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很開心收到電子報主編陳薌宇老師的邀請,希望我能在電子報上和老師們一同分享所上修訂版教材《新選廣播劇》的教學方法。但是實在說,要我在那麼多前輩老師們前分享,根本就是班門弄斧、不自量力。我不敢說我對這門課或是這本教材有很深的研究,不過是剛好這幾年比較有機會教到這門課而已。因此,我決定整理一些自己過往的教學經驗與筆記來分享自己的教學心得與反思,也期盼老師們不吝指教,一同討論,精進教學的品質與效率。
貳、新手教師上路
說起自己和《新選廣播劇》這本教材(這門課)的緣分,真的也不淺。因為這是我第一年進入ICLP被排到的第一個合班課。直到現在,我依然記得當時拿到課表時,那慌張無助的心情。還好我們學校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同事們總是互相幫忙、討論。當時我幾乎把所有教過這本教材的老師:黃傳娟老師、曹中琪老師、陳晴雯老師、田曉沛老師和黃鈺婷老師等等都請教過一番,甚至不只一次、兩次,教學的過程中要是碰到問題也還是會再次請教。除了吸取老師們的實際教學經驗以外,我也上網找了許多關於廣播劇教學的資料和研究論文,像是以前曾在本所任教的陳亮妤老師也寫過此課程的研究論文,非常詳細,值得對廣播劇課程有興趣的老師參考。還有當時也有幸能旁聽一堂由田曉沛老師指導的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語文中心華語文師資研習班的《新選廣播劇》實務教學課。
田老師要我們在教導《新選廣播劇》前先思考三個問題:
一、〈廣播劇〉教材與其他所接觸過的華語學習教材有何不同?
二、〈廣播劇〉課程對第二語言學習者有何幫助?
三、〈廣播劇〉教學中,教師的備課重點應有哪些?
叁、廣播劇特性與教材特點
廣播劇是戲劇的一種表現方式,透過廣播系統,用聲音來演戲,英語稱為「radio drama」。廣播劇參與者包括「演員」和「旁白者」,演員用對話演繹出劇情、旁白者敘述對話以外的劇情。通常一個人演一個角色,但是也有人可以一人分飾多角。概括起來,廣播劇以廣播為特點,用對白、音樂、音響效果等藝術手段創造聽覺形象,展開劇情,刻畫人物,有時穿插必要的解說詞,幫助聽眾瞭解劇中情境和人物的活動,誘發聯想,從而達到聞其聲如見其人的藝術效果。
摘錄自林淑媛(2011)〈廣播劇〉
《新選廣播劇》教材內容取自警察廣播電台所播送之廣播短劇,再由本所幾位資深教師修訂而成,是訓練學生口語方面的聽力與表達能力之最佳教材。一般都是給本所四年級的學生選修。有別於同級核心教材《中國文化叢談》的正式書面語體,此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訓練學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抓住對話要點,並且能辨別由語氣變化所表達出的不同語意,培養自己在社交場合中的口說交際反應能力。換句話說,《中國文化叢談》核心教材是教導學生如何組織句子,讓其能在正式場合中清楚、有條理地闡述個人觀點。那麼,《新選廣播劇》就是教導學生如何在正式會議結束後的私下場合與人應酬或聊天,甚至是聽懂談話對象的話中話。以下就整理幾點《新選廣播劇》教材的內容特點¹:
(一)教材內容取自真實語料(禮節、社會文化、價值觀)
(二)以口說對話來傳達情意和情緒
(三)內容緊湊,活潑有趣
(四)內容包括不少有特殊意涵的說法和詞彙,學生無法依賴字典
(五)內容多含道地口語說法和俗語
(六)內容緊縮句多
(七)句尾語氣詞與嘆詞在教材中佔有相當份量
肆、教學步驟
在開學的第一天,我會要求學生在備課聽音檔時,第一遍先不要看書,只聽音檔。第二遍則一邊看書,一邊聽音檔,逐句配合對話來訓練聽力和閱讀能力。在聽完第二遍音檔後,請學生查一查,也可以猜一猜、想一想不懂的詞彙或說法,並特別要求學生一定要以上下文情境來分析劇中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千萬不要只注意某個詞彙,以免誤解課文通篇意義。第三遍則是再把對話從頭到尾聽一次,在聽的過程中,學生要思考還有哪些情境可以使用對話中的句型和說法,隔天上課時,再跟同學們分享。
至於上課進度,原則上是「四天一課,一天上一段,最後一天討論或布置任務」。前三天都是利用課程前半段時間敘述課文內容,後半段時間再練習該段詞彙和說法。第四天的任務布置大多是請學生就本課學到的說法,寫成一篇對話,再進行角色扮演,或是視課文情節進行延伸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
快到學期末時,也會依學生個人意願,全班合力編寫、錄音完成一部廣播劇或是個人獨自完成也行。期末廣播劇算是比較大的一個項目;一般來說,在學期初,當學生聽到這個作業時可能會有些排斥,但是到了學期末時,大多數學生皆認為寫廣播劇本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練習使用這些口語說法;有些班級的學生對某課課文的情節有獨到的看法,萌生想要改變課文對話情節的想法,因此,和同學一起合寫一部廣播劇,好像也不是太難的事了。
坦白說,教學流程是固定的,但是實際教學操作還是需要老師跟學生之間的配合。我剛開始教的前一、兩個學期的課程安排是在每日課程開始前,先給每個學生分配一個不同的段落,由他們準備課文問題來問同學。一來訓練中級學生提問的能力,二來希望可以從學生輪流問答中,大略地敘述出課文內容。但是由於每班學生程度不一的關係,學生準備的問題也未必都適合討論或練習。有時學生會提出生字、近義詞辯析和語氣辯義等方面的問題,要答覆這些問題,有時甚至會花掉十至十五分鐘,而影響課程的進度。再說,這些對話情節原是給本國人聽的,即使我們本所老師們已將課文與詞彙排序重整、修訂完成,要讓外籍學生在短時間內,瞭解課文口語說法或掌握語意,其實並不容易。如果學生程度夠好,或是有較多相關背景、經驗,那麼,討論的份量能隨之增加;但對於初次接觸這種較接近真實口語教材的外籍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可能就不適合了。
依上所述,為求教學的有效性,我調整了教學策略。在上課時,不再讓學生提問,而是每位學生輪流大略敘述一小段課文內容;敘述劇情時,老師先不提示,由學生自行控制發言進度,但要求他們在敘述時,必須加入生詞和說法;如果有未提及的生詞,再由老師以提問方式,讓學生用該生詞來答覆。敘述完課文後,再練習該段重要詞彙。課文概述大概以十到十五分鐘為限,甚至可以更短。其他的課堂時間,就以練習句型或說法為主。老師把將要使用的句型或說法寫於黑板上,並先設計一些情境,引導學生運用適當的句型說出完整的句子。接著,針對不同的說法,請學生分享自己的例子,並給予可使用的情境,再一同分析說法的使用時機是否恰當,尤其是某些情節對話所傳達的語氣、態度,甚至言外之意,都可以在此時一併討論。這個做法的好處在於學生比較容易從自己提出的情境中,掌握文句背後所要傳達的語意,比方說諷刺、懷疑或讚美等口吻。
學生在給予例子時,要要求他們將句子說得完整,並可視情況加長他們所說的句子,也可以把肯定的敘述句改成疑問句來問同學,再請同學們互問。當然這些對話都需要加入目標句型和說法。
其實,每次上課敘述課文情境的這個環節,也可以視學生程度、學習情況或偏好來調整。有的學生認為該步驟可以幫助他們釐清故事主要的發展脈絡與角色間的關係,但也有學生認為好像要背故事一樣,不是那麼重要。我個人認為這個部分當然可以重點討論即可,但是還是有進行的必要,尤其是《新選廣播劇》中的人物對話,還包括不少文化層面的內容,像是第三課的小倆口問題或是婆媳關係的處理、第五課給相士算命或是第七課的路祭、拜拜,都可以就東、西文化差異、人物心理及社會背景來做進一步的延伸討論。因此,利用課堂前十分鐘敘述課文,不但可以讓學生理解課文,同時也能瞭解文化,再加上討論時使用該課生詞或是重要說法也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
然而,每個學生的偏好不同,文化討論固然能增加師生雙方對彼此文化的瞭解,並發覺文化差異可能帶來的影響,但就語言課而論,還是應以語言使用為主,文化為輔。除非是課文情境非傳達不可的概念,否則都不宜空泛、隨機地進行文化討論,教師在這方面的拿捏要特別留意。由此可見,「文化對比」是廣播劇教學的一大特點,但也是教學難點之一。
伍、教學心得分享與反思
最後,與大家分享一些學生的反饋與教師個人反思。
(一)教材方面
大部分學生覺得《新選廣播劇》的主題內容是生動實用的,但也有學生表示,自己的台灣朋友不多,能用到這些道地的口語說法的機會也不多。另外,很多學生指出故事內容應該加以更新,尤其是女性學生對故事裡的女性角色都是「笨女人」或是「壞女人」的性別形象感到不滿,像是第一課的騙子阿姨、第五課的迷信的妹妹和第六課被倒會的太太等,不過這些都可以視各班學生組成成分和屬性來討論。還是要再次提醒往後教授此教材的教師,可以根據會話內容融入文化情境的討論,但是教學目的還是應以訓練學生在不同的溝通情境下,說出恰當得宜的語言為主。不過由於《新選廣播劇》的課文對話相當口語,為了要讓初學學生多練習某些句型或是說法,教師在課前需要預先準備數個相關情境,對教師備課來說,負擔較大,較費心力。
(二)教學活動方面
前面曾提過,每次上課我都會要求學生針對該課句型和說法提出一些例子和情境,主要是訓練學生在遇到類似情境時,能自然地運用學過的句型和說法應答,但是一定要避免學生用「解釋」、「翻譯」的方式記句型或說法,因為這樣一來,學生也許知道句型的意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不能主動使用。
其實《新選廣播劇》中的目標句式和說法早就已經應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了,只是學生沒意識到罷了,因此老師要設法不斷地予以重現,特別是寒暄或是課前暖身活動時,就可以適時地加入一些以前學過的句型,提醒學生使用。另外,「角色扮演」和「廣播劇創作」,大部分的學生都覺得很有意思,也給予高度的肯定。學生們皆表示這樣的創意寫作方式,更能掌握使用這些句式的時機和氣氛,且更具真實性。(這裡我要特別打個廣告,我們ICLP電子報上的「廣播精選」主題會不定期刊登學生的廣播劇作品,每個作品都非常有創意,歡迎大家多多欣賞,給予學生鼓勵。)另一方面,中文的感嘆詞和句末語氣詞,對大部分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還是很難掌握的,尤其是對較內向的學生來說,要求其模仿劇中語調或使用句末語氣詞時往往會感到不安,老師在教學時需特別留心學生的情緒反應。
《新選廣播劇》是訓練聽力與表達能力很好的教材之一。以前有學生分享過,他在台灣旅行或是週末去酒吧喝酒時,最喜歡帶著廣播劇課本跟台灣人討論裡面的說法;也有學生分享他報名健身房的課程,碰到收費糾紛時,用了許多教材裡「罵人」的說法後,順利拿回應得的費用,這些都在在顯示課本中所列的生詞、句型和說法都是台灣人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真實互動,亦是最有效的教學材料。
若是想要熟練口語體的中文,以使與母語者順利溝通,對中文感嘆詞、句末語氣詞等有興趣的同學,歡迎你來選修新選廣播劇課。☺
[註1] 內容特點摘錄自田曉沛老師的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語文中心華語文師資研習班教學講義。
© ICLP-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