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20世紀作家Italo Calvino所寫的「看不見的城市」一書中,作者想像馬可波羅所親眼看見的元朝中國,當時元帝國的城市既偉大又優雅,扼要地說, 元朝城市的規模和形式是世界上其他城市無法可比的;除此以外,馬可波羅來自威尼斯,因為許多人管蘇州叫「中國的威尼斯」的緣故,所以我拿蘇州做例子,1300年蘇州的面積相當於三座威尼斯,過了兩個世紀之後,威尼斯才變成了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F.W.Mote)。大致地說,馬可波羅拜訪忽必烈汗的時候,中國的發展很驚人;到1271年為止,忽必烈大汗「征服了無垠疆域的榮耀」之後應該深感滿意、欣慰,其實不然,書中所描寫的卻是一位很疲倦的皇帝,他產生「一種空虛的感覺」。讀「看不見的城市」之後,會發現馬可波羅向忽必烈描述的城市,雖然場景都是作家所想像的 ,可是那些城市的特點能讓讀者想到世界上實際的城市。 拿我個人的親身經驗來說,參觀現代北京時的感覺都合乎Italo Calvino所想像的城市。首先,現代北京讓我有些失望;假使你的北京形象是從歷史書、圖片、明信片等等來的,那到北京旅行就免不了會讓人失望,原因在於,即使歷史書、圖片、明信片所敘述的北京一方面顯示帝國繁榮的首都,一方面也展現鄉下風味的農村。古老北京帶給人「緊密的城市意象」,充滿優雅氣息,但是反過來說,也許上述所談論的城市已經不存在,但是這座城市「不會訴說它的過去,而是像手紋一樣包括這過去」:北京的過去寫在故宮建築, 熱鬧胡同, 傳統四合院的牆裡。 其次,北京透過它的轉變以後,「我們可以懷舊地回望它的過去」,雖然現代和古代的城市各有所長,但是我跟忽必烈一樣,抱著懷舊感。就如書中所寫的「記憶的浪潮湧入,城市就像海綿一樣將它吸收,然後脹大」, 因此所謂的懷舊感就深深地存在許多人的回憶中。 再其次,我也產生一種空虛的感覺,可是我們只能學會欣賞空虛,因為事物不可能永遠不變,但是總有一些意象和感覺是不會消除的。就像馬可波羅所描述的一座橋,這座橋「不是由這塊或是那塊石頭支撐的」,「而是由它們所形成的橋拱支撐的」。 「看不見的城市」這本書讓我想到北京的過去和現在,不知道如果各位看了這本書,會想到哪一個城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