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去教會的場景至今仍記憶猶新——低頭是木製長椅上血紅色的墊子,黑皮聖經上發光的金色字體。舉頭向前望就能看到講台後站著一位穿著稍微緊身的灰色Polo T恤衫以及淺藍色牛仔褲的中年亞洲男性,激動地宣稱:「所謂福音,不能只淪為口號或信仰,而必定得體現於各位的生活中。此為耶穌的恩典。」聽著這番話,我眼睛不由自主地轉向牧師背後天花板上掛著的木頭十字架,它差不多長2.5米,寬1米多。 當然關於耶穌的生死復活沒有鐵證如山,然而我童年時把它以及基督教普遍信仰,皆當作如羅馬征服歐洲一般的事實。聽著牧師的講道,我從小就會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何在。當時認為若沒有以移山填海的心態來做一名基督徒,不斷地向內自我淨化,向外行善傳福音,實在是虛度此生。 如今,隨著時間推移,由於受過教育,我對於宗教的歷史和心理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再也無法擁有小時候單純的信仰,更別說什麼聖經的無誤性,人類原罪與本惡,以及死後去天堂與地獄之類的宗教教義。然而,我仍保有我小時候在教會所學到的信仰態度。 首先,我至今都認為人生必須得尋找意義。縱使我認為大多所謂「意義論」的觀點,如愛己愛人,及時行樂等,在某種程度上都算是自欺欺人,一旦信仰沒有一種核心的意義,人們經常會陷於鬱悶憂鬱的狀況。因此人類需要認為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是有意義的,這是社會不可或缺的條件,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我不要求每個人都要尋求最終意義,更不求周圍的人變成迷信的狂熱宗教份子,但我仍然認為除了吃飽喝足以外,擁有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追求是至關重要的生活條件。 其次,我通過宗教開始接觸進而喜歡上文學分析。我從小就經常看聖經中的故事,包括四福音書、創世紀(Genesis)中的兩篇創作文學、摩西(Moses)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之類的故事,不過我更喜歡的是那些非道德的故事,比方諾亞(Noah)在大洪水中生存下來後酗酒大醉,並咒罵嘲笑他的兒子,以及其他不便在此演講中分享,但大多基督徒聽到會引起其譁然的故事。閱讀這些從我的角度來看是無頭無腦的故事時,我心想,猶太社會為何會選擇保留這些故事?當時的人對它有什麼樣的看法,有何種反應及收穫?從這些古代的故事中,我們能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感情及思想嗎?我目前熱愛閱讀古文,尤其是那些非正經八百的故事,也與我小時候看聖經故事有相當的關係。 我現在對於世界有稍微廣泛一點的了解,小時候對於宗教的迷信也隨之消退,亦了解到基督教對於社會的某些負面影響,包括侵害人權、阻礙知識發展等,因此不可再盲目地支持它。此外,脫離我小時候受到的誤導也是我的課題。然而,回顧我童年的宗教經歷,也不能不承認它也為我的生活賦予了一定的價值。至於是否利多於弊,這個我不敢斷言。當然,我更希望出生於一個更開放、現代的文化環境中,但或好或壞,此段經驗始終讓我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