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榮幸地於本月初採訪ICLP資深教師柴菁菁老師,也有幸曾經受教於她,因此親身體驗過她之所以獲獎的精彩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的熱情。接受採訪時,柴老師極為謙虛,令我感受到她一直把教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成長,以期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訪談紀錄的要點如下:
龍:請您談談獲獎過程與心得,您事先知情嗎?
柴:臺灣華語文教學學會邀請所有語文中心推薦人選,學校推薦之前已徵詢過意見,同時也需要準備一些個人資料,因此得獎之前我已經知道獲得推薦,但沒有料到會獲頒華育獎。
龍:經過千挑萬選的肯定,意味著老師的經驗相當豐富,教學品質十分優良,如同鳳毛麟角,對不對?
柴:過獎,過獎!我想是因為年資較深而且工作了許久,所以他們頒給我這個獎作為鼓勵。但這個獎並不會加重我的責任壓力,我就是平常心,照樣一步一步地把書教好。
龍:老師太謙虛了吧!那麼,可否分享教學生涯的心路歷程,尤其是,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持您,讓您能這樣充滿活力地教了這麼久 ?
柴:我從小便認為老師的地位很高,是挺好的職業,「師」這個稱呼也頗有優越感。我大學唸的是中文系,並受過華語教學的訓練,因此我覺得自己很適合這類工作。當我來應徵的時候,這個單位還是ICLP的前身──史丹佛中心,錄取的過程要先通過口試、筆試、試教三個階段,經過多次淘汰後才錄取的,一直到現在我對教書仍有濃厚的興趣。
至於能教這麼久,其實是因為本所的學生,各個都既優秀又用功,我真心想教他們更多,讓他們學得更好。另外,師生之間的反饋也非常重要,與他們的交流讓我的思想不會那麼封閉,再加上接觸的是外國學生,思想開放的幅度不可謂不大,這些都是我很喜歡這個工作的原因。
龍:聽起來ICLP真可以說是「教學相長」的獨特教學環境!那麼,在您看來,好的華語老師要具備哪些條件? 要給現在正在從事華語教學的老師什麼建議?
柴:有很多人會誤以為凡是華語母語者都能教華語,但並非如此。首先,講話的發音聲調、口條都要清楚。因此若要從事華語教學,第一要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
其次知識也非常重要,不但要具備語音知識、語法知識,還要有系統化的整理能力。舉例來說,華語母語者都有語感,學生說錯的時候都能告訴他這是錯的,可是關鍵在於怎麼改正,如何使學生一聽即明瞭為何是錯的。幸好這是一種可以學會的能力,也是一種能不斷地增進的能力。
再其次,一定要有教學熱情,否則即便會教,也可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這樣一來,教學僅僅變成一種工作罷了!真的喜歡教,方才能夠支持至今。
最後,我覺得作為一個華語老師未必要有使命感,但責任感是不可缺少的。我個人的觀點是何必把那些外國學生的思維方式都變得像中國人一樣呢?華語教師不需要以發揚中國文化為己任,我們教的只是語言。不必把華人所有的文化都灌輸進學生的腦海裏,他們自己具有判斷能力,透過語言學習即能不知不覺地分辨或接受中國文化中的某些成份,而這種能力的養成才是語言教師的責任。責任感是面對工作的動力,是獲得校方、同事及學生信任的道路,是讓自己勇於展現出不逃避困難的工作態度。
龍:身為學生,我很了解學生會給教師添多少麻煩,那麼從事這份工作必定要具備相當大量的耐心,對不對?
柴:其實耐心是可以培養的。我剛開始教書的時候, 不是那麼有耐心,越教越有耐心,一開始,如果學生錯了,我就會馬上打斷說哪裡有錯,可是現在我知道要讓他們講完再改,否則學生可能無法把思路連貫組織起來。
龍:可否說明從事教學工作的挑戰與回饋?
柴:我覺得第一個挑戰是把學生從「不會」變成「會」,這個挑戰的成就感很大。ICLP強調聽說能力,高級班學生的表達能力本就不弱,我們能把他們從原來的點、線組織成面,成段以至成篇,而初級班學生從本來一個字都不會講,三個月後至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上跟別人溝通了。
龍:就像是我學台語,對不對?
柴:對,正如你學台語,我們一定會讓你到一個可以溝通的程度,也許簡單,但是可以說得出來的。這個就是很大的成就,我喜歡這種挑戰,把「不能」變成「能」。
龍:您對於華語教學有何期望呢?
柴:我覺得如果ICLP可以一直堅持我們的教學定位,過去的教學模式是一個範本,可以與時並進,也可以擴大格局但不必隨流行起舞,或者可以推動一些項目來鞏固生源,但是得將發展重心放在我們這種高程度、高強度的教學上。如果政府有補助的話,那就太好了,這能讓我們招到最好的學生。
龍:您還有想要補充的事情嗎?
柴:我希望以後ICLP每位教師都有資格獲得這個獎,以期建立我們的師資品牌。這個獎並不是要給老師制定一個標準,而是建立一個口碑要是以此做為宣傳的亮點或許也有利於招生吧。最後,我想要鼓勵師生都更加努力一點,學生不放棄學習,老師盡最大的努力把學生教好才是最重要的,要是校方或政府對這個職業能重視一點那是最好的。
© ICLP-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