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

忍耐還是抗議?

Patience or Protest?

  對不少人來說,人們想要解決社會上的問題,進而改變世界,必須直接向政府、大公司和有地位的人抗議,我們絕對不要懦弱地聳聳肩或等待別人採取行動。拿作家龍應台來說,她認為中國社會問題過多的原因,在於中國人太怕事,寧可受折磨,也不要直接切入面對壞人或難以解決的問題,她表示中國人因該果斷地告訴政府官員,他們很憤怒,不齒政府的行為,否則中國永遠不會進步。

  我覺得這個看法很有道理,根據歷史教訓,人民有種敢抗議,才可以推進社會的發展。舉例而言,在美國人權鬥士為了爭取非洲裔的公民權利,奮鬥了好幾年,終於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成就。美國當然在這一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可是我覺得這些勇敢的人,讓我國在種族關係上,有了很大的進步,除此之外,美國的環保運動人士,從六十年代開始透過果斷的抗議行動,強迫美國政府實行不少環保政策,這些人努力工作,以揭露廠商觸犯環保法律的行為,並把他們製造的污染展示給公眾看,結果減少了美國河裡的廢料,停止森林的破壞,使我國的環境清潔多了。

  即使如此,我也認為在某些情況下,人們碰到問題最好忍耐,因為激烈的反應,可能讓情況變得更糟。我們從美國2016年的大選可以看出,反應過於激烈的缺失。那時候有很多不同階級的美國人,特別是農民,因為他們覺得政府官員忽視他們的需要,就選出一個極端分子--川普,來做他們的總統。我個人認為,在這個情況下,這些憤怒的人應該忍耐一下,新政府能解決他們的問題,而不要採取那麼不合理的舉動。總之,我認為激烈的行動,在我國社會和政治上,一直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們也要避免走極端,雖然勇氣和果斷絕對都是一種美德,可是耐心也是。中國人現在可能必須多表達他們的憤怒,直接地針對問題,向政府提出抗議,不過,其他國家不見得面臨了一樣的挑戰,因而最好選擇忍耐,才是治本之道。

近期期刊

258

Apr. 1. 2024

257

Mar. 1. 2024

256

Feb. 1. 2024

255

Jan. 1. 2024

254

Dec. 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