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

五十年後的世界

The World in 50 Years

  你怕死嗎?怕死是一個很自然的情緒。在著名的英國戲劇《殘局》中,Samuel Beckett 把生活描寫成一系列的模式和習慣。他認為人們就像焦慮的猴子一樣,一生當中只以幾個地方為中心。如果去除特定的環境因素後, 人們的行為都差不多:早上穿著睡衣洗臉刷牙,捷運坐半個小時去工作,三個小時屁股黏在椅子上,再吃一點東西,又坐在椅子上,再坐一次捷運,回到床上去躺著睡覺。如果你是個怕死的人,有規律的生活是你的朋友,也是人們的朋友。它充滿了有社交意義的活動,例如工作,或有自然重要性的活動,例如睡眠。醫藥發展到現代社會的程度,我們越來越難意識到時間的要緊性。時間—以前所謂的奢侈—現在轉變成了負擔。靠著維持呼吸的呼吸器,醫學使我們活得超過我們應該死的時間。

  人類歷史證明人類是存在於時間中的東西。看鏡子,觀察你的面部。鼻子、眼睛、耳朵,時間已經寫入了你的基因藍圖裡,你家族的歷史寫在你的面部特徵上,你的一生寫在你皮膚的皺紋上,比如微笑線和皺眉。周遭的人們、家庭和社會成長歷程,隨著時間的流逝,空間也會由於人類的努力而有變化。

  五十年來,人們對我們應該支持的事業有了更深的認識。這些事業包括環境和社會正義運動,例如「黑人的命也是命」。但是,隨著全球化的進展,人們會變得更加自滿。由於資本主義盛行,剝削網絡會加深。我們勞動的價值會變得越來越抽象。參考一下你早上喝的那杯茶,那一杯茶裡的原料可能有十五個來源,充滿了不同的環境足跡。葉子可能是使用先進的灌溉系統種的,被剝削的農民採摘後通過飛機,越過數百英里的海洋運送到各地。將來,所有制造過程都可以用裝載了機器學習技術的機器人完成,這樣的機器人能夠分析土壤條件,也能在最惡劣的條件下種植茶葉。

  富裕的居民大多會選擇利用高科技生產的產品,並為他們以為的道德決定而感到高興。但是,在第一世界國家控制下的第三世界國家裡,工人階級家庭和公民卻得承擔後果。他們勢必要搬出農村到城市去求職和求學,各國政府必須努力在紐約和臺北等大城市中騰出空間,來自戰亂國家的人們尋求庇護會造成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口壓力。這趨勢源於全球暖化影響到全球的降雨、土壤品質和氣溫。隨著我們世界的消費越來越多,可耕地變得難以耕種,糧食和自然資源會更有限。自然災害不僅會破壞加州,還會淹沒像佛羅里達這種靠海的州。法國、義大利和希臘等特權國家可能會達成協議,按其資源比例接收許多難民。但是,這些瑣碎的論點更有可能導致毗鄰國家的內部緊張局勢,甚至可能煽動戰爭。

  技術會破壞真實性,它也會破壞自由意志和自發性。針對性的廣告會決定我們的品味、價值標準和消費者需求。原本神秘的文化遺產會在公共領域上公開展示,人們不必親自到現場,只要在家動一動手指就可以造訪,像是重要的歷史遺跡,甚至於我們的生活,都會數位化, 「這擁有1000年歷史的古跡,是一日遊的好地方! 但是在陰天的時候景色並不壯觀, 兩顆星」。我們說話、穿衣、使用互聯網,在餐館點菜等的方式正以量化方式被評價。在將來,這些分數將用於確定我們是否值得被一流大學錄取或用於確定我們有資格獲得新健身房的會員。

  當我們把自己的生活傳到互聯網上時,我們就是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客觀。無論我們的觀點是否有根本性的變化,十五年前發表在Facebook上的觀點現在都可能被挖掘出來並被用來攻擊我們。數字足跡沒有我們的學習或存在特性,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足跡會變得比我們的真實身分更重要。記憶是當前時刻的綜合體,只偏向於滿足我們的情感和精神需求。電腦記憶體會代替這自然的記憶。我們的思想、著作、網站流覽歷史永遠能追溯回我們身上。

  時間一直會帶來不可避免的變化,我擔心我的看法會過時:無論我現在多麼左派,下一個《黑人的命就是命》都可能令我震驚。我看不到光明的未來,但我知道趨向樂觀是人的天性,所以我希望每個人都能保持樂觀。我們還是可以選擇幸福,即使那不是我們的選擇。

近期期刊

258

Apr. 1. 2024

257

Mar. 1. 2024

256

Feb. 1. 2024

255

Jan. 1. 2024

254

Dec. 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