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I
C
L
P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39
Sep. 1. 2022
SCROLL

演講報導

京劇臉譜彩繪

The Painting of Peking Operatic Makeup

龍雅各
/
美國
James Russell Peterson
ICLP第8級

藝文賞析

仰望星空:談小說的意義

Looking up at the Stars: On the Meaning of Novels

蔡沛玉
/
美國
Boi Ngoc Thai
ICLP第5級

  語言給予人類表達和流傳思想、文化、感情的工具。文學則是語言和智力的結晶。而小說就是文學形式之一,根據人們的想像力和生活觀察、思想、見解而創造出來的虛構故事。不同於其他文學形式,小說的魅力在於它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   作為一個無聊的普通人,很多時候我會依賴閱讀小說來充實我平淡無奇的時光。閱讀使我的孤獨有了歸屬感,使我成為超越時空的遊人。透過小說,我可以漫遊不同的世界,體悟不同的人生。我沉浸在虛構的世界裡,卻與真實世界產生了更深切的牽絆。   中國作家王朔曾說:「基本上,當我空虛的時候,想要加倍空虛,我就讀小說。在沒有流行音樂安慰我們的時代,小說差不多是引導我脫離現實、耽於幻想的唯一東西,總能滿足我精神上自我撫摸的願望,不跟人在一起也不驚慌。我的情感發育是通過小說來完成的,那使我接觸到了另一個世界,在一個個瞬間超越了平凡的生活。」   對我而言,小說是反映世界的一面鏡子,也是逃離現實的聖地,更是可以仰望星空的一扇窗戶。     反映真實世界的一面鏡子   雖然小說的世界是虛構的,但是現實主義的作品,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小說,成為了反映我們世界的一面鏡子,揭示社會的面貌。比起客觀冷漠的歷史書籍,優秀的小說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讓我們更加精深地瞭解古人的想法和社會環境。   世界經典傑作作為文學的精髓,承載著人類文明的靈魂,濃縮了時代的精華。我們從中國唐朝傳奇小說的「詢有神遇而不自知者,與詩律可稱一代之奇」(註一)瞭解唐朝人的精神面貌,從魯迅的《吶喊》小說集瞭解20世紀中國社會的精神革命,從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瞭解17世紀英國貴族爭權奪利,從哈珀李的《 殺死一隻知更鳥》瞭解近代美國的種族性別歧視議題。   不同於歷史書本,小說的虛構世界聚焦著普通人的生活,讓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的小人物有他們自己的舞臺。這一面「鏡子」不但真實地反映社會而且還直擊人性,展示人的本質。傑出的作家同時在現實和虛構遊離,皆是生活敏銳的觀察者,也是具有同理心的創造者。   余華在《活著》自序寫到:「我開始意識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這也使小說有生命上的崇高價值。     逃離現實的聖地   余華的觀點也探討了小說的藝術性,小說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小說的世界裡包容不同的人、事、價值觀。它允許我們跳出道德的約束而沉溺於文學的純粹性,簡言之,小說可以成為我們逃離現實的聖地。小說教會我們接受,甚至允許我們糾結於強烈的情緒。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我也試圖探索更深刻的情感:時而堅信,時而懷疑,時而被治癒,時而被推毀。有的小說給我們希望,有的故事卻讓我們跌入深淵。   王朔也曾說「很大程度上要靠優美小說保護我的人性,使我在衣食無憂一帆風順中也有機會心情暗淡、絕望、眼淚汪汪」、「這就是我的閱讀趣味,從小說中汲取墮落的勇氣和抗拒生活的力量。」這個探索的旅途比起迷失在精神沙漠的虛無裡更加有趣。 這也使小說有藝術上的崇高價值。     面對生命的必朽和文學的不朽   從小說裡,我可以接觸各種各樣的人生,理解人物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透過作家的筆,我融入了人物們的生活,理解他們的心聲,陪伴他們的成長。同樣的,他們也教會了我很多道理,也陪伴了我的人生。我羡慕他們的真摯與善良,也厭惡他們的惡毒與平庸,為他們的成就而讚歎,也為他們的困境而哭泣。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步步地了解他們,他們就像我生活中的摯友一樣親切和熟悉。   從我打開小說開始,他們的旅途就誕生了,可是他們的人生不會隨著我合上書本而消失。   閱讀讓我更誠實地面對自己和認知世界。在浩瀚永恆的宇宙裡,我們的存在是渺小和脆弱的。因為生命的必朽,所以人們才尋求如何在世界上留下文明的痕跡。優秀小說作品的不朽在於作家在文學創作中獻出他們蓬勃的生命活力。他們的軀殼雖然逝去,但是他們的思想和精神會流傳於世世代代,永垂不朽。   因為生命的必朽,我們人類也渴望精彩地活著。加繆說:「我還從未如此深切地感受到:既超脫了自我,又生存在這塵世中間。」(註二) 對我而言,這是閱讀小說帶給我的感受。通過瞭解虛構人物的存在,我也追覓自己的存在。   總而言之,對於我來說,小說是反映現實的一面鏡子,也給予我逃避現實的聖地,更是賦予我認知世界的智慧和面對自己的勇氣。      註一: 《唐人說苔·例言》   註二:《加繆全集》

Continue Reading   >

藝文賞析

故事與我們的世道人心

Stories and Our Moral Compass

陳孜輝
/
美國
Anthony Tsuhui Tan
ICLP第5級

  老師好,各位同學好,我今天的報告是關於故事對社會的影響。無論是《三隻小豬》、《放羊的孩子》、《龜兔賽跑》或者《伊卡洛斯》,都是大多數人聽過的寓言故事。這些故事想講述的道德啟示大概也是每個人都能說出來的。比方說,從《三隻小豬》我們可以讓孩子學會「腳踏實地付出就會有收獲」;《放羊的孩子》這個故事讓孩子學到不能亂撒謊;《龜兔賽跑》則告訴我們做事迅速不一定更快完成,緩慢堅持反而會成功,最後從《伊卡洛斯》的故事孩子會學到注意別人提出的警告。   我認為在故事裡的各種惡行所代表的是故事寫作時代社會上的價值觀和恐懼。譬如,在美國跟俄羅斯冷戰的時期,有很多電影的英雄是西方來的,敵人或惡棍則是從亞洲或者俄羅斯來的。因為社會對間諜的恐懼,電影裡的敵人常常是外星人或者妖怪模仿人形出現,可以說,美國電影都有「我們對抗他們」的概念。美國有了尼克森醜聞之後,很多電影開始演出官員的黑暗面。在美國,毒品戰爭電影講的是員警使用不同的手段來對付黑社會。以前惡棍和英雄是黑白分明,很清楚的。不會有人與惡棍產生共鳴的。   然而,現代的故事則沒有很清楚的是非,在過去,故事中的英雄會有強烈的道德感,會讓正義得到伸張。但是現在大眾的價值觀卻經常與惡棍的看法不謀而合。這些新的惡棍對社會的批判反而得到很多人的理解。有不少故事,像漫威的黑豹(Black Panther)或者蝙蝠俠(Batman),故事裡的惡棍都讓許多人產生共鳴。   有些批評者認為這些作品對人的道德會有不好的影響。因為這些故事美化了惡棍,這會讓社會更混亂。但我認為電影和故事裡激進的惡棍是批判社會上各種不同的體制及問題。我也覺得人之所以跟惡棍的思想行為產生共鳴正是因為很多人對社會體制不滿。   跟過去相比,現代的故事變得比較複雜了,但這些複雜的故事代表了社會上有著複雜的問題。我認為故事和電影反映人對社會和社會體制的不滿。就是因為事實上,所謂的對錯沒有那麼簡單,所以寫出的故事當然不能是黑白分明的了,這是為了確實表達故事所牽涉的各方,也是為了讓故事更接近事實。 

Continue Reading   >

宗教信仰

愛默生與宗教意識

Emerson and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陸予明
/
美國
Lukas Harless Bacho
ICLP第5級

  我今天所談的題目可以反映《思想與社會》第二課的課文,也會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宗教信仰的感情依據。為了擴大我們的視野,我要帶大家轉向了解美國十九世紀中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愛默生。   愛默生不但是一位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老師、牧師、詩人、活動家與社會知識分子。固然他屬於西方思想中最重要的美國人物,然而他也受到中國先哲深刻的影響。1838 年於哈佛神學院畢業班所發表的演講中,他表示,歐洲的教化與耶穌的影響力都應該感謝東方的哲學家。而且,古代中國像其他東方文明一樣創造出了歷史上最虔誠、最有智慧的名言。他所想的一定包括我們課文提到的孔子;據愛默生所說的,也許「不知人,焉知天」此話並不能描述孔子對於宗教問題避開不談的態度,反而使他在無數令人好奇的事物前感到方寸大亂,因此他又說,「敬鬼神而遠之」。確實,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承認,某些事實我們無法理解。不過,即使孔子認為宗教對於人們有獎善罰惡的作用,也不一定是毫無事實根據的。   那愛默生自己如何看待宗教呢?跟孔子類似的是,他認為個人意識是信仰的來源,林肯總統把愛默生看作「美國的孔子」。然而,跟孔子不同的是,愛默生並不重視孝道或傳統制度,因此就為當時美國這個新生的民主國家創造了嶄新的民主思想,強調的是「獨立思考」。他並不認為「你該對於社會問題存而不論」,因為他批評的是人們在現代社會中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大家都依賴歷史上著名人士所提出的過時想法。因此,人們應該回到大自然來採取簡單的生活方式,並在更加自由的條件下,最終找到「神」的存在。因為我個人是基督徒,我會透過基督教的視角來解讀愛默生,但他所謂的「神」比基督教或猶太教的「上帝」大,有可能包括古希臘或中國的百神。在他看來,科學應該增長我們對「神」的好奇心,無論是大學教授的出版,還是個人仔細觀察世界萬物的紀錄。這樣一來,信仰既有史料的記載,也有科學的支持。愛默生還告訴我們:如果你持之以恆地練習獨立思考,就不必「敬鬼神而遠之」,不但如此,神也會因此而進入你自身。     

Continue Reading   >

政經議題

是否應該廢除死刑?

Should the Death Penalty Be Abolished?

歐文
/
美國
Owen Andrew O'connell
ICLP第5級

  首先,我得承認「死刑」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但,假使要提出看法,我個人認為美國政府應該廢除死刑。今天我將演講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否合乎道德倫理;第二,死刑是否能作為嚇阻犯罪的手段;第三,與經濟成本有關的三個論點。   支持死刑的主要道德論據是公平正義。大多數被判處死刑的情況通常是由於某人被殺害,因此很多人認為死刑符合該兇手之罪行。然而,我認為死刑是一種落後的處罰方法,類似於「以眼還眼、以仇報仇」之類的過時思想。此外,政府當局被賦予了過多處置公民的權力,但他們不應該左右某人的生死。尤其,按照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聯邦政府不能對刑事被告實施嚴厲處罰。因此,死刑的反對者認為死刑是一種殘忍和不人道的懲罰形式。另一方面,支持者認為死刑不能被視為一種殘忍和不尋常的懲罰,其原因在於當初憲法第八修正案經國會通過時此裁罰方式就已經存在,而那些提出修訂憲法的人士本可以直接廢除原條文,但他們並沒有這麼做。   其次,支持死刑的人認為,將死刑作為關於謀殺這類刑事案件的懲罰可以嚇阻犯罪分子。同時,它也可讓受害者家屬感到釋然與安慰。在我看來,其實沒有多少證據可以證明死刑是一種有效的嚇阻手段。事實上,那些廢除死刑的州的謀殺率一直低於仍保留死刑的州的謀殺率。此外,被告為有色人種時的種族偏見一直影響著被告是否會被判處死刑與執行死刑。自 1976 年以來,儘管黑人僅佔總人口的 13%,但被處以死刑的人當中有 35% 是黑人。   至於支持或反對死刑問題的最後一個論據是執法的成本問題。死刑比終身監禁所付出的成本要昂貴得多。據統計,死刑案件的平均成本為一百二十六萬美元。此外,支持死刑意味著無辜的人可能面臨被處死而永遠無法翻案的風險。這可能會是一個無法挽回的錯誤。若要尋找替代方案,先讓被告在監獄中度過一段時間則是一個更好的決定。總之,我認為一個現代文明的社會,應當廢除死刑。

Continue Reading   >

政經議題

美國私立監獄的問題:從十九世紀到現在

The Problem of Private Prisons in America: From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趙若璇
/
美國
Vivian C Zhao
ICLP第4級

  1848 年初,有兩個男人在加州發現了黃金。資訊傳到美國各地,很快地就吸引了許許多多抱著淘金夢的人搬到西部。結果,西部人口數突然上升,犯罪率也跟著提高,尤其是加州。因此當地政府建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監獄。   之後的一百年,私立監獄沒經過什麼大變化。但二十世紀末,社會變得越來越保守。國內的監獄制度成為熱門話題,尤其是成本上升和人滿為患的現象。這樣一來,政府也越來越依賴私立監獄。   美國公共部門和私營企業的合作潛力並不低。公司對生產率的重視有助於彌補官僚低效率的問題。但是當面對利害衝突時,一樣的合作模式卻也可能帶來危險。我今天要講的私立監獄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以美國東密西西比矯正機關(East Mississippi Correctional Facility,以下簡稱 EMCF)為例, EMCF 是一個以營利為目標的私立監獄。在那裡,有許多麻木不仁的警衛,囚犯打架,他們也不管,如果情況太嚴重,他們就會把囚犯關禁閉。根據研究,這樣的處罰對精神健康的傷害很嚴重,但 EMCF 就常用這種方式,完全限制他們與人接觸。根據一些檔案照片,我們會發現有些牢房門邊有一些黑黑的印子,這其實是牆上的焦痕。因為警衛經常忽視囚犯的需要,囚犯為了引起他們的注意,就放火燒自己的牢房。有人說 EMCF 只是個極端的例子,不能代表所有私立監獄,但是這樣的情況不算罕見。   接著我想談談私立監獄的基本營運問題。政府會固定給經營某監獄的公司一筆錢。不過,有一個重要的條件,那就是私立監獄的成本一定要比公立監獄的低。因此我們已經可以猜到私立監獄花在囚犯身上的錢會比較少。此外,私立監獄的目標就是賺錢,而在商業上有一個很簡單的方程式,那就是利潤等於收入減去成本,也就是說,如果成本降低,利潤就會相對地提高。結果是,監獄拒絕提供囚犯足夠的資源,尤其是有精神病的囚犯。他們不但不能接受治療,還有可能被送到禁閉室,這會讓他們的精神狀況變得更糟。當我們了解了這個現象,就能了解為什麼監獄裡的自殺率那麼高。   另外,如果囚犯出獄後成功回到社會對私立監獄非常不利。如果一個囚犯離開監獄後順利地適應社會,那麼他再次犯罪的概率會降低。根據一項研究,私立監獄的囚犯的累犯率會比公立監獄的囚犯高百分之十七,犯罪率越高,監獄的生意就更好。這也是為什麼私立監獄對公共監獄採用的教育和工作計劃毫無興趣。雖然低累犯率對囚犯也對社會更有利,但這不是私立監獄的經營目標,因此造成了利害衝突。   私立監獄裡的囚犯也常常偏年輕,這樣他們保險成本會更低。在囚犯當中,比較年輕的通常是有色人種,比較年老的通常是白人。美國貧困的惡性循環跟種族歧視有很深的關係,然而社會上還有這種現象,這也讓已經在困境中的人更難改變他們的命運。   2021 年初,美國總統拜登實行了一個行政命令,從那天起,美國政府會停止續簽私立監獄的合同。從私立監獄在 19 世紀的建立,20 世紀的擴展,到現在的終止,歷史裡包含了太多的不公。我們現在離理想的社會還很遠。如果想改善美國社會,那就必須繼續研究我們的司法正義制度,繼續爭取公平。 

Continue Reading   >

電影評析

《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

'Farewell My Concubine' : 'If You're Not Mad, You Won't Survive'

薛青
/
美國
Cindy Qing Xue
ICLP第6級

  「蝶衣,你可真是不瘋魔不成活啊!唱戲得瘋魔,不假!可要是活著也瘋魔,在這人世上,在這凡人堆裡……咱們可怎麼活喲?」~電影《霸王別姬》     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是到目前爲止唯一獲得法國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華語電影,這部電影是以 20 世紀風雲變化的中國歷史作爲場景。爲什麽這一部在中國國内被屏蔽的電影會引起外國觀眾以及評論家的關注呢?那是因為,陳凱歌使用了華人的京劇文化來探索一個普世性的主題:在巨大的政治與社會變化之下,我們該如何維續藝術文化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霸王別姬》最讓我感動的一場戲就是,程蝶衣與段曉樓在戲臺下化妝室的那段對話。這場戲在這部電影中也深具代表性,混雜交錯地觸及了同性戀感情、藝術與生活的關聯性、政治環境對藝術發展的影響等等議題。   這場戲一開始,蝶衣在屏風後換衣,曉樓坐在化妝臺前打點。蝶衣和曉樓背對著背。蝶衣問曉樓還記得他們是「怎麽唱紅的了?」,也問他有沒有意識到「就憑老師傅的一句話?」。這句話指的是「從一而終」,這個一般使用在夫婦關係的承諾,這場戲可算是程蝶衣向段曉樓的求愛。程這一下就從屏風後走出來,跪在段的面前說:「我要讓你……不對,就讓我跟你好好唱一輩子戲,不行嗎?」他自己語言上的改正(不是程讓段,而是請段讓程跟著)也强調著他在求段的愛,由段來作爲這份感情/這段關係的決定者,看他能不能接受一起「唱一輩子戲」。   可是段並未同意,他說:「蝶衣,你可真是不瘋魔不成活啊!唱戲得瘋魔,不假!可要是活著也瘋魔,在這人世上,在這凡人堆裡……咱們可怎麼活喲?」他一邊批評程蝶衣不切實際的世界觀,一邊卻也承認生活在「凡人堆」的世界裡是很容易瘋魔的,尤其是小時候在戲班子挨了不少打駡的程蝶衣。   程蝶衣與段曉樓之間的衝突是由於兩人的世界觀並不相同。這場戲之後,觀眾將會意識到,蝶衣的理想主義與曉樓的現實主義真是天差地遠。當然,由於兩人的世界觀,尤其是對於藝術與社會變化的態度,完全不同——段曉樓承認現實,隨著時代變化融入了當代的需求,而程蝶衣可以算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尊崇傳統的藝術,也不能接受時代改變以及段自己生命中的變化,例如他的妻子菊仙的出現、介入與消逝。程蝶衣一直以來都希望生活能模仿藝術,這樣就可以讓他得到他心之所欲的「霸王」段曉樓。   上述的這場戲也是對於兩位主角之間關係的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因爲段曉樓拒絕了程蝶衣的浪漫愛情,之後程蝶衣就一直把他的戲劇藝術作爲「從一而終」的丈夫,到最後也就隨著《霸王別姬》的結局而自刎了。   《霸王別姬》的每一個場景、對話、行頭都給觀眾帶來深刻的印象。我們都能感受到電影中的單戀、快速時代變化帶來的風塵以及藝術與生活的關聯性等普世主題。其實人類的歷史也許正應了那句:「不瘋魔,不成活」,一句話就包含了我們生活中所有的甜酸苦辣。

Continue Reading   >

最新消息

2022. 09. 26

開學日

2022. 09. 23

9:00-12:00 14:00-17:00, R420 師生領書 新生報到
9:10-11:00, R447 開學前 全所教師會議

2022. 09. 22

9:10-10:30, R447 新生說明會

10:30-10:50 14:00-17:00, R420  新生報到

10:50-11:50 逃生演練、校園導覽

2022. 09. 09

中秋連假 (9/9-9/11)

近期期刊

265

Nov. 1. 2024

264

Oct. 1. 2024

263

Sep. 1. 2024

262

Aug. 1. 2024

261

Jul.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