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9日,ICLP很榮幸邀請到林姿君醫師來為師生演講「中醫流言終結者」。林醫師以前曾是ICLP的老師,後來改行習醫,現在任職於花蓮慈濟醫院。她為大家詳細地介紹了中醫的歷史、問診和療法。
根據林醫師表示,古人尋找分類世界的方法時,首先把世界分成兩類,即所謂「陰」、「陽」。之後,再把身體分成另外兩類,稱爲「氣」、「血」。「氣」所代表的是摸不到,看不見的能量;「血」指的是身體上看得見、摸得到的器官。最後,古人把「五行」;水、木、火、土、金作為中醫的基礎原理。
黃帝時代,有一本書稱爲《黃帝內經》,在此書中記述了黃帝與多位大臣討論醫學的經過。此書在主流觀點中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藍本,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相當深刻的影響。換句話說,《黃帝內經》可謂中醫界之聖經。
按照《黃帝內經》所言,五行與五臟有密切的關係,五臟指的是人體內的臟器,即:肝、心、脾、肺、腎。但討論五臟時,人必須注意到古代的詞義跟現代的有一些不同。「臟」指的不是真正的器官,它指的比較像系統。由於詞彙相同的關係,很容易產生誤解,甚至於把五臟翻譯成不同語言,更容易產生混淆,比如:緊張的時候,中醫會説肝有問題,肝臟跟緊張到底有何種關係?假如人按照西醫的理論,就難以回答上述問題。
徹底介紹中醫歷史之後,林醫師也簡單的介紹了診所的問診方法和中醫療法。中醫醫學有四種問診法:望診、聞診、問診、切診,其中又以把最為重要。療法則包括來自動物或花草的中藥和外治法,即:穴道、針法、灸法、拔罐、推拿、刮痧等等。最後,醫生也給我們看如何拔罐,皮膚很快變紅,同學都擔心很痛,但實際上雖然有點痛,還可以忍耐。
林醫師老師的演講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希望她以後有時間可以回來,再次給ICLP學生介紹她特別有意思的工作!
© ICLP-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