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列小品

教育與天賦

Education and Talent

  讓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朋友叫仲永。從小他就擅長寫字及作詩。他的天賦算是挺高的。不久,周圍的人發現他的獨特的本領。因此,他的父親把他帶到城市賣弄他的本領。仲永不得不扮演賣藝者的角色,整天為人作詩。他對於觀眾要求的寫書法表演經常都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勉強去應付。儘管他周圍的人一直讚美他的天賦,但他輟學後,本領及天賦逐漸地跟著消失了。好幾年以後,仲永變得跟平凡人一樣。

  這則寓言來自宋朝政治家王安石(1021–1086),它的寓意簡單明瞭:教育與天賦是密不可分的。由於他父親不允許仲永培養他的本領,也不讓他充實知識,因而他久而久之就退步了。對他的爸爸來說,讀書與作詩不是為了滿足興趣,也不是為了充實知識,這些和寫書法一樣僅僅是為了賺錢而已。你們或許會說:仲永爸爸未免太膚淺了啊!

  進一步來說,我認為這個寓言展示儒家如何看待教育。按照孔子的思想,人民分成四個類型。在 《論語·16:9》中有:「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一般的儒家思想家認為,因為大部分的人的本領是普通的,老師應該鼓勵學生上進。不過,也承認天賦這個真實現象。

  唐朝的文人韓愈曾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意思就是我們都有困惑,老師的責任是幫助學生擺脫困惑。世界上真的天才非常稀有。連孔子也說他不是一位「生而知之者」。他的知識歸因於他的刻苦耐勞的性格。若是無法消除困惑,學生與老師都要負相當的責任。換句話說,在傳統的儒家思想裡,教育與天賦並重。

  這個話題讓我想到一個來自米開朗基羅的名言,即「如果別人知道我多麼努力才能擁有所謂的天賦,他們不會認為我是個天才。」

  我估計大半的學者會認為這句經典名言有道理。

近期期刊

259

May. 1. 2024

258

Apr. 1. 2024

257

Mar. 1. 2024

256

Feb. 1. 2024

255

Jan.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