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每到秋、冬,太陽出來的時間日漸減少的時候,他們就知道,必須特別注意自己的精神健康,否則可能會發生意外。在美國社會裡常見「冬季憂鬱症」這個詞,指的是一個人的情緒,容易隨著秋冬兩季日落時間的提早而波動、失調。除了情緒不穩定之外,冬季憂鬱症的症狀還包括疲倦、工作效率降低,以及飲食和睡眠過量。這些身體上的狀況起初還不覺得嚴重,很多人即使出現這些症狀,可是仍然照常上班、上課。然而,由於這些毛病很快就會轉變成嚴重的併發症,因而得密切關注。
那麼,白天的長短,跟精神生活,怎麼會發生關係呢?這就要從近代心理學家的研究說起。1979年,學者Herb Kern注意到他每一年冬天都會出現憂鬱症的症狀,於是委託了美國心理衛生研究院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徹底的研究。到了1980年,美國心理衛生研究院對此發表了幾篇論文,把Kern遭遇到的問題正式稱為「季節性憂鬱症」。根據他們的研究,缺少太陽提供的維生素D,和日照時間的縮短,刺激了體內的一些自然變化過程,是患「季節性憂鬱症」的主要原因。可見,一個人容易不容易受到季節性憂鬱症的影響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就在於他曬了多少太陽。
不過,除非住在靠近赤道的地區,否則我們曬到太陽的時間一定會隨著冬天的到來而減少。因此,知道如何減輕季節性憂鬱症的症狀,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當然,一個人可以藉著藥物來疏導沈悶的情緒。另外,也可以藉著照射模擬太陽燈來穩定體內的激素。然而,這些辦法只是治標而已。與其依賴藥物或者人為的辦法,不如靠自身的抵抗力來阻止疾病的惡化。按著一定進度與分量運動和注意營養才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也才能治本。
「季節性憂鬱症」的研究才短短幾十年,可是我希望我們對於這個疾病的瞭解可以儘快將它從醫學知識轉變成普通常識,因為長久處在季節性憂鬱症的症狀之下一定會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幸虧我們身體的潛力相當大,只要持之以恆地運動和節食,就可以對付這個疾病。
© ICLP-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