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我剛來ICLP的時候, 徐老師對所有的新生說:「現在你們的中文就像白開水一樣;以後就會像紅酒一樣。」從那一天起我一直想,我們學的「中文」是誰説的、什麽時候説的、有什麽意思。
經過四個月的課,我才明白徐老師的意思。學生因爲要説很高級和「好聽」的話,而學習很正式和比較書面的説法。我自己卻怕這樣一來,雖然話説得「漂亮」,學生卻沒辦法交朋友了。幸虧老師們都會告訴學生一個文法常用不常用,要不然平常說話真的很麻煩。但還是有些問題:爲什麽只有正式的話才算是「高級中文」?想來想去我還是想不清楚。有可能是父母因爲社會標準的關係而鼓勵孩子學正式的語言。同樣的,大概也有人認為說高級語言是一種藝術。不過爲什麽他們討厭一般人平常說的話呢?如果人只重視正式的語言,那是不是表示學歷不高的人就沒辦法成功,只能吃苦?
不過認爲正式的語言很好用的人説的可能也對。每個人各有各的想法,可是對我來説,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一來,平常的説話習慣或規則對一般人來說只要習慣了,就不容易改變;二來,在很窮的家庭出生的人跟別人比起來,機會就是沒有那麽多,這也很難改變。提到這個,很容易就覺得算了,一般人這樣做也沒有什麽不對。
但是除了剛説的支持這種「高級語言」的看法以外,還有「真正的中文」這種看法。在ICLP新編會話的課本當中,李大偉說:「一口標準的國語聽起來很舒服。」其實,我認爲在每個說同一種語言的社區當中一定有人覺得有一種「標準」的語言。對他們來說,説話的時候,不是說一種最好的語言,就像是亂説一樣。 其實,我覺得這種「真正的語言」只是那個語言的一部分。只有接受「不好的英文、不好的中文」什麽的,才能知道那個語言完整的樣子。
按照一般的語言學家的習慣,爲了公平地支持多元的説話機會,應該不用像「高級」、「普通」這樣跟價值有關的字,也不能隨便改別人說的話或者斷定什麽話不是真正的語言。
因此我建議同學們,不要討厭口音,也不要擔心某個人說的話是不是「真正的中文」。雖然有人這樣覺得,我卻認爲話只要有人說,就是中文。就算只是爲了好玩而學的,學習語言的時候我們也需要負擔一點責任。我們應該認真地注意我們說的話是根據什麽標準説的,也應該注意有時候就算人説中文不是按照這些規定説的,也不能算是不對的。最好多一點彈性吧!
© ICLP-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