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I
C
L
P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65
Nov. 1. 2024
SCROLL

演講報導

文言文是否瞑目

Is Classical Chinese a dead language?

黃碧治
/
挪威
Chi Huynh
ICLP第5級

語言研究

卡津人與卡津法語

Cajuns and Cajun French

康慧語
/
美國
Zoe Kanga
ICLP第4級

  老師,各位同學們,大家好。我們最近學的題目是語言學和學語言。在這個題目下,我們發現了漢語包括好幾種話。漢語是這樣,很多外國語言也不例外。比方說,法語在世界上也有多種方言。法國人一般用巴黎的法語做標準,但是說法語的地區還有加拿大、西非、加勒比海、亞洲、歐洲和美國等等。在我的老家路易斯安那州,法語是官方語言之一,可是我們法語的標準跟別的國家的不一致。路易斯安那州主要有兩種法語方言:第一種是殖民地法語,也就是法國殖民者使用的法語,已經不存在了。第二種是阿卡迪亞人後裔所使用的卡津法語。我今天講的題目就是卡津法語。在講這個題目前,我先跟大家談談卡津人指的是什麼人。   阿卡迪亞克里奧爾人,平常就是指著卡津人說的。所謂的卡津人是指主要居住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個族群。卡津人是阿卡迪亞人的後裔。阿卡迪亞人是17世紀從法國搬到加拿大的殖民者的後裔。在法國和印第安人的戰爭中,因為英國不相信說法語的人的緣故,於是英國政府要阿卡迪亞人離開加拿大。當時路易斯安那州是一塊法國的殖民地,因此他們又從加拿大搬到路易斯安那州。他們與當地其他族群的人結婚,慢慢演變成現在的卡津人。   自從在路易斯安那州定居起,卡津人發展出了豐富的文化,包括獨特的風俗、音樂和料理。卡津人還發展出了獨特的語言:卡津法語。這是一種法語的方言。卡津法語受到了英語、西班牙語和西非語言的影響。它的特點是擁有獨特的語音、詞彙和文法。在語音上,卡津法語的發音與標準法語有差別,許多音節簡單化了。在詞彙上,卡津法語包括了許多地方性的詞彙和俚語。在文法上,雖然大致遵循法語的語法規則,但也有一些獨特的變化和結構,可見卡津法語和標準法語不一樣。   卡津法語不僅是一種當地的語言,而且也是路易斯安那州的代表文化之一。但是到現在,使用卡津法語的人數減少了。根據美國做過的一次人口調查,大概有百分之三點五的路易斯安那州人還在家中使用卡津法語,雖然是這樣,卡津法語仍然是路易斯安那州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受到保護,值得保存。   我就說到這兒。謝謝你們聽我的演講。歡迎你們現在提出問題來。

Continue Reading   >

社會議題

美國監獄制度的問題

The issue of incarceration in United States

傅蓉
/
美國
Lillian Rong Fu
ICLP第5級

  在所謂的「自由世界」裡,美國固然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可是現在有兩百萬美國人都活在監獄的鐵窗裡。美國只佔世界人口的5%,可是全世界囚犯人數的20%卻都在美國,而且我們的囚犯人數在最近40幾年增加了七倍。這些現象都顯示了美國的司法系統出了重大的問題。   如果要追究這個問題的原因,這就要由監獄制度和社會風氣來負起相當的責任。由於80年代政客推行司法改革,美國開始迅速地興建監獄。根據這些政客的觀點,之所以有興建監獄的必要是因為犯罪率的提高,然而根據社會學家的研究,犯罪率在那時已經在下降了。那麼,美國為何仍然興建監獄呢?這就要從監獄制度跟工業化說起。有了新監獄,就需要更多囚犯,也當然需要有公司賣家具、食物、監控技術產品等給這些監獄。因而,監獄就變成私人公司的收益來源。由此可見,興建監獄既不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也不是為了保護老百姓,而僅僅是為了私人公司的利益而已。美國現在有六千多所監獄,其中158所是完全私立的。   美國兩百萬名囚犯,大多數是來自受到種族歧視或者階級歧視的族群。因此,有些人把來自這些族群的人視為犯人,並且把被關進監獄裡的囚犯都當成是無法原諒的社會廢物。我認為這種觀點未免太膚淺了。當然,這兩百萬人中的確有真正會威脅社會安全的人,但在犯罪率下降的今天,畢竟不是多數。在美國,一個人擁有囚犯的身份並不代表他的品德修養不好,而往往只是反映監獄制度對弱勢群體的迫害。原因在於,這些族群因入獄人數的增加而失去了大部分的勞動力和消費群,讓當地社區的經濟每況愈下,因此他們成為犯人的可能性也就隨著增加。出生在這些社區裡的孩子是看著家人、鄰居、同學一個一個地被關進監獄裡長大的。除了未來也可能成為犯人,社會對於他們也沒有別的期望。至於這些處在親友被關進監獄的陰影籠罩之下的人,對於這樣的制度原來多半是無可奈何的,又怎麼奢望能脫離這個惡性循環呢?   為了找到治本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深入而切實地就監獄制度和司法系統做一個全盤檢討,擺脫私營企業對監獄的掌控,而真正從健全的社會制度著眼。

Continue Reading   >

社會文化

如何藉飲食延續沙姆文化 

How to preserve Bilad al-Sham culture through its cuisine

杜夢凱
/
美國
Domenic Jancaterino
ICLP第6級

  人之所以離開家鄉,可能是因戰爭而逃亡,可能是因痛苦的過去而想要有新的生活,或因追求夢想和孩子有更多的機會而捨棄原有的一切。然而,到了外國建立新生活談何容易。日子過得不順,不了解當地風俗習慣,不適應陌生文化,因此缺乏歸屬感,久而久之,多半的移民會開始藉著家鄉的習俗,特別是飲食,來減輕生活的痛苦。    為什麼重視飲食呢?我就以我家為例。我的祖先一百多年前從大馬士革移民到麻州去。第一代移民仍講阿語,但是我那一代已經不太會說阿語了。因為父母擔心可能影響孩子融入美國社會,所以不重視阿拉伯語,並且鼓勵孩子學好英語。雖然不再說阿語,但外曾祖母準備的食物還是沙姆料理,而外婆跟他媽媽學怎麼做例如 دوالي(葡萄葉包飯)和 فطائر(阿式肉餡餅) 這些家鄉菜。每到聖誕節、復活節這樣的節日,每一代的移民都會煮這些傳統菜餚。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我家代代保有那些沙姆飲食,而沙姆文化的一部分也隱含在這當中。    在這裏,我先對沙姆地區加以說明。沙姆地區包括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和所謂的「以色列」、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那些國家的一部分。我是沙姆裔第四代的美國人。研究這個題目的過程中,我拜訪了其他的沙姆僑民。    有位朋友請我去他姑姑家跟他們和他奶奶一起吃飯聊天。他是沙姆裔第二代美國人,他過世的父親是敘利亞人。在廚房準備晚餐時,我朋友跑去坐在奶奶旁邊。他不太會講阿語,而奶奶一點英語都不會,當時姑姑忙得不能幫他們翻譯,他們還是有辦法表達感情。   انت قلبي. انا بحبك اكتر    有這些基本的句子,還有滿桌的沙姆菜,就能交流,我們可以藉著飲食來代替語言跨越時代的鴻溝。我跟朋友吃了姑姑費心準備的美食之後,肯定忘不了他的這番盛情和這些家鄉菜的味道。

Continue Reading   >

世界之窗

神秘的台灣

Mystical land of Taiwan

林璽
/
美國
Samuel Zoochin Lin
ICLP第7級

  台灣這兩個字的本意源自台南某一個河灣裡凸出來的半島,是一個地方的名稱。今日,台灣島、馬祖、金門、澎湖等小島統稱為我們所熟悉的中華民國台灣。作為一個台裔的美國人,我從小就對台灣這個地方很好奇,在無數的疑問與研究之下,我終於瞭解了一些台灣的歷史。   根據歷史的記載,台灣至少兩萬年之前就有人聚居了,就是原住民的祖先。台灣的原住民遍佈全島,並且開始遷移到波里尼西亞其他的島嶼,久而久之甚至擴散到太平洋及印度洋其他的島嶼,變成現代許多島嶼民族的祖先。這些「台灣的古人」從沒有見過美麗島之外的人,直到元朝才有漢人開始來到台灣。在元朝和接下來的明朝,福建人陸陸續續地來到台灣。我猜許多原住民就把這個現象當作亡國滅族的徵兆。   因此,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十七世紀來到台灣前,台灣已經受到漢人的影響多年。在接下來的幾百年,台灣的各處就被割分成荷蘭、西班牙,和清國的殖民地。最後,清國踢走了荷蘭人,控制了台灣。這就是當代中國政府所謂「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個政治術語的根源。到了1895年,清國被日本打敗,台灣才被割讓日本,日本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後才結束了對台灣的統治。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台灣。總之,在每一個時代,面臨每一次困難之時,台灣的百姓,不論是原住民或漢人,除了屈服以外,毫無反抗的餘地。   歷史應該是誰說了算呢?國家的主人應該是誰呢?此時,中國政府對於台灣真實的歷史總是避開不談。我想他們認為讓外國人瞭解台灣長久以來複雜的歷史無助於祖國統一的目標,他們也不應該不知道「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宣稱沒有歷史和法律的依據。由此可見,中國政府想要統一台灣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並不是文化或歷史,而是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於是就產生了當前大家熟悉的兩岸現況,就是不支持台獨的國民黨當選的時候,天下太平,支持台獨的民進黨當選時,就會天下大亂。所以,同學們,獲得了這些知識,下次不要認為兩岸問題沒有討論的必要,覺得這一個問題太玄,談不出結論,何必浪費口舌。台灣的未來值得爭取,只要大家努力互相尊重與理解,美好的未來就能實現。

Continue Reading   >

社會議題

印度的種姓制度

Indian caste system

鄭瑛瑛
/
美國
Aimee Yingying Zheng
ICLP第5級

  無論古今中外,人人都在追求名、勢、力,想提高個人的社會地位本來是人之常情,但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創造一種排斥他人的制度,那就要另當別論了。比如說在印度,雖然聯邦法律早已禁止種姓制度,但部份地區仍然延續著這項傳統制度。種姓制度給社會造成的困擾是顯而易見的。舉例來說,二0一九年,有一個賤民因為在一位婆羅門面前吃飯被殺害。雖然很多人都認為印度種姓制度極其落後,而且也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但是這個制度至今還是難以廢除。種姓制度造成的社會不公現象所牽連到的層面很廣泛,到了今天,的確已變成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印度的種姓制度把人分成五個階層。婆羅門種姓位於階層的頂端,在印度社會,婆羅門一般都是受過高等教育,來自富裕家庭的人,因此在印度社會,他們相當於權威的象徵,經常擔任老師、醫生、牧師,或工程師的工作。但是人們對婆羅門階層具體的理解需要在跟別的階層的人相對後,才能有更透徹的理解。位於社會第二高階層的是剎帝利。在古代社會,剎帝利的使命是安定社會人心,保護人民群眾,所以他們通常會擔任士兵、政治家或地主的職位。在現代社會中,他們會擔任警官或法官的工作。剎帝利之下是吠捨。吠捨的主要職責是帶動經濟發展,為社會生產作出貢獻,所以他們經常會從事跟農業和商業息息相關的職業。首陀羅是印度種姓制度中最低的階層,他們需要為其他階層服務,而且被禁止參加教育和印度教的活動。在種姓中的四個階層之外還有所謂的賤民。賤民之間的分別不如賤民跟其他階層的對比來得明顯。他們被其他階層的人民列入排斥之列。那些「不乾淨」的工作,比如收垃圾、埋葬死人等都由他們負責。這也就使別的階層對賤民產生了一種懼怕厭惡的心理。   如果想要追溯印度種姓制度的根源,那就要探究印度教的觀念和印度人的地域觀念。印度教的宗教經典《吠陀經》和《摩怒斯里蒂經》中充滿了因果報應的思想,強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印度教認為人們在這一世的社會地位是由他們的前世所決定的,人們當前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幸,都是前世作惡的後果。而且印度教也認為由於一個人的社會階層是由上天所決定,因而想改變自己的階層是罪大惡極的行為,為國法所不容,也為社會所排斥。這種信仰產生了難以解脫的惡性循環,鞏固了種姓制度所造成的不平等的現象。形成種姓制度的第二個原因在於印度人的地域觀念。他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由近而遠的。先是自己,而後家人、親友,而至同鄉、同族,如同一個同心圓,由小圈而大圈,再向外延伸出去。因為傳統的法律不允許不同階層的人通婚,甚至也不允許不同階層的人打交道,人們對其他階層的人也就產生了先入為主的成見與誤解,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也就逐漸加深。由此可見傳統法律鞏固了人們對賤民的壓迫。   但是若將種姓制度延續至今的問題歸咎於印度教和人們的地域觀念,那僅是一個常識性的判斷。如果我們超越這種常識性的判斷,做進一步的深入分析,就可以發現有更重要的因素存在,那就是種姓制度與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方式的關係。英國殖民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將種姓制度法制化。他們為了更容易統治印度人,利用人口普查的便利,對種姓進行分類。同時,為了尋求理由來支持自己的行為,英國殖民者從印度教的經書裡找出支持種姓制度的證據,因而使不同族群之間的關係由此開始惡化。   獨立後的現代印度政府在人民和國際壓力之下,廢除了所有鞏固種姓制度的法律,也利用配額,鼓勵「賤民」在政府中擔任職務,但是這也在無形中鞏固了人們的種姓意識。除此以外,有一些貪官污吏也會利用種姓制度造成的阻礙去拉選票。由此可見,印度政府的政策缺少前瞻性,無法有效地對症下藥。消除種姓制度造成的負面影響對印度是一個重大的挑戰,絕不是一個人的能力和短時間所能解決的問題。這種社會變革需要社會道德意識的轉變、教育的培養,以及政府持之以恆的支持,日積月累,才能達到完整的境地。

Continue Reading   >

藝文賞析

漏壺

Hourglass

馬忠勝
/
美國
Julian Moyer
ICLP第6級

  大家早安。我今天會給大家分享一下一首我個人滿喜歡的詩作。作者名為約翰‧艾希伯里,詩作叫做〈漏壺〉。   該首詩很長,我不打算進行一句一句的分析,而是會介紹他的邏輯思維與寫作手法為何。但我先要介紹一下艾希伯里詩作的特色。艾希伯里最引起人們討論,甚至是批判的論述或者砲轟的是:寫詩一向寫得拐彎抹角。有人批判他的作品,主張:除了古怪的語言以外,毫無思想內容可言。我則主張相反的立場:艾希伯里之所以寫得拐彎抹角,是因為只有這麼寫才能把他的思維表達出來。不過艾希伯里的詩作成功與否,取決於讀者能否從語言層面把握一定程度的理解。此外,艾希伯里也因傾向於寫得有點抽象,而被批評詩作過於平鋪直敘。我則認為這根本是迷思,並仍然主張:勇於閱讀艾希柏里詩作的人肯定會有所收穫,並且必然會驚艷地感嘆:「與我心有戚戚焉」。   那麼,〈漏壺〉的特色為何呢?   首先,相對於前代詩作風格陳舊,主要是比較直接地表達作者思維、情緒、或者描寫生活中的不同畫面,現代詩作最大的特色是詩歌的內容在某個層面上也在評論詩作本身的某個方面。以〈漏壺〉為例,詩歌所運用的寫作手法對應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因此兩者自然而然相輔相成。具體來講,〈漏壺〉的主軸是:過去、當下與未來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在人的心理上。比方說,一個人對未來的預測可用於「測繪」他對未來的願望。或者,你怎麼想像未來的自己,反映出你當下的自我形象。由此明顯可知,過於依靠過去來塑造當下的自我形象是使得生活難以為繼的習慣,也幾乎可說是海市蜃樓。   不過雖然如此,從〈漏壺〉的語言著眼,事實顯而易見未必那麼簡單。〈漏壺〉最困難的一個地方就在於:每一句話與上下文連在一起。讀者不能隨便選擇切入點,而得從詩歌最前面開始。但不僅如此,〈漏壺〉最前面的部分需要把全部的詩作讀完才能開始了解。第一句為:「天空不是嗎?」天空怎麼了?無可奈何,讀者只能繼續讀下去,但敘述者的話不知不覺逐漸變得比較能夠理解的。我認為艾希伯里在這正在藉著模仿自我記憶寫作手法以力尋能夠讓他過無怨無悔生活的方法與作為,而不是因為想要愚弄讀者而這麼寫的。   最後,我希望我成功使得各位產生出對艾希伯里詩作的一點好奇心。我雖然提到了〈漏壺〉的一些內容,但它百分之百還是值得一讀。

Continue Reading   >

最新消息

2024. 12. 02

線上離校考試開始日

2024. 12. 02

12:10-13:00, R447 語言實踐日成果發表

2024. 11. 29

期末筆試

2024. 11. 28

期末筆試

2024. 11. 27

期末筆試(核心)

2024. 11. 25

語言實踐日 (11/22~11/25)

2024. 11. 22

語言實踐日 (11/22~11/25)

2024. 11. 21

期末口試(全天)

2024. 11. 19

2024國父紀念館演講比賽

2024. 11. 18

12:10-13:00, R447 國父紀念館演講比賽練習3

2024. 11. 15

臺大校慶 ICLP停課一天

2024. 11. 11

12:10-13:00, R447 國父紀念館演講比賽練習2

2024. 11. 10

新竹雅麥部落一日遊

2024. 11. 08

12:10-13:00, R447
【專題演講】 中醫與生活 林姿君 醫師

2024. 11. 07

12:10-13:00, R447 期中全所教師會議

2024. 11. 06

新竹雅麥部落行前說明會

2024. 11. 01

R447期中發表

近期期刊

266

Dec. 1. 2024

265

Nov. 1. 2024

264

Oct. 1. 2024

263

Sep. 1. 2024

262

Aug.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