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跟你們討論討論,漢語拼音算不算是文字?講這個話題之前,我想要先說明一下,我所說的拼音文字指的是漢語拼音,至於其他用拼音文字的語言,我現在不討論。這個話題很複雜,因為漢語拼音跟像英文一樣用拼音文字的語言比起來,完全不同,可是它們都叫做「拼音」。與英文文字不同的是,只看漢語拼音,你不一定能了解它的意思。 我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呢?就是因為我認為漢語的方塊字跟漢語拼音的關係很值得詳細地分析。這個話題當然不是五六分鐘就能說清楚的。為了簡單起見,我會把這個話題分成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文字的定義。第二是兩者用法的不同。 首先,我要講我認為文字的定義是什麼。簡單地說,人類用聲音表示意思,這就是語言,寫的語言就是文字。因為我們知道文字就是口語的書面形式,文字應該表示意思。在中國和台灣,所謂的文字指的是方塊字,一種表意的文字。也就是說,因漢語拼音本身無法表示意思,只能表示聲音,而不算是文字。在漢語文字裡,同一個聲音的字很多,再說,那些字當中的意思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我認為看漢語拼音並不一定能了解字的意思,因此,漢語拼音不能算是所謂的「文字」,至多不過是漢語文字的一部分。嚴格地說,漢語拼音一定得搭配方塊字,缺了方塊字,一點意思都沒有。換一句話說,漢語拼音不過是一種學漢語的表音工具而已。 其次,我們來講講漢字跟漢語拼音用法的不同。漢字用於書寫比較正式的書面資料,像文學、法律和教育等等,至於拼音主要用於學習漢字、標準發音,但它並不承載具體的意思,用一句話說,漢字是正式的書寫系統。拼音是一種輔助工具,而不是用來直接表達複雜的思想或概念。 漢語拼音不是文字的原因主要在於它的功能和形式。拼音是一種音標系統,用來表示漢字的發音,而漢字本身是表意文字,包含了意義和深遠文化。漢語拼音與漢字是相輔相成的,可是拼音文字一定需要漢字,要不然拼音沒有什麼作用。
各位同學你們好,今天我想跟你們介紹一下美國的政治極化的情形。美國現在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非常嚴重的一個部分是政治極化。簡單地說,美國所謂的政治極化就是現在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不斷擴大的差異。這對美國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這個問題很複雜,不是一兩個小時能說清楚的,我今天想跟各位分享一下產生政治極化最大的三個原因。 第一,為了贏得選舉,不少政治人物以分化美國人為目標,以其他政黨的政治人物為敵人。因此,越來越多美國人開始討厭看法不一樣的人。這些政客寧可跟其他人發生衝突,也不想針對政策好好地辯論,並且政客們宣傳的看法常常有歧視的味道。 第二,在每一個政治問題上,美國人看起來都只有兩個選擇,就是接受一個政黨在每一個問題上的看法,實際上在很久之前,美國的政治文化不是這樣的。換一句話說,現在美國的政治文化和政客的看法都很極化,美國人認為要想參與政治就需要加入政黨,接受政黨的政策和政治思想。雖然還存在其他政黨的選擇,但是因為我前面所說的,不同政客討厭彼此,所以從兩個政黨中選出政治人物可能會造成某些政策無法順利通過。 第三,美國人變得難以分辨媒體中的消息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現在的假新聞越來越多,所有的美國人可能不知不覺地受到了那些鬼話的影響,不少人不知道一些問題真正的情況。因此,跟其他人辯論的時候,不少人提到的知識、統計、現象等等大多是假的。有時候美國人真不知道應該相信什麼! 因為這三個原因,現在美國的政治情況變得非常糟糕。造成的問題包括家人和朋友彼此的不信任、也沒有人想要認真地辯論政策、導致美國的發展停了下來等等。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呢?
假新聞公司 美國總統選舉快要結束的時候,忽然出現了一位新候選人,它是來自紐約馬路上的流浪貓咪,雄美英女士! 今天,雄美英女士舉行了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政治集會。參加人數超過500萬,而各種背景的出席者都很滿意。出席者之一表示,「這是美國第一次在選票上看到忍受過辛苦生活的候選人。牠在街頭上的生活足以讓牠了解我們老百姓的需求。」許多美國人同意這位支持者的看法。雄女士的卑微出身是牠最有吸引力的特點,的確讓美國人對牠堅持不懈的能力感到自豪。「雄女士真是『美國夢』最完美的例子!」另外一位出席者興奮地喊道。年輕人尤其對五歲的雄女士十分滿意。「我們終於找到了能代表年輕人的候選人!而且,牠長得超可愛!」 雄美英受歡迎的程度是美國選舉史上第一次,更別說牠還是來自第三黨的候選人。(雄女士的政黨是今年才建立的,叫做「貓主黨」。) 雖然多數人民已經接受了雄女士成為總統,不過仍有少數人還懷疑雄女士是否適合擔任這個職位。一位受訪者表示,「雖然牠的人格良好,完全沒有犯罪記錄,可是牠對國際關係的經驗不太多,這一方面當然令人擔憂。希望雄女士能更加詳細地說明牠對俄羅斯、中國和以色列等國家的打算。」還有一位受訪者說,「牠是一隻貓耶,我們美國人瘋了嗎?」假新聞公司認為他才是瘋子。 這麼多年來美國人首次團結一心引領盼望將來,攜手期待歡迎美國第一位女總統。最近,雄女士的支持者把牠親切地稱為「美國英雄」!
今天,我要講的是「堅持與放棄」,但不是「何時該堅持、何時該放棄」,也不是「為何堅持、為何放棄」。在這場演講中,我希望現場的每個人都拋開你對堅持的執著,試著考慮放棄你的夢想。 各位評審、各位同學好,我叫步懷佳。 在成長的過程中,別人總是對我說「成功唯一的要素是堅持。如果今天孜孜不倦地學習,明天就會迎來更光明的未來。我們從小就一直被教導,「水滴石穿」、「鍥而不捨」 不是嗎?因此,我每天努力地學習,在成功的路上自信地向前行。 但是,就在大學的最後一年,我上了一門哲學課,主題是「值得活下去的人生」。 第一堂課,老師面對一群有雄心又勤奮的學生,就開門見山地問:「你想要什麼?」大家一陣沈默,接著他又問:「什麼是『值得想要的』?」 老師說,人生有四個層次。首先是「行動」,為了追求你的夢想,你在做什麼?其次是「效率」,達成目的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再其次是自知之明,問問自己:「我的夢想是如何產生的?」 最後,也是最深的一層。人們該自我反思:「我嚮往的人生是什麼樣的?」、「是值得追求的嗎?」有時,人生最重要的問題不在於「什麼是我想追求的?」而在於「什麼是值得追求的?」 舉例來說,我小的時候,家境很貧寒。因此,我從小就認為要是當律師的話,也許就能過著不愁吃穿的生活。當時,我只在乎:「我要如何當上律師?」但是,進入大學後,開始自問:「我想當律師的理由究竟是什麼?」看見了司法的黑暗面之後,我又自問:「何種生活算是理想的?」、「美好人生,如何實現?」、「我對社會又負有什麼責任呢?」當律師的話,可能享有舒適的物質生活,但是要是只有我一個人能擺脫貧窮,而其他人卻還在吃苦,這真的是我嚮往的人生嗎? 當夢想跟期望不一致時,我該如何抉擇?此時,心中想起一句:「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我一時茅塞頓開,假使以我政治學的專業為助人的工具,也許能改善弱勢群體下層社會平民的生活條件。榮華富貴有如過眼雲煙,真正美好的人生意義應當是歷久彌新的。因此,我決心放棄長久以來的夢想,重新找到目標,也因為對自我更加了解了,就能更加堅持追求新的人生目標。 總而言之,我所想表明的倒不是應不應該放棄,也不是何時放棄,而是:何種夢想值得堅持?而,何種生活可以放棄?我想請在場的每一位,進一步思考人生,希望你們能試著超越對堅持這個概念的了解,考慮放棄你的夢想吧! 感謝大家的聆聽我的演講。希望這個題目能引起各位的共鳴。
2019年,中國政府關閉了一位發布魯迅語錄的推特用戶的帳號。它為什麼被關閉的原因不清楚,但中國政府經常審查傳播政治敏感材料的帳戶。此事顯示了中國政府對魯迅的一個矛盾情結:魯迅受到中國共產黨的推崇,而且每個中國學生在政府管理的學校裡都必須學魯迅的作品。如果他受到讚揚,為什麼政府會將宣傳他的作品的人視為威脅呢?魯迅在當代中國社會中到底扮演著什麼角色?中國政府究竟應該宣揚他還是畏懼他? 在魯迅的小說《藥》中,一個叫小栓的小男孩生病了,他的父母願意盡一切可能救他。小栓的父親老栓不辭辛勞,花了許多錢買了一個「血饅頭」,父母認為這個血饅頭可以救小栓一命。但最後小栓死了,我們也明白了「血饅頭」沒有什麼作用。在這個故事中,魯迅批判了傳統中國社會依賴中醫的文化和荒謬的迷信。但「血饅頭」也可能有更抽象的「吃人」的意義,而且魯迅在很多小說中都使用這吃人的主題。在《狂人日記》中,主人公痴迷於研究中國傳統吃人的習俗,並認為甚至自己的哥哥也想吃他。我們了解,吃人現象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真實存在,但可能魯迅也用吃人這個象徵來表示傳統社會如何依賴人的犧牲。一些中國作家認為這種情況與現代中國有相似之處。新冠肺炎蔓延的時候,有名而令人尊敬的廈門大學歷史教授易中天寫了文章說:「吃人血饅頭的往往也是馬屁精。馬屁精是土特產。每到國難當頭,他們就會不甘寂寞地跳出來舞文弄墨。」這句話清楚地說明了中國政府對魯迅崇敬背後矛盾的核心所在。換句話說,無論是在中國傳統社會還是在現代中國,人們的意識和身體都正在被犧牲,為的是盲從社會上的迷信和領導者制定的制度。 此外,魯迅的另一篇小說《孔乙己》引起了許多中國人的共鳴。孔乙己是一個生活困頓的可憐人物,他受到教育但很貧窮,經常去酒店喝酒,常常嘮嘮叨叨地說些讓人半懂不懂的話。在小說的結尾,我們看到他很可能去世了,因為有一次他偷書的時候被人打傷了。這幾年,有一些中國年輕人在網路上說他們感覺自己跟孔乙己很像:他們遵循中國的教育制度,但沒有得到任何好處。這些比較背後可能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魯迅可能認為,改變中國陳舊的教育體制的唯一答案就是革命。如果這是魯迅作品的自然結論,就很容易了解為什麼中國的共產黨會認為這是一個很危險的思維。 總而言之,我認為中國政府跟魯迅小說的關係很複雜。政府想宣揚他的作品,但是話說回來,政府也害怕他的一些革命性的思想。無論如何,我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繼續利用魯迅小說來達成他們自己的目標,但同時也會丟棄他們覺得危險的部分。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沒有答案:中國的未來會更像魯迅所批判的傳統社會,還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我已經學了四年以上的中文。有時候,我問自己這輩子學得好中文嗎?對我來說,學中文是一個很特別的旅程。不但讓我的眼界擴大了,而且也給我機會來臺灣,並且碰到很多、很好的臺灣朋友。 兩年以前,我連跟朋友說幾句中文也不會。我以為在中文課上練習對話沒有任何問題,就應該能跟朋友聊天,但是因為我的中文程度太低的緣故,我說中文的朋友都不願意跟我講話。跟我用中文聊天時,他們得常常幫我翻譯或者解釋他們說的話。等說了幾句話以後,他們覺得太麻煩了,就一下子換成英文,反正他們平常也跟朋友講英文。我漸漸覺得掃興,幾乎放棄了學外語。 大學一年級的暑假,幸虧有了機會來臺灣留學兩個月。那一年,我在桃園的中央大學上中文課。我還記得第一天來臺灣,我只能跟司機大哥說一兩句話,但到了暑假快結束時,我忘不了我跟司機大哥聊天聊了15分鐘左右。雖然他有時候需要用簡單一點的詞語講他的意思,但是那天的對話體現我的中文有了巨大的進步。在我看來,在臺灣是很難得的機會。無論我去哪裡,我都得講中文。再加上,臺灣人非常有耐心也很友善,所以跟他們說話並不會讓我覺得太緊張。臺灣人的人情味對我的中文進步有很大的影響。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八月過去了,我到底該回家了。那時候,那個19歲的女孩不知道會不會再回到這個地方來。 我真的沒想到我跟臺灣的緣分還沒結束。兩年之後,我回來了。但這次,我不只和司機大哥聊天,我還碰到了一個很好的健力教練。他除了教我健力之外,也教我台語,教我騎車,介紹我很多種類的臺灣小吃。我非常感恩有緣分碰到這麼好的人,再加上,我平常也跟我的臺灣室友聊天。近來我跟她討論過很多事情,像臺灣跟美國文化的差異、臺灣工作的環境、男女不平等的問題以及我們日常的生活什麼的。我的教練跟室友在我學中文這方面幫助我很多。說實在的,我現在對我在臺灣的生活滿意極了。 雖然學習中文好多年了,我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學習中文為我打開了許多扇門。比方說,讓我可以用另一種語言說話,欣賞不同的文化和風俗,與世界各地的人們交流,也體驗了臺灣島的美。過去我總是只想要快一點跑到終點線,我在臺灣的經驗讓我發現了,這不是一次短途旅行,而是一生的旅程。語言學習的樂趣在於過程而不是結果。學中文給了我機會結識更多人,而且交到新朋友,讓我產生新的難忘的記憶。 要不是我來臺灣,我一定不能夠有這麼多深刻的體會。這是在學校裡念再多書也學不到的部分,難怪書上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因此我鼓勵你們——走出教室,走入世界吧!
春節假期 (1/25-2/2)
12:10-15:00, R447 春節餐會/年節文化活動
三峽一日遊
12:10-13:00, R447
【專題演講】 華人怎麼過春節
李慧君 老師
15:00 逛年貨大街
12:10-13:00, R447
【專題演講】 Simulating Territory in Taiwan and Abroad
伊恩 教授
12:10-13:00, R447
國際處 招生說明會
開學日
© ICLP-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