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 好像是我們總聽不膩的一種消遣。一班好朋友去野營,圍著營火的時候,除了烤肉、彈吉他,講鬼故事幾乎是一個必定有的節目。深夜的電台節目,不是聊愛情,就是談鬼怪。 而在流行文化中,恐怖片往往是最受歡迎的電影類別之一。 不只是現代人喜歡聽鬼故事, 在古代這類故事也廣泛受歡迎。談到古代的鬼故事,不得不提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誌異》。《聊齋》是清朝初年有名的短篇小說集。全書一共有491篇,內容十分豐富,書裡的角色包括了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 《聊齋》的作者為蒲松齡。蒲松齡出生在1640年,家鄉位於現在的山東。蒲松齡一生的志願就是通過科舉擠身官場。開頭一帆風順,19歲時參加了縣政府的考試,在縣試、府試、道試都奪得了第一名。可惜其後他屢屢失敗,始終無法更上一層樓。74歲逝世,最終圓不了他的官場夢。 蒲松齡坎坷一生反映在《聊齋》的故事裏。《聊齋》的故事經常隱晦地諷刺當時社會的腐敗和不公,尤其是政治體制及升官制度。例如,《席方平》這篇故事揭露了官商勾結的黑暗現象。 故事談及一個年輕鄉人,他父親與一個欺壓佃農的地主發生糾紛。後來地主死了,可是地主的鬼魂仍然騷擾著父親。最終鄉人設法進入地獄,向閻王伸冤,地主才受到應有的懲罰。也有不少故事直接批評科舉制度的弊端。譬如《司文郎》,寫了一個瞎眼的和尚,雖然他看不見,但是用鼻子能聞出文章的好壞。這位和尚聞出一篇極好的文章,可是作者偏偏榜上無名。反之,另外一片「臭」得不得了的文章,作者卻取得高分。可見蒲松齡對那時選才制度的憤慨及失望。 不過最為人熟悉的大概還是《聊齋》裏的人鬼愛情故事。這方面的代表作乃為《聶小倩》,故事談及一位漂亮的女鬼,她原本被一個樹妖俘虜,後來被一位善良的窮書生拯救了。最後女鬼照顧書生並幫助他在科舉中及第。這個故事不僅浪漫,或許也教了我們,無論人鬼最重要的都是內心,而不是表面的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