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offset: 0
Filename: controllers/Journal.php
Line Number: 227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offset: 0
Filename: controllers/Journal.php
Line Number: 227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offset: 0
Filename: controllers/Journal.php
Line Number: 313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offset: 0
Filename: controllers/Journal.php
Line Number: 313
老師、同學,大家好! 今天我想談談如何利用運動增強腦部。 我就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海中,有一種動物叫“海鞘”,它的生命過程有兩階段:能動作的幼蟲階段與勿動階段。幼蟲海鞘有一個微小的腦子,小小的幼蟲游來游去,竭力找到一個適合安家的地方,一找到,就連結那裡的珊瑚,然後進入勿動階段。最有意思的就是,一旦海鞘停止動作,就自己吸收自己的腦子。 這種生物的重要性何在呢?就在於海鞘能代表進化生物學的觀念:我們之所以和其他動物都有腦子,是因為我們和我們進化的祖先都需要活動。話說回來,所謂的「思想」,就是進化過程中內化的動作,動作是大腦最早的功能之一,也是大腦一切功能的基礎,甚至可以說:「我動故我思」。 那麼,海鞘也好,腦子也好,你這幾天已經聽過幾場演講? 何以見得我的話題值得你們重視?原因在於這個觀念能幫助我們了解一個更新、更重要的神經科學觀念,我們的頭腦需要運動,通過運動能讓我們的腦子更強壯。 運動是通過幾個機制來影響大腦的發展。一來,頻仍的運動產生更多神經細胞。雖然,只要人還活著,神經細胞就會持續產生,但是運動者產生得更多。二來,頻仍的運動讓神經細胞更強壯。運動產生的化學作用讓神經細胞發展更多樹突,樹突就是神經細胞的胳臂,神經細胞通過樹突連繫旁邊的神經細胞,如此產生知識與記憶,樹突越多,大腦越強。 那麼,接下來你們可能會問: 理想上,什麼樣的運動計畫最適合學習者?一般來說,運動量越大越好,幾分鐘的運動比不運動好得多。理想的「大腦運動」包括兩個因素:有氧運動,還有技術。有氧運動讓身體產生更多神經細胞,也讓細胞更強。複雜動作刺激神經細胞,給細胞連繫旁邊神經細胞的動力,這樣的連接是大腦一切功能的基礎,包括學中文。 因此大家有兩個選擇。第一,可以選擇複雜的有氧運動,比如跳舞、散打,羽毛球;第二,運動的時候,可以先通過有氧運動熱身,然後再做複雜的動作,比如平衡挑戰、太極拳、瑜珈。這樣的運動產生更廣泛、更強的神經細胞網。運動完以後呢?去做作業吧!
讓我來問諸位ICLP心懷大志的有識之士,為何偶爾坐在公園裡看風景比讀書還重要這個問題,簡直是自討苦吃! 不可諱言,知識份子的生活相當忙碌,但如果我們不找時間休息,怎麼能找到念書與休息的平衡呢? 或許有些同學可以對我的經驗感同身受。冬天來到時,東北風吹得讓人打哆嗦。大家都不想待在寒風刺骨的風中,於是向ICLP三步並兩步跑。常常是一進來就發現鐘聲已經響了,連早餐都來不及吃,只好先心不甘情不願熬四節課。至於下課之後也就趕緊回家聽錄音,寫演講,準備研究所的資料,一再複習生詞。似乎被必須完成的事情重重包圍,無處可逃。同學處在生活壓力、經濟壓力、家人壓力之下,以為無法喘息。 但如此一來不過只是倒果為因。其實,不是因太忙碌而不能喘息。反之,是因不懂得喘氣,以至於太過忙碌。 若是生活,過得太緊張、太忙碌則會流於枯燥無味,甚至於處在身體出現問題的困境中。 同學,今天我要提出一個簡簡單單減輕生活壓力,進而讓人精神抖擻、深入思考的方法。眾人皆知這一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事實上,懂得向老人學習的青年真是鳳毛麟角。臺灣的老人最喜歡做的是什麼呢?坐在公園裡看風景、打太極拳、跳舞、散步。坐在公園裡時,可以避開生活中所有細小瑣碎的麻煩,因而發現其實不必想太多。從外人角度來看,以為這些運動很輕鬆也沒有意義。其實不然,有珍貴的價值在其中。因為若不需顧慮太多,我們就可以專心處理一件事情,也不會受到生活壓力的影響。 同學們,如果你讀書的時候容易分心,容易感到疲倦,但還以為「認真」是唯一途徑而不屑於去外面休息?那我真搞不過你們。然而,我鼓勵你們,下一次快忙不過來的時候,別加倍努力,試著走出去外面看風景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