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各位同學好,今天我要把英語跟漢語文字系統的好壞拿來比較一下。你告訴別人你學漢語的時候,一般來說,他們提出的第一問題就是漢字,認爲這個對西方人一定是最大的障礙。因爲西方語言文字的制度跟漢字不同的緣故,他們以爲漢字的形式簡直沒有系統,或是記住漢字需要超人的能力。其實不然,漢字的形式不但很有系統,這個系統的邏輯也是在一些基本的原則上建立的。換一句話説,你掌握這些原則以後,記住新的漢字、讀中文什麽的突然都沒那麽難了。 爲了建立一些共同的觀念起見,我會談談語言文字不同的分類法。因爲你們大概對英語文字的系統已經熟悉、再加上時間有限,所以我會以解釋漢語文字系統爲主,再大致地講英語文字的系統。我也會説明爲什麽我認爲中文寫的系統實在很有道理,比較容易學習。 我們可以把語言書寫的系統按不同的原則分成好幾種不同的種類,說實在的,語言學家各有各的分類法,但是簡單地說,我們可以把書寫系統分成三個一般的類別。第一個系統是表意字,第二是音節文字,以及第三是拼音文字。 就表意字而論,這種系統用看起來像圖畫的符號來表示意義。一般來説,在這樣的系統裏,你根據一個單字的形式不能直接猜出正確的發音,也就是説,文字跟語音不一定有關係,反過來説,單字的形式與意義有比較深的關係,平常根據形式能猜出大致的意義。所以中文是個表意字的系統。 在中文裏有六種不同的表意字叫做“六書”:第一是象形、第二是指事,這兩種都很相似,都用單字來表示一個概念,差別不過只是第一種代表比較具體的概念,例如“山”,第二代表比較抽象的概念,像“上”或“下”。第三叫做會意,這種用兩個以上部首來表示意義,雖然這種單字的意義是比較清楚的,可是因爲他們沒有發音部分的緣故,猜出發音有點難。第四是形聲,把部首跟語音結合在一起,這樣一來,根據上下文和單字的形式,意義跟發音都是猜得出來的。拿海洋的“洋”來説,左邊三點水的部首是指意義,右邊的羊告訴你發音是什麽。所有漢字當中,這種佔十分之九左右。我們可以以這種單字為漢字的中心。第五種是轉注,一個漢字有兩、三個不同的意義跟發音,譬如説“樂”(快樂跟音樂)。第六種是假借字,也就是説,它們是從其他已經有意義的字(語言)來的。 根據中國政府的研究,在簡體字裏至多需要三千五百個最常用的單字來組成幾乎兩百萬個詞彙,在繁體字裏則需要四千八百八個單字。這樣一來,無論你學的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掌握幾千個單字以後,就什麽都能看得懂了。即使你沒記住每個字的發音,也可能猜得出幾乎正確的發音。從此角度,可見漢語的書寫系統,在寫跟讀的方面,不但不是個障礙,反而是個很大的好處。在聼跟說的方面,受一段時間的訓練、建立新發音的習慣以後,外國人應該就沒有跟中國人溝通的問題了。 就音節文字而論,每一個單字是指一個聲音。爲了創造有意義的文字,你得把兩、三以上的單字合在一起。雖然像中文的表意字書寫系統平常也用兩個單字來代表全概念,但是在表意字的系統裏一個單字還有一些固有的意義,反過來説,在拼接文字的系統裏一個單字沒有固有的意義。就拼音文字而論,這種系統依一組比較有限的符號來象徵語言所有最基本的音位。一般來説,拼音文字跟音節文字這兩種書寫系統的差別沒那麽大,最明顯的分別是拼音文字語音的範圍挺大,可能的組合也更加複雜,而這兩種系統的文字平常同時都代表意義和發音,可是例外不少,文字的意義不一定總是很清楚的。英語用的是拼音文字這個系統。由於拼音文字與音節文字很像,因此接下來我會把這兩種系統當作一種。 在這種系統裏,學會怎麽發出所有的語音應該沒那麽難,但是根據文字的形式猜出意義不太容易。拿“terse”跟“laconic”這兩個英語文字來説,雖然它們都是指用很少的詞說話或寫作,字源也相似,但是你完全沒辦法猜出有任何關係。許多英語的詞都是這樣的,由於這個理由,我認爲和英語比起來,中文書寫的系統更合乎邏輯。
老師、同學們,我今天想跟你們聊一下挪威語言和文字的來源跟起源,主要是談談挪威語、瑞典語和丹麥語的關係。可能大家都已經知道,這三種語言非常相似,一般來說,互相溝通沒什麼問題,我的意思是: 無論是瑞典語還是丹麥語,十之七八我們都能聽得懂,剩下聽不懂的地方,我猜一半是名詞,一半是發音,這兩者有些區別,拿枕頭套做例子吧,挪威人說: putevar,丹麥人說: pudebetræk,瑞典人則說: örngott。在這個名詞的例子裡,挪威語和丹麥語差不了多少,但是跟瑞典語就差得很遠了,事實上,很多例子都是這樣的,因此免不了遇到一些聽不懂的情況。 回到挪威文字這個主題上,其實挪威的文字有兩種,一個叫書面挪威語「bokmål」,還有新挪威語「nynorsk」,這兩種都是官方語言,但是「bokmål」是比較通行的。跟另外兩種北歐語言比起來,丹麥文字跟瑞典文字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了,可是挪威文字的產生卻至多只有兩百年。目前還有很多人說挪威文字是一種新的文字,是從自身發展出來的,其實,與其說是自己發明的,不如說是被挪威化的丹麥文字,來得更確切一點,這跟挪威的歷史有很深的關係,從西元1500年到1800年左右,挪威由丹麥國王統治,到目前為止,哥本哈根仍然算是北歐的文化中心,因此,挪威所有的學者都去哥本哈根念過書,西元1814年挪威獨立,縱使很快又被瑞典佔領,可是挪威這個觀念,早已深刻留在挪威人的腦海裡。由於一個國家也需要有自己的文字制度,所以我們可以說: 挪威文字裡的bokmål是應民族主義者,特別是這一派的龍頭Knud Knudsen的要求而產生的,這是一種挪威化的丹麥文字。 挪威創造自己文字的時候有兩派: 一派是上述所說的,把丹麥文字挪威化,另外一派則是把挪威百姓所說的話寫下來,這就是所謂的新挪威語「nynorsk」。這派人裡有一個人名叫Ivar Aasen,他去了挪威鄉下,記錄老百姓所說的話,然後融合各地的語言,發明了新挪威語,當然,新的文字絕不是一個人的能力和一時的工夫能夠發明出來的,尤其是挪威的方言很多,他努力的結果,創造的竟然是一種沒有人能說的語言。同時,由於他花了很多時間進行這個工作,因此當他完成的時候,「bokmål」已經變成挪威通行的語言了,再加上,新挪威語已經被修訂了很多次,因而目前的新挪威語早已面目全非了。不過,Ivar Aasen先生還是奠定了挪威人沿用的文字基礎,因此,Ivar Aasen先生對於挪威文字發展的貢獻,縱使不能說後來居上,但至少我們得承認這兩者是各有千秋的。 因為語言是隨著時代的需要而改變的,經過工業革命到了現代,挪威語又有了一些改變,工業革命時期挪威語吸收了附近工業最發達國家的詞彙,如同中文吸收了日文的一些字眼,由於當時挪威已經被瑞典侵佔了,再加上瑞典的工業最發達,所以挪威語裡的現代文字,大部分都來自於瑞典語。總之,挪威文字是以北歐最頂尖的文化,丹麥文化為基礎,後來再借用瑞典語來充實現代挪威語,因此說挪威語是北歐最高級的語言相當中肯,沒有絲毫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