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男士各位女士,我今天很榮幸有機會跟各位談談環保,那麼我知道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講環保主張高唱入雲,例如反對核能、垃圾分類、少開車、呼籲政府限制大公司的排放量等措施,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一個鮮為人知的破壞環境關鍵因素是家畜企業,連在環保運動的潮流中,社會的葷食習慣依然故我,對畜牧企業之於環保的擔憂,在全球社區意識裡頭可以說完完全全不存在。 根據2006年聯合國的調查顯示在全球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大約百分之十八是家畜企業所導致的,比交通的總排放量多百分之五,在家畜當中什麼對環境最不好?並造成最大的破壞呢?就是牛,更密切地說它所排放的沼氣,methane。沼氣對環境的破壞力比二氧化碳強二十五到一百倍,每天一頭牛會排放兩百五十到五百升的沼氣,一般的車呢煤氣罐量才十六升。 自古以來我們可以在美味與樂趣中間畫上一個等號,古今中外都是如此,現在的世界科技的昌明也好,農業發達也好,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肉的價格跟著供需之間的平衡而降低了,多半人都吃得起肉,也習慣了肉味,假如吃葷是一種權利,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開懷大吃,還自以為環保,殊不知自己實際上不知不覺地正在對環保加以損害,正是許多人犯下的錯誤。 於是我今天要從這個角度來試圖激發各位的環保精神,我不是呼籲大家一輩子吃素,而僅僅想表達若要放緩全球暖化、保護環境、遵守未來倫理,就該少吃牛肉,一天不吃,對環保的貢獻比幾天不開車還大,畢竟才一天嘛。有多少人,每個星期吃兩、三次牛肉?我相信大有人在。哪裡買得到牛肉?凡是賣食物的地方都賣,這顯露了目前的情形,在人民的心目中,肉就是肉,怎能對環境不好?我們就這個議題,不屑一顧的心態,這個缺乏適當知識的心態,可能是現代社會最危險的事,人類都盲目地向世界末日奔過去,卻毫無不自覺,多悲慘的命運啊! 政府與媒體世界應當負起責任通知民眾,落實政策提高牛肉稅,減少車、垃圾、塑膠袋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真正毀壞自然的因素蘊藏在表面之下,而如果各位不知道今後該何去何從,現在就該從此時此刻開始了吧,怎樣才會有實質的環保貢獻呢?不是減少洗澡時間、不是節省水電,不是記得帶著自己的筷子、自己的袋子,而是少吃牛肉,每個星期過一天不吃牛肉的日子就夠了,滿足個體的環保責任,就是這麼容易。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是富明傑。今天我想討論的是印尼與越南外勞在臺灣的情況如何。 去年我在宜蘭縣教英文。當時我才發現在宜蘭有滿多來自東南亞的外勞。而其中兩位印尼人也是我在臺灣最早認識的朋友之一。 過了一段時間,我在宜蘭參加了天主教彌撒。我一進教堂就發現他們講的不是中文或者台語。而是越南話。這個經驗讓我親身體驗到臺灣真的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 在越南教堂彌撒結束後,我認識了幾位元越南修女。他們請我教他們英文。我問他們為什麼來臺灣?她們說他們甘願為天主奉獻並為臺灣的老年人服務。我覺得他們具有推己及人的胸懷也與墨子的兼愛思想有很多共同點。令人敬佩。 我到臺北之後,發現在臺北火車站有滿多穆斯林教徒,每逢禮拜天共聚一堂崇拜真主。我很好奇,所以我決定找時間到火車站採訪他們。我想瞭解他們為何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在臺灣生活的實際情況與所面對的挑戰。 我第一位印尼朋友叫Mia。他來自印尼的Wasobo,現在在宜蘭縣羅東市照顧老年人。他說他的工作很辛苦,可是很高興能享受臺灣的生活。她最想念的是地道的印尼菜。從他的角度來看,在臺灣最具有挑戰性的是飲食限制。因為回教教徒不能吃豬肉,但這卻是臺灣人最受常吃的肉。她認為最快樂的時光是在辛苦工作之餘,禮拜天可以跟印尼朋友們一起出去玩吃小吃。 第二位被採訪者叫Setya。他也是印尼人並在桃園的工廠上班。他非常喜歡臺灣。他覺得臺灣是很友好並乾淨的社會。再他看來,最有挑戰性的事情是3年之內只能回一次家。因為在臺灣的收入比印尼高,他的夢想是工作幾年後回到家鄉開自己的服裝店或者飯館。 我也採訪了一位主要研究印尼外勞的學者。他認為 大家要擺脫印尼勞工是弱勢群體或是被壓迫的群族這個概念。在台的印尼外勞胼手胝足的工作,腳踏實地地賺錢,他們也自稱為"印尼強悍工人"。我們並不能鄙視他們。 我所認識的移工朋友都以不同的方式持之以恆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在此同時,也為臺灣經濟與建設貢獻出一份力量。即使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但就像台灣人一樣抱著同一個臺灣夢,在此,我祝福這些移工朋友能在台灣快樂的工作實現自己的夢想。 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