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老師、同學們請安,我是你們親愛的同學-馬光昊。我這一次選的題目跟我們現在講的語言有很深的關係,那就是「老國音」。
一般來説,從古代到清朝,所謂的「官話」這個詞,是指著官員在朝廷的時候所用的共同語言,每一個朝代的官話都不一樣,因爲那時候,官話一部份是用首都裏的方言,一部分是用古文做標準的語言,也就是説,新朝代有新首都,也有新官話。
可是從明朝開始,很多平民爲了出仕起見,開始學官話,因而明朝的官話(又叫做藍青官話),開始受到了平民的歡迎,官話區也開始發展了。由於明朝的首都位於南京,所以那個時代的官話,有一點像南京的方言,而偉大的滿族十七世紀解放了中國以後,大清的皇帝決定首都應該位於北京,官話又改變了,變成像北京的方言。
大清時代過後,官話越來越普遍,也被當作社交語言。中華民國治理中國以後,政府提倡統一語言,就發明一個國家社交語言標準:中華民國國語,也就是說,以這個語言爲主。
因為當中華民國的政府於民國2年建立了讀音統一會時,會講清朝官話的人還有不少人,所以委員會所印出來的國語語音標準(又叫做老國音),也很像北京話和清代官話。爲了漢字教育簡單化起見,他們也發明了一種拼音文字,就是「注音符號」, 可是讀音統一會的會員想要以國語來代表官話區所有的口音和官話的語言歷史,因此,他們所發明的注音第一版的發音,比我們現在用的注音符號更多,舉例來説,老國音除了有六個聲調以外,還有現代國語沒有的幾個發音。
十年多以後,即或很多人能夠掌握怎麽運用這個國音制度,但是大部分的人也認爲老國音聽起來非常不自然,都不滿意,所以,政府決定以比較自然的北京口音做國語的語音標準,這樣一來,就比老國音的制度更適合人們的要求了。民國21年,政府出版了「 新國音」 跟注音符號最新的版本,我們現在講的國語就是使用 「新國音」 的版本,你們不是覺得更合適嗎?
© ICLP-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