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所談的題目可以反映《思想與社會》第二課的課文,也會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宗教信仰的感情依據。為了擴大我們的視野,我要帶大家轉向了解美國十九世紀中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愛默生。 愛默生不但是一位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老師、牧師、詩人、活動家與社會知識分子。固然他屬於西方思想中最重要的美國人物,然而他也受到中國先哲深刻的影響。1838 年於哈佛神學院畢業班所發表的演講中,他表示,歐洲的教化與耶穌的影響力都應該感謝東方的哲學家。而且,古代中國像其他東方文明一樣創造出了歷史上最虔誠、最有智慧的名言。他所想的一定包括我們課文提到的孔子;據愛默生所說的,也許「不知人,焉知天」此話並不能描述孔子對於宗教問題避開不談的態度,反而使他在無數令人好奇的事物前感到方寸大亂,因此他又說,「敬鬼神而遠之」。確實,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承認,某些事實我們無法理解。不過,即使孔子認為宗教對於人們有獎善罰惡的作用,也不一定是毫無事實根據的。 那愛默生自己如何看待宗教呢?跟孔子類似的是,他認為個人意識是信仰的來源,林肯總統把愛默生看作「美國的孔子」。然而,跟孔子不同的是,愛默生並不重視孝道或傳統制度,因此就為當時美國這個新生的民主國家創造了嶄新的民主思想,強調的是「獨立思考」。他並不認為「你該對於社會問題存而不論」,因為他批評的是人們在現代社會中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大家都依賴歷史上著名人士所提出的過時想法。因此,人們應該回到大自然來採取簡單的生活方式,並在更加自由的條件下,最終找到「神」的存在。因為我個人是基督徒,我會透過基督教的視角來解讀愛默生,但他所謂的「神」比基督教或猶太教的「上帝」大,有可能包括古希臘或中國的百神。在他看來,科學應該增長我們對「神」的好奇心,無論是大學教授的出版,還是個人仔細觀察世界萬物的紀錄。這樣一來,信仰既有史料的記載,也有科學的支持。愛默生還告訴我們:如果你持之以恆地練習獨立思考,就不必「敬鬼神而遠之」,不但如此,神也會因此而進入你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