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台北日治時期的建築

Japanese Colonial Era Buildings in Taipei

  大家好!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台北日治時代的建築,換句話說,我會說明到目前為止,日本殖民時代的建築對台灣文化和國家認同有什麼意義?為了把說明簡單化,我把它分成兩部分:首先,討論這些建築的歷史;其次,再說明這些建築在日治時期以後是如何運用的。

  1894年發生了甲午戰爭,由於中國被日本打敗了,因此清朝政府跟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於是失去了台灣和澎湖的領土。台灣從1895年到1945年被稱為日治時期,目前台北很明顯地能看見一些很像歐洲的建築,其實,這些建築就是日治時期所蓋的。那麼,當初日本建築師到底為什麼要蓋西式建築呢?這其中有兩個緣故,第一,日本政府要把台灣和其他的殖民地都當成「試驗場」,在日本和西方的接觸之下,日本設計師一天一天地受到了西方建築觀念的影響,就想先在台灣試蓋這種建築,要是得到日本政府支持的話,就能在東京蓋了;第二個緣故,跟我曾經說明過的脫不了關係,那就是「勢力」,為了表現日本政府的實力起見,日本設計師蓋了大型的西式建築,改變城市的外觀,為的是提醒老百姓,凡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切,都被日本政府掌握了,舉例來說,當時的總督府是一座雄偉、氣派,避免人們看不見的紅磚建築,現在則作為台灣總統府。

  可見在這個時期,西式建築很普遍,至於日式建築,這當然也是很常看到的,再說,這也反映了日本對台灣文化的控制。在日治時期,政府希望台灣人融入日本文化,在語言上,除了日語以外,其餘的語言都是非法的,政府不只要台灣文化以日本為主,甚至於城市也得像日本一樣,所以在當時才有很多日式建築,其中包括神社、木造平房等等。

  雖然1945年台灣變成了中華民國的一省,但是日本留下的建築,到現在對台灣文化和城市都還有很深的影響。據說國民黨1949年來到台灣時,把這些建築都當作軍人和官員的住所,但是在台灣發展的過程中,政府不太想保護並回憶日治時期的建築,於是,有些被拆掉了,有些也年久失修了。根據1982年的「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政府得負保存它們的責任,在台北很多這種建築,都已成了咖啡廳、飯館或是展覽的場所。比如「台灣文學基地」,就展覽各類台灣文學,既是讀書的空間,同時也主辦關於台灣歷史和文學的活動。無論目前這些建築的作用是什麼,這些日式建築跟其餘時代的建築,都一起代表了台灣複雜的文化和歷史。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就談到這裡,如果各位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的話,歡迎來找我討論,謝謝大家!

近期期刊

258

Apr. 1. 2024

257

Mar. 1. 2024

256

Feb. 1. 2024

255

Jan. 1. 2024

254

Dec. 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