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全世界的政府都走上了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道路,特別是臺灣。在東亞地區,臺灣的可再生能源比例比較低,因為臺灣49%的電力是煤炭。再說,臺灣98%的能源是從外國進來的。為了減少工廠空氣污染,也為了讓臺灣的電力更獨立,政府決定實行新的政策。2017年臺灣的行政院公佈兩項政策。第一個是風力發電4年計畫,第二個是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臺灣的政府2025年想達到讓可再生能源增加到20%的目標。現在很多人討論把煤炭換成綠能源到底划得划不來。 如果臺灣想進入綠能國家的行列,得說服顧客綠能有效。據臺灣的行政院報告,因為臺灣面積比較小,他們想把綠能源科技建設在農村或離岸。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的第一步包括在工廠還有農業設施上增加屋頂太陽能板。另外,風力發電4年計畫包括政府用離岸風電。臺灣建設風力發電機的經驗不多,但是有些臺灣公司已經開始計畫建造風電場了。 自從政策實施以後,行政院求助於臺灣的公司,尤其是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算是臺灣最大能源公司之一,台電對政策的目標已經有了計劃。在臺灣的北部,台電有20個工廠都用屋頂太陽能板發電。除了太陽能板以外,台電也想建造風力場。根據台電的資料顯示,他們從來沒建造過離岸風力機。不過即使臺灣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今年台灣電力公司也已經打算在彰化市設四個風電場了。有的專家認為將來彰化風電場幾乎可以給280個家庭供電。 臺灣理想的結果是快速增加綠色能源的使用,一些批評者認為這些政策並不實際。電費增加是某些專家認為臺灣不應該實行這樣的政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新冠疫情清楚地說明任何情況都會對貿易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臺灣的能源應該更加獨立。在環保方面,臺灣和其他國家一樣,未來還是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綠色能源。不管會不會對電費有很大的影響,綠色能源技術的發展還需要繼續。
今天我要談的題目是臺灣很嚴重的人口結構問題,也就是老齡化。在課本中提出中國的老齡化問題來,但實際上臺灣的問題更加嚴重。為了簡單化起見,我會首先給大家介紹臺灣目前的情況,其次分析一下造成人口結構改變的主要原因,再其次談談臺灣的未來和解決辦法。 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全球資訊網】統計,2020年臺灣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總人口的15%。其實,10年以前老年人只占總人口的10%。也就是說,在10年之內,老年人口增加了50%。而近十年來,15歲到64歲的人口比例則下降到7成。到目前為止,臺灣算是全球老年人比例升高最快的國家,老齡化速度甚至比韓國和日本更快。 原因何在呢?首先,臺灣的生育率不斷在下降。專家預計今年臺灣會成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國家,每位女性只生1.07胎,這麼低的生育率達不到維持穩定人口的標準率。於是臺灣的總人口數也會很快減少。其次,臺灣的平均預期壽命延長。目前臺灣的預期壽命是80.86歲,在10年之內已經延長了96周。再說,在這方面臺灣也超過全球的平均預期壽命。再其次,根據臺灣的歷史,在國共內戰結束之後,一百多萬中國人退到臺灣,其中多數是成年人,經過四十年後他們成為老年人。而且在201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生的孩子也成為老年人。結果是現在的臺灣,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人口開始迅速減少,人口比例失調。 大家應該想一想,臺灣的問題這麼嚴重,看來是不是沒有辦法,只好聽天由命呢?其實不然,臺灣政府打算針對某些方面來實行幾個新的政策。這些計畫針對老年人,成年人,退休者,和生育者。針對老年人,臺灣政府主張要用長期照顧計畫來減少家庭照護的負擔,而且改善保健的技術。至於成年人,政府認為他們的工作負擔太重,所以要使工作人士每週休假兩天。以退休的人來說,政府要延後退休的年齡,以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而為了減少生育者的經濟負擔,政府要提供一些補助。表面上,這些政策看起來有效,但是實際上,除非政府能在短期以內主動地實行這些計畫,要不然專家預測臺灣到了2025年會成為一個超高齡社會,所謂超高齡社會,指的是每5個人之中就有一個老年人,並且臺灣人口會大幅減少,這樣一來,對台灣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時間有限,我的演講就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最近幾年,隨著領養寵物越來越流行,人們也關心起領養孩子的問題。有人可能想問,領養孩子跟領養寵物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領養孩子的法律比較嚴格?我認為,雖然「寵物是人最好的朋友」,可是在實際上寵物只是動物,不如孩子那麼重要。我的意思不是「寵物不重要」,而是養孩子負擔的責任更大,再加上,孩子不是寵物或是動物,孩子就是人,所以當然領養孩子並不能像領養寵物一樣方便。另外,有人隨便就決定養寵物,比方說,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很多人決定領養寵物,一方面因為很孤單,一方面也因為覺得養寵物是自己新的愛好。像這樣的人經過一小段時間以後,就很容易放棄也不關心寵物的健康狀況了,他們覺得不必擔心寵物吃不吃飯、有沒有感冒、開心不開心等等。要是這樣的人很容易就能領養孩子的話,就會亂養孩子,所以領養孩子的法律規定和條件比領養寵物嚴得多。 不過,領養孩子對一些人來說,非常重要。比方說,同志、單身的人或是因為身體健康而不能生孩子的人。隨著社會對同志越來越能接受,同志領養孩子這件事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討論。在美國,有人認為同志不可以領養孩子,他們怕同志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可是,對我來說,要是同志的條件能照顧孩子,他們也可以領養孩子。還有一些人,年輕的時候想享受自己的青春,不想結婚,不想那麼早有孩子,可是他們可能有想養孩子的時候。這樣一來,領養孩子就成為他們完成理想很重要的一個方法。 雖然,對很多人來說,領養孩子是他們的夢想,可是不管父母是誰,在社會上很多人還歧視被領養的孩子和領養孩子的父母。他們覺得領養的孩子不是真正的孩子。其實,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現在世界上的孤兒人數增加了,所以我們應該鼓勵想領養的人,不應該反對他們願意負擔養孩子責任的心。要是他們多領養孩子,就有更多孩子可以在溫馨的家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