認為幾何中最浪漫的函數是 y = 1/x。它畫出來的圖像是兩個對稱的、被困在第一與第三象限的弧形。右上弧形像笑臉、逐步步向永恆而增長。左下弧形像哭臉、只能墜入負數之無限深淵。他們倆像是一對永遠碰不到彼此的情人,之間夾著 x=0 與 y=0 的十字架,形成了兩條漸近線,像隔離著一對情人的障壁。但上弧形與下弧形不斷地試著接近、觸碰、越過那些分隔他們的直線、直到你手中的圓珠筆畫到紙頭的邊緣。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孔子說的。明知不能越過那條漸近線、但依然費盡全身的力氣去嘗試,這是我對「浪漫」的理解。浪漫是一種反理性、反自我利益算計的追求。康特說,人有兩種目標。一種是「有價」的,一種是「無價」的。「有價」的追求歸順於理性。很多目標雖珍貴,但總有命運能夠開高價與你兌換的餘地。但「無價」的追求是浪漫的。在他人眼裡也許我的浪漫簡直與浪費無異,但就像弧形會無盡地奔向漸近線,人會為一個明知永遠達不到的目標奔跑著。   「明知人心難測而信之」形容愛一個人。但人也能為愛一個國家去犧牲、信一句真理而浪漫。我從小的律師夢也是出於一種我對人與人之間的公平,社會中的公正的一種固執的追求吧。我想為弱者申訴、窮人辯護、改變美國從法律與政治層面上對無權無錢無勢者的歧視。明知社會抵達不了絕對的公平,明知我的律師夢大概率是以卵擊石,但我依然會在雨中一邊跑著,一邊拎起我的凡心,把它丟向社會所有的不平等時吶喊著「我願意」。

我見我思

童話與兒歌

Fairytales and Nursery Rhymes

韓安明
/
美國
Anna Aleah Heintzman
ICLP第5級

      我們都對童話與兒歌很熟悉吧。因為我們小的時候,睡著之前常常聽爸爸媽媽講童話、唱兒歌。故事內容和我們的生命記憶是分不開的。因此,我要分析一下這個傳統風俗是怎麼來的。       童話與兒歌的內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有關於武俠的故事,也有關於魔法的故事。其實,兒歌多半是十六到十八世紀的時候為了娛樂大人而創作的。兒歌的起源是在歐洲文化當中,非常受歡迎的歌曲與民間歌謠。長久以來,歌詞反覆修訂,不過還保留根本的意思。有趣的是,有的專家認為這些兒歌的歌詞其實有隱晦的意思,尤其是關於政治的批評和鬱悶的社會現象。著眼於此,這些民間歌謠對一般人來說是一種情感的出路。       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些兒歌和童話的深層意義,不過故事根本的倫理道德大概很淺顯。而且,孩子很容易在無形中受到故事內倫理道德的影響。比方說,童話的格局大概是這樣:有一個伸張正義的主人公,也有一個反對正義的惡人,沒有介於中間的人物。這樣,孩子可以容易地確定惡人所有的行為都是壞的,也不應該模仿,而主人公所有的行為都是好的,也應該效法。這樣一來,許多父母與老師藉童話來教導公認的價值觀。       在有的人看來,自從手機與電腦推出以後,童話與兒歌就逐漸沒落了。越來越多孩子覺得聽故事遠不如看視頻、玩手機上的遊戲來得那麼好玩。有的父母害怕抖音與YouTube取代了傳統故事的地位。那如果網上視頻的內容具有像童話與兒歌一類的倫理道德的話,父母和老師為什麼那麼反對使用這種教材?根據許多科學家的分析,一直看視頻和玩電腦遊戲不會給孩子足夠培養想像力的機會。他們不用想像人物的外表、地點的風景什麼的,因此他們的創造力退步了。雖然給孩子讀故事對父母比較麻煩,可是久而久之這樣做對孩子成長過程的影響並非微不足道的。       總體上說,童話與兒歌,孩子一聽再聽是一種享受,父母一講再講是一種責任,對有的大人來說,這樣做也可能算是一種苦刑。不過,無論年齡大小,誰都得承認童話與兒歌對文化有巨大的影響。

抒情小品

作為中美混血兒的心路歷程

Whispers of the Heart: Growing Up Wasian

勞美齡
/
美國
Meiling Charlotte Laurence
ICLP第6級

  大家好!我叫勞美齡。我是一位中美混血兒——媽媽是在中國上海長大的中國人,爸爸則是於美國紐約長大的白人。我的國籍是美國,而且從小到大基本上都是在美國生活。只有從五到九歲,由於媽媽的工作,曾在上海住過一段時間。今天想談談我作為中美混血兒的心路歷程。   到我上初中的時候為止,我一直認為自己是美國人也是中國人。跟代表中國參加奧運的自由滑雪選手谷愛凌每次應付記者質疑她國籍時說的一樣,「在中國我是中國人,而在美國我是美國人。」 ,我之所以願意扮演這個「雙重身分」的角色,是因為我決心想要得到周圍中國人的贊許。在中國,不管去哪裡人們都馬上認得出我是混血兒。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次在蘇州旅遊,突然有一位中國旅客過來跟媽媽說:「哇,混血兒寶寶好可愛哦!雙眼皮,鼻子好高!可以跟她一起拍一張照嗎?」 當時此互動給我很大的刺激,好希望在一群中國人當中並不會「與眾不同」,我的中國血統能夠為中國人所認同。為了緩和心裡的疏離感,就一直告訴自己:「我的中文跟英文同等好。兩種都是我的母語。我在中國就是個跟別人一樣的中國孩子。」   固然一方面希望大家把我當成中國人,但是另一方面卻受到不少的西方影響,尤其是爸爸的影響。即使我住在上海,爸爸怕我英文退步和吸收太多共產黨宣傳,也堅持要我上國際學校,也由於中國跟美國的教育制度、媒體宣傳及生活形態差異極大,爸爸似乎住不慣而且看不太起中國的某些方面。比方說,自從我們搬到中國起,爸爸毫不避諱地在我和弟弟面前不斷地批判中國政府與社會的缺點,例如侵犯人民的言論自由、共產黨的計劃經濟及抽煙人口比率太高等問題。當然爸爸的怨言有其理由。但是小孩子,因為不會分析這些信息,經常會盲從父母說的每一句話來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導致我產生中國遠不如美國這類歧視性的觀點。讓我感到最內疚的時刻是有一次跟一大群親戚一塊兒在飯館吃午飯, 但是爸爸聲稱這家店不衛生,而且一直向我擠眼來表示他的不滿,我當時就跟著他一起去找一家美式咖啡店吃東西。   處在此矛盾之下,當時在潛意識中仍想保有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但卻幾乎每天晚上都心不甘情不願地勉強應付中文作業,有的時候甚至會哭一場。現在之所以終於開始主動學中文,是因為我領悟到只會爸爸的母語而不會媽媽的可就太不公平了。現在回顧小時候偏向爸爸的行事免不了感到極為懊惱與悲傷,所以決心站在媽媽的立場來看事情,在家中當媽媽的盟友,以免她孤單地作為家裡唯一的中國人。我也意識到作為混血兒,必須同時認同兩種文化,才能成為完整的自我。這就是我作為混血兒的心路歷程:一直在尋找兩種文化、父母兩人之間的平衡點。

醫療衛生

臺灣健保制度的利與弊:以牙醫為例

Pros and Cons of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Case Study of Dentists in Taiwan

陳芷筠
/
美國
Kira Tzy-Yun Lai
ICLP第6級

  臺灣與美國的健保制度截然不同。目前美國並沒有全民健保,故筆者欲藉由此報告分析臺灣有哪些可借鑑之處。舉世皆知,美國沒有全民健保,因此需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才能享有高品質的醫療,尤其是牙科治療。然而,美國人卻認為若政府推出全民健保,將導致醫療品質下降,政府的財政負擔加重及醫療資源的濫用。相較之下,由於臺灣的全民健保涵蓋了牙科治療的支出,民眾支付相對合理的費用即能獲得牙科等治療。   綜上所述,筆者欲透過本文探討臺灣健保制度的利與弊,主要問題如下:   健保讓臺灣的醫療品質降低了嗎?身為臺灣人,有了全民健保,還有必要自費看牙嗎?政府應該如何解決健保目前所存在的問題?   先從臺灣健保制度的簡介說起。臺灣於1995年三月推出了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俗稱全民健保。吳岱穎醫師與歐洲其他醫師等(2010)對臺灣全民健保做了詳盡的介紹。在全民健保制度推出前,臺灣有各自獨立的保險制度,包括勞工、公教人員、軍人、農漁民等保險,都涵蓋醫療保險。在這種制度下,臺灣約57%的人享有醫療的保障,而大多數的民眾看病時得承擔高單價的自付額,給他們帶來沈重的經濟負擔。因此,政府推出全民健保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臺灣醫療照護系統的運作效率,以及透過讓更多人能夠享有健保來達成社會正義。   全民健保的經費主要來自於員工、公司與政府。所有享有健保的人依照個人的職位和收入被分為6大類和15個次類,而每位民眾得負擔的保費則依照他們的類別去決定。通常較低收入的家庭由政府來承擔他們的保費,而自營雇者則會負擔100%。中央政府在1994年,全民健保推出前一年,醫療費用占國內生產毛額5%,在1995年則占5.2%。2010年在健保上所支出的費用占國內生產毛額6.2%,至於全國的健保支出的經費23.2%來自於政府,76.8%來自於員工和公司。種種數據顯示,臺灣政府在健保的支出逐年上升。   在臺灣,基本醫療的費用都算是公費項目,但除此之外的服務都需自費。以牙科為例,最基本的項目通常屬於公費項目,而其餘的得自費。例如,品御牙醫診療室(2022)指出,洗牙屬於健保項目,然而牙齒美白主要是基於美觀考量,與口腔衛生毫無關係,就得自費。再以補牙為例,健保基本可以給付樹脂補牙。然而很多牙醫會建議患者做活髓保存術和嵌體。活髓保存術能減少患者之後患上神經發炎,而陶瓷嵌體比起樹脂齒雕,在密合度、厚度、光滑度皆更為美觀及耐咬。這兩個項目也都是自費項目。至於根管治療後裝的牙套和牙周病治療等項目,皆起源於不良口腔衛生習慣所致,因此也都算是自費項目。臺灣的健保制度頗複雜,由此可見端倪。   臺灣健保制度的好處眾所周知,包括普及性高、海納百川、價格低廉。   其次,雖然99%的臺灣公民有健保,醫療的需求也很高,但等候時間並不長。最後,臺灣健保制度帶來的醫療普及性有利於醫學研究。首先,各種項目,如牙科、婦產科、西藥、中藥都納入健保。而幾乎所有的公民,包括海外臺裔,只要符合資格都擁有健保。其次,比起世界各國,臺灣的健保制度為民眾帶來的經濟負擔並不重。再者,即使全民健保包山包海,就診人數高,然而在政府的制度下,病患接受治療時,無論是否預約,等候的時間都不長。以這點來看,與美國截然不同。   由於上述所提到的三個主因,許多住在國外的臺灣人會回臺灣接受治療,住在臺灣的外國人也非常想加入健保。最後,由於全民健保的覆蓋率高,經民眾同意後可提供匿名個資,臺灣政府可以合法收集資料,因此臺灣政府擁有龐大的資料庫。該資料庫是所有相關人士及研究機構都可以申請使用的,因此有利於醫學研究。   臺灣健保制度並非萬無一失。俗話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即使臺灣健保制度能嘉惠眾人,然而此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失。首先,很多人擔心由於全民健保的普遍性,會導致民眾濫用資源及醫療品質下降的現象。據倫敦國家統計局(2009)統計,臺灣人一年門診就診約14次,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2023)的統計顯示美國人則是3次。從此可看出臺灣人看病的頻率較高。另一方面,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2013)的調查,有近七成的人認為別人濫用資源。而醫生為了維持一定的收入,一天看100個患者不足為奇。但看每位患者的時間可能只有5分鐘,因此醫生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更高難度的問題,而且部分人也批評臺灣醫療制度缺乏人情味。其次,種種數據顯示全民健保由於收支失衡也造成了財政問題。基於全民健保的保費低,政府收到的費用入不敷出,而得每年額外提供經費來填補缺口。但修訂健保制度得通過中華民國立法院的許可,因此收支失衡的問題難以解決。   為了解決上述所提到的缺失,醫生、民眾和政府都提出了不同的方案。 首先,醫生常常鼓吹「預防勝於治療」,認為應該透過教育讓民眾更重視自我照護。許多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以及許多臺灣人都患有的牙齦相關疾病都是可以透過改善日常生活習慣避免的。據《BMC公共衛生期刊》研究顯示, 政府在2019年花了297億台幣在糖尿病上,佔了總金額的4%左右。而根據《亞太地區臨床營養期刊》研究所示,臺灣在2008年花了301億台幣在肥胖症上,佔了總金額的8%左右。根據中華牙醫學會所提供的資料,因牙齦相關疾病, 如牙周病和牙齦炎就診比例高達38.69%。絕大多數患有糖尿病和肥胖症的人可以透過改善飲食習慣以及多運動來避免這種疾病。而牙齦相關疾病則可以透過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來避免。雖然這幾種疾病都容易預防,但醫療費用卻所費不貲,因此從預防著手其實是很務實的解決方法。舉例來說,知名牙醫師侯英男醫生認為:「透過學校或社會教育管道宣導正確就醫行為及自我保健常識,強化一般民眾的自我照護能力。」   其次,許多官員也建議政府可以減少非必要項目來減輕財政負擔。例如,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副處長張鴻仁認為:「較合理的情況是僅提供『基本』且『必要』的服務,維持醫療平權;民眾若想接受高階、先進的醫療科技,就得自掏腰包,或由商業保險支應。」健保署署長李伯璋(2020)也同意,給付範圍確實有討論空間。由此可以看出,這也是值得考慮的方案之一。   最後,政府提出的二代健保也是目前引起眾多關注的解決方案之一。二代健保在2013年1月1日上路,主要目的在於讓保費負擔更為公平,解決健保財務虧損的問題。所謂二代健保可分為兩種:「一般保險費」和「補充保險 費」。「一般保險費」就是原有的健保費,以經常性薪資所得為主。目前的費率為5.17%。「補充保險費」則是從其他收入徵收的,如股票股息、租金收入、利息、高額獎金、專業執業收入20,000台幣以上等。在新的制度下政府要求公司在發放薪資的時候,如果有給付給個人的其他薪資獎金或費用,就要在支付時先扣掉「補充保險費」。「補充保險費」的費率則是2.11%。簡而言之,政府希望透過擴大稅收來彌補財政缺口。   總的來說,臺灣的健保體系算是有口皆碑。據臺灣《光華雜誌》報導,全民健保在2019年公眾滿意度達89.7%。相較之下,據 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美國的研究顯示2022年對美國醫療制度感到非常滿意的民眾只達12%。其中的原因包括高昂的醫藥費用、種族歧視問題、可及性低等等。而對於美國政府來說,臺灣健保的運作效率令人十分驚艷。美國政府對於醫療保健產業的方方面面往往是一頭霧水,而臺灣政府對於自身的醫療保健產業卻一清二楚。   然而,許多專家也指出,要是想在美國推行相同的全民健保制度並非容易之事。首先,全民健保在臺灣實施時,臺灣的私人健保公司少之又少。相較之下,美國的私人健保公司不勝枚舉,因而私人健保公司往往反對在美國施行全民健保制度。當時的臺灣也處於一黨獨大的時期。在這種威權統治下,全民健保於李登輝總統的推行下一年內就落實了。在美國這種多黨制的民主國家很難在這麼短時間內施行全民健保。   即便如此,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李玉春教授指出,美國的醫療健保產業非常多層且複雜,使得美國政府無法從整體上看待國民健康狀況,美國的醫療費用佔了國內生產毛額的18%左右,而資金並不是用在刀口上。因此,李教授認為美國政府可以觀察臺灣醫療健保產業的集中化管理,以此為借鑑。   總而言之,臺灣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價格低廉、海納百川、服務普及等特點使此制度非常受歡迎。然而,與此同時,臺灣的健保制度也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財政缺口的問題。為了因應此問題,政府與該領域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如二代健保、預防醫學等等。而即使美國無法完全採取同樣的制度,亦有參考的價值。

藝文視角

多於音樂: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五號交響曲

More than Music: Russian Composer Dmitri Shostakovich’s 5th Symphony

唐丹尼
/
美國
Nathaniel Gerard Tunggal
ICLP第4級

  大家好。今天我想講的話題是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五號交響曲。雖然創作第五號交響曲之前,蕭士塔高維奇所作的樂曲就已不下二十首之多,但第五號交響曲仍然脫穎而出。不僅在音樂圈裡,就連在世界各地,也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何以見得這首樂曲在世界上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為了清楚地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先得瞭解蕭士塔高維奇和當時蘇聯的政治以及社會情況。有了這個基礎,我們才能瞭解蕭士塔高維奇第五號交響曲的重要性。    許多音樂學家認為分析音樂可以只看音樂本身,而不必看外在政治社會的狀況,其實不然。因為作曲家會不知不覺受到各種各樣來自外在世界的影響,所以如果只看音樂,分析的結果雖然在音樂方面可以研究地很徹底,但在闡述藝術的價值與意義方面卻會因為缺少關鍵的細節而較為膚淺。蕭士塔高維奇所創作的音樂尤其如此,這和蘇聯政府嚴密的控制有著緊密的關聯。史達林在1936年到1938年之間領導的政治大清洗,讓蘇聯度過了一段極為陰暗的時期。這段時期内,蕭士塔高維奇所作的歌劇《姆岑斯克郡的麥克白夫人》由於被政府認為破壞了蘇聯美好的形象,而受到了嚴厲的批評。當時受到政府批評的人無一例外地往往會被政府所清算,而蕭士塔高維奇也因此活在被政府綁架和殺害的恐懼之下。這種恐懼直接影響了蕭士塔高維奇所作的音樂。他推遲了他第四號交響曲的首演,並辛苦地開始創作第五號。政府給當時最成功的作曲家的壓力簡直大得不得了,全世界也都在關注著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五號交響曲是否能夠滿足政府的期望。    幸虧後來蕭士塔高維奇第五號交響曲的首演不但沒受到批評,反而成功達到讓全世界關注的程度。所謂的「第五號」包含四個樂章,演奏從比較陰暗的氛圍慢慢地轉變到飛揚的結束。另外,因為其中有些斯拉夫音樂傳統和民歌的特點,所以政府官員把這首交響曲當作代表蘇聯克服艱困向上發展的過程。他們甚至把這首交響曲看待成蘇聯將成為大國的象徵。然而有些人,包括蕭士塔高維奇自己,卻是把第五號當成一個低調反抗蘇聯的象徵。比如音樂裡的不諧和音為的是引起隱隱不適的感覺。總的來説,在不同人的眼裡,這首樂曲有不同的意思,這也是第五號受這麽多人歡迎的原因之一。不過,雖然他的第五號的確代表他的救贖,蕭士塔高維奇仍然持續遭受著蘇聯政府的監視。    如今,蕭士塔高維奇第五號交響曲在國際樂壇還是很流行,不僅是因為好聽,也由於這首樂曲代表了歷史上很重要的反史達林的抵抗精神。這首創作也拯救了蕭士塔高維奇的命運。第五號交響曲之後,他還創作了十首交響曲和許多其他種類的作品。總而言之,想要真正聽懂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五號交響曲,非瞭解這首樂曲跟歷史分不開的關係不可。

最新消息

2023. 10. 27

12:10-13:00, R447
【專題演講】 中醫與生活 林姿君 醫師

2023. 10. 20

12:10-13:00, R447
語言實踐日 說明會

2023. 10. 17

12:10-13:00, R447
【教師工作坊】 文言文入門教學 鄺允文 老師

2023. 10. 14

基隆一日遊

2023. 10. 13

12:10-13:00, R447
【專題演講】 探尋台灣音樂裡的台灣特色 陳峙維 教授

2023. 10. 10

國慶日連假 (10/7-10/10)

2023. 10. 03

12:10-13:00, R447 【備課會議】 讀成語故事 學華語 黃傳娟 老師

近期期刊

259

May. 1. 2024

258

Apr. 1. 2024

257

Mar. 1. 2024

256

Feb. 1. 2024

255

Jan.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