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I
C
L
P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95
Jan. 1. 2019
SCROLL

名家系列

馬國光教授專訪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Kua-kuang Ma

ICLP電子報編輯小組
/
臺灣
ICLP Editorial Board

馬國光,1942年生,筆名亮軒,台灣作家、文學評論家,廣播主持人與製作人。祖籍遼寧金州區,抗戰時出生於重慶北碚,就讀國立藝專影劇科,獲紐約布魯克林學院廣電研究所碩士學位,曾在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任教多年。曾於臺大國際華語研習所之前身「美國各大學中國語文聯合研習所」任教。曾獲得中山文藝散文獎,中國時報吳魯芹散文推薦獎等,並長年於報刊發表專欄。 Kua-kuang Ma, born in 1942, pen name Liang Hsuan, is a Taiwanese writer, literary critic, broadcast host, and producer. His ancestral home is in the Jinzhou District of Liaoning Province. He was born in Beibei, Chongqing dur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He studied at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received a master’s degree from Department of Television and Radio, Brooklyn College, New York. He taught at the Department of Speech Communications at Shih Hsin University for many years. He also used to teach at ICLP’s predecessor -- Inter-University Program. He has won the Zhongshan Literary Prose Award, the China Times Wu Luqin Prose Recommendation Award, etc., and has published columns i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for many years.

Continue Reading   >

焦點報導

臺灣大學2019國際研究生招生說明會

宋玉萍
/
美國
Sabrina Castle

商業話題

UNIQLO

卜部有利亞
/
日本
/
ICLP第6級
Yuria Urabe

  我今天會給大家介紹一家家喻戶曉的日本公司:UNIQLO。它不但是當下服裝市場最大連鎖品牌之一,也可以說是優質低價產品的代名詞。創始人柳井正如何領導UNIQLO?相信能夠使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大部分的人看UNIQLO這麼成功就會覺得他的創始人大概是一個富二代,其實不然。他於1970年加入了父親經營的裁縫生意,不過他的到來,讓原本只有七名員工的公司,竟然有六人都離職了,原因在於柳井要是看到員工採用效率不高的方式,或者看到他們工作態度很差,就會痛批他們。如此一來沒有耐心、沒有前瞻性的員工都離職之後,柳井逐漸擺脫父親保守的經營觀,積極地展開企業革新。但也因為老員工都辭職了,因此在工廠的事他基本上都自己要打理,否則沒有人做。柳井說這一段經驗讓他學到做生意是要把客戶放在第一位,因為沒有客戶就沒有生意,公司光憑柳井也做不下去。就在這個時候,柳井下定決心要以「成為世界第一的休閒服飾連鎖店」為目標。   UNIQLO正式成立於1984年,同年在廣島縣開了第一家店,在1997年他們採用SPA商業模式,這個經營方式是表示由自己公司的部門負責從產品企劃、生產、物流到銷售等的各階段。從1991年3月因經濟泡沫化開始,日本經濟進入了二十幾年的不景氣的世代,不過令人驚訝的是UNIQLO卻創下非常驚人的銷售量。舉例來說:1998年,當時能銷售2-3萬件外套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不過柳井卻是把銷售200萬件外套為目標,在1999年UNIQLO則以850萬件為目標,沒想到竟然連續兩年都達成目標。到了2000年,柳井又提高了目標,推出了一共五十一種顏色的外套,也同時雇用了日本著名歌手來當代言人,銷售量創下2600萬件的紀錄。這真是奇蹟般的成績。   UNIQLO的柳井正接受許多媒體的專訪,三番五次強調使命感的重要性。他一再表示:如果缺乏使命感,無論是怎麼樣的商業行為都很難順利地開展。而這個觀點就是UNIQLO成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雖然做為一個經營者非追求利潤不可,但是,透過企業的經營所希望實現的夢想卻不能沒有。經營者的夢想與使命感可以變成支持企業改革與進步最根本的力量,也是會成為企業永續生存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柳井正也把他23個管理原則歸納為8個要點,並給予每一個自主創業的企業家一些建議.那個八個原則是: 1. 將顧客放在第一:做為一個企業,你永遠要滿足永遠不會滿意的客戶的需求並且同時也要創造新客戶。譬如,蘋果的賈布斯可作為此一原則的代表人物。 2. 對社會做出貢獻:只追求盈利的公司無法生存,只有對我們的社會做出積極的改變,你才能經營一家健康的企業。 3. 保持樂觀向上:柳井正知道被動的員工給不了任何好處,反而創造未來的人會得到祝福。 4. 從失敗中學習:徹底分析成敗有關的信息是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唯一可以成功的方法就是不斷改變自己,不斷挑戰自己。 5. 關注細節:西方有句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但用柳井正自己的話說:細節裡你能看到上帝。他認為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即便是最小的部分也會不斷擴大。 6. 做你自己的批評家:最苛刻的評論家或許是光顧你生意的客戶,而且這樣的人一旦成為你的客戶之後,品牌忠誠度就會很高。所以你必須成為最挑剔自己的客戶。 7. 與世界建立連結:不管是UNIQLO還是ZARA,它們的成功都跟全球性息息相關。在當今的世界,所有人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 8. 顛覆與打破自己的框架:必須不斷的變化也是關鍵詞之一,我們要打破所謂的常識與慣例,如工業革命般改變對自己以及整個行業的概念。例如亞馬遜、阿里巴巴等企業是最好的例子。   以上就是柳井正給創業者的八個忠告,要是你正在考慮要創業,可以聽聽一個白手起家的成功者的建議。謝謝各位    

Continue Reading   >

商業話題

美國的「鼎泰瘋」

黃曦
/
美國
Christopher Stephen Arceo Burriss

  小籠包發源於上海,後來傳遍華人世界,衍生出各種不同風味,如雞肉、絲瓜蝦仁、松露、蟹粉,甚至咖哩、巧克力、紅豆。眾所周知,鼎泰豐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小籠包連鎖餐廳。鼎泰豐1958年成立於臺灣,開始時它只是一個零售食用油的商店,但是由於罐裝食用油的普及,鼎泰豐的創始人杨秉彝把這家商店轉成了一家賣小籠包的餐廳。幾十年之後,鼎泰豐的名聲慢慢地傳遍全台灣、甚至中國大陸、澳門、香港。   由於2010年鼎泰豐香港的分店之一獲得美食權威米其林一顆星的評鑑,不久就在世界各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鼎泰豐進軍海外市場,目前已經在亞洲如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韓國、到迪拜、甚至於英國、美國都開了分店。   美國的第一家分店是在洛杉磯開業的,經過20年,鼎泰豐在西岸的分店數量增加到12家,並在美國評分最高的中國餐廳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引起了美國人的關注,而且也使這家連鎖餐廳家喻戶曉。而我的題目之所以叫鼎泰”瘋”,顧名思義,就是美國人對這家餐廳很著迷。午餐和晚餐時,鼎泰豐總是人滿為患,起碼要等一個小時才吃得到。美國的中國餐館如此受歡迎是不尋常的,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事實上,不少的中國連鎖餐廳在美國都失敗了,譬如海底撈,但鼎泰豐成功的原因何在?   首先,亞洲移民的增加、美國人對中餐普遍好奇和欣賞,創造了地道中餐的市場,鼎泰豐就是抓住這個商機。雖然美國人對中餐好奇,但是還有一些飲食方式他們還沒習慣,不願意嘗試,比方說火鍋。但是,餃子、餛飩、這類似的美食很久以前就傳遍美國,因而美國人已經習慣了這種麵食。   其次,鼎泰豐與其他在美國的中國飯館有所不同。大部分的中國飯館都是提供外賣而已,因而算是比較底層,但是鼎泰豐有所不同,他們的連鎖店都在最高檔的購物中心裡面,也算是個高檔中國餐廳。在那邊用餐,讓客戶覺得高人一等,念念不忘。   最後的成功原因是因為這家公司本土化了,美國的鼎泰豐推出了炸豬排,更符合美國客戶的口味。 此外,他們調整食物的供應方式,例如將食物分為三道菜:開胃菜,主菜和甜點,這些都不是傳統的中國風格,而是西式的。   儘管鼎泰豐在美國的經驗還不到20年,但可算是已經成功了。對其他中國連鎖餐廳來說,鼎泰豐的成功是值得學習的。

Continue Reading   >

語言研究

貝貝因字母

The Baybayin Alphabet

林德松
/
美國
Conor Patrick Dunham

  菲律賓現在的語言情形跟中國很接近,也就是說,菲律賓各地區有很多不同的方言。至於在文字上,菲律賓裔以前擁有屬於自己特色的文字,然而因為菲律賓受西班牙統治的緣故,所以使用拼音文字,而不像中國的象形文字,但這個過程不是一两句話可以说清楚的。   按我的意見,所謂的菲律賓普通話,事實上,是指著群島北方的方言,管這種語言叫「他加錄語」,換一句話說,人民日常所說的語言就是他加錄語,以前管他加錄語的文字叫貝貝因字母。對這方面,恐怕我懂得不太徹底,但是简单地说,貝貝因字母是用古代印度的文字做基礎,古代印度跟東南亞有關係,所以梵文跟東南亞的文字一定也有關係,貝貝因和其他古代東南亞的語言都 用文字代表輔音,至於元音則沒有獨立的符號。   直到跟西方接觸為止,許多菲律賓人都能讀懂貝貝因字母,但是從 1521到1898年,菲律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為了跟本地人容易聯繫起見, 西班牙的傳教士提出用拉丁文字寫下「他加錄語」的意義,為了爭權奪利,階層高的菲律賓人也絕對贊成用拉丁文字,不過,如果菲律賓人早知道不用貝貝因字母會影響他們的民族認同,一定早就繼續使用了。簡單地說,其實拉丁文字對菲律賓人民的身份和認同並沒有幫助。   到目前為止,菲律賓把貝貝因字母完全取消,徹底改用拉丁文字,除非是專家才看得懂。 這個現象就好像有人覺得中國應該以拼音代替漢字,不過,貝貝因字母並未完全消失。在菲律賓,一方面使用貝貝因字母的人,以愛國主義者為主; 另一方面,為了保存藝術起見,貝貝因字母的紋身圖案很普遍,另外,貝貝因字母也用在菲律賓的護照上面。 雖然,不能否認使用拉丁文字對跟世界聯繫有幫助,不過,全球化的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Continue Reading   >

語言研究

老國音

Old National Pronunciation

馬光昊
/
美國
Andrew Darius Maxey

  先給老師、同學們請安,我是你們親愛的同學-馬光昊。我這一次選的題目跟我們現在講的語言有很深的關係,那就是「老國音」。   一般來説,從古代到清朝,所謂的「官話」這個詞,是指著官員在朝廷的時候所用的共同語言,每一個朝代的官話都不一樣,因爲那時候,官話一部份是用首都裏的方言,一部分是用古文做標準的語言,也就是説,新朝代有新首都,也有新官話。   可是從明朝開始,很多平民爲了出仕起見,開始學官話,因而明朝的官話(又叫做藍青官話),開始受到了平民的歡迎,官話區也開始發展了。由於明朝的首都位於南京,所以那個時代的官話,有一點像南京的方言,而偉大的滿族十七世紀解放了中國以後,大清的皇帝決定首都應該位於北京,官話又改變了,變成像北京的方言。   大清時代過後,官話越來越普遍,也被當作社交語言。中華民國治理中國以後,政府提倡統一語言,就發明一個國家社交語言標準:中華民國國語,也就是說,以這個語言爲主。   因為當中華民國的政府於民國2年建立了讀音統一會時,會講清朝官話的人還有不少人,所以委員會所印出來的國語語音標準(又叫做老國音),也很像北京話和清代官話。爲了漢字教育簡單化起見,他們也發明了一種拼音文字,就是「注音符號」, 可是讀音統一會的會員想要以國語來代表官話區所有的口音和官話的語言歷史,因此,他們所發明的注音第一版的發音,比我們現在用的注音符號更多,舉例來説,老國音除了有六個聲調以外,還有現代國語沒有的幾個發音。   十年多以後,即或很多人能夠掌握怎麽運用這個國音制度,但是大部分的人也認爲老國音聽起來非常不自然,都不滿意,所以,政府決定以比較自然的北京口音做國語的語音標準,這樣一來,就比老國音的制度更適合人們的要求了。民國21年,政府出版了「 新國音」 跟注音符號最新的版本,我們現在講的國語就是使用 「新國音」 的版本,你們不是覺得更合適嗎?  

Continue Reading   >

語言研究

日本文字

Japanese Characters

栗林由佳
/
日本
Yuka Kuribayashi

  講日本文字,一定要把漢字,平假名跟片假名分開講。 所以這次演講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份專門講漢字,第二部份專門講平假名跟片假名。   首先,我要談談日本文字。 所謂的日本文字,事實上,是指著我剛剛所說的那三種文字。 在日本人的生活上,這三種文字是混在一起使用的。那麼,使用的時候,有什麼分別呢?   簡單的說,日本人會用漢字來表示具體的意思,比方說,名詞跟動詞什麼的。 用平假名來表示助詞或是日本有特色的東西。用片假名來表示外來語。 為什麼日本人會用這三種文字呢? 是因為日本漢字是從中國來的文字,所以只有漢字,日本人不能完全表意。   根據日本語言專家的研究,日本漢字的歷史很長。有的學者說中國漢字在5世紀就傳到日本,可是當時,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於是日本文字也跟著發展起來了。但是,日本漢字跟中國人用的規範不一樣。嚴格的說,多數的日本漢字是跟台灣人用的繁體字很像,而有的漢字是跟簡體字一樣。 為什麼呢? 因為有的繁體字,對日本人來說,太難寫。所以日本人開始混用。 舉例來說,簡體字這個生詞,繁體字是“簡體字”,日本漢字卻是“簡体字” ; 簡體字是“简体字”。除此以外多數漢字的語音已經不一樣了。因為5世紀以前,日本沒有文字, 但是已經有自己語言的緣故。   一般來說,日本語言的聲調跟中文比起來,沒那麼多,所以有的漢字,對日本人來說,不能發音,只好改成拼音文字。 既然當時日本人已經使用自己發明的語言,加上漢字沒法子表意,因此日本人就發明了平假名。 對外國人來說,研究平假名很難。為什麼呢? 因為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一個一個的字沒有意思,只是表音文字。 這個原因就是我剛剛所講的,因為日本人用漢字當作主要的名詞跟動詞。 至於文法的部份,日本人有平假名。 那片假名呢? 簡單的說,片假名是日本的拼音文字。 9世紀以後,日本跟別的很多國家開始接觸,為了方便翻譯起見,日本人就創造了片假名。

Continue Reading   >

譯作賞析

你看你聽......用你的眼睛

What you see when you listen ... with your eyes | Elza Volonte | TEDxRiga

艾莎波蘭特

※觀看影片前,請先點選YouTube右下角齒輪,並選擇開啟中文字幕,謝謝! ※本影片之英中翻譯為 ICLP學生宋玉萍 (Sabrina Castle) 於孫雅玲老師指導「影片翻譯」課程中之作品。   你看你聽...用你的眼睛 | 艾莎波蘭特 | TEDx   艾莎很特別,雖然她不是失聰者,可是手語就是她的母語。她因父母失聰而有很特別的能力,就是同時瞭解兩個世界:一個用耳朵來聽的世界;另一個用眼睛來聽的世界。她對手語懷抱著無比的熱情。         Elza has an uncommon ability: sign language is her native tongue, though she is not deaf. Having been raised by deaf parents, she holds a unique perspective of being able to observe two worlds simultaneously: one, where listening is done with ears, and the other, where one listens with the eyes. She talks with her hands and does it ever so passionately.   艾莎是一位 CODA,指的是父母失聰但聽力正常的孩子。她的使命就是幫助兩個表面上不同的團體彼此瞭解。這兩個團體有不同的需求,但事實上它們卻有很多共同性。 她一開始先替家人做翻譯,後來在拉脫維亞聾協工作,現在她在拉脫維亞電視台翻譯動畫給失聰孩子看。         Elza represents a phenomenon called CODA — child of deaf adults and believes it is her mission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wo seemingly very different communities with different needs and to show how much they really have in common. She took her first steps as a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within her family. Later, she worked at the Latvian Association of the Deaf and now works at Latvian Television, interpreting cartoons for deaf children.   這次演講於 TEDx 會發表,其模式同於 TED 大會,由獨立當地社群主辦。請見此連結以了解更多:http://ted.com/tedx    This talk was given at a TEDx event using the TED conference format but independently organized by a local community. Learn more at https://www.ted.com/tedx   我的父母從來沒聽過我的聲音,但他們喜歡「看」我在車子裏唱歌;他們聽不到我最新的廣播訪問,但有其他 6 萬人聽到了,所以他們很自豪。訪問以後,我直接去看父母,把全部内容用手語翻譯給父母聼。怎麽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去聼。         My mum and dad have never heard my voice, but they like to see me singing in the car. They couldn't listen to my latest interview on the radio, but they were proud that other 60,000 people could. After the interview, I went straight to my parents and translated everything in sign language. It doesn't matter how you listen, all that matters is that you truly listen.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我從無聲世界學到的一些經驗。我父母出生時,聽力正常,我爸爸還記得玩小車子時,聽到它的聲音 - 轟!轟!轟!他開玩具車時的聲音,現在只留下來聲音的記憶。他三歲時患了肺炎,不得不吃藥醫治,可惜醫生救不了他的聽覺神經,所以他失去了聽力。         Today, I will share with you some lessons I have learned about listening from the deaf world. Both of my parents were born as hearing persons. My dad remembers playing with his toy car and the sounds it made -vroom, vroom, vroom! - as he was driving it. But all that's left now is the memory of the sound. He was three years old when he got sick with pneumonia. In order to cure the sickness, he was given medicine. Unfortunately, doctors could not save his auditory nerve, which caused his loss of ability to hear.   我媽媽的命運也差不多,她是早產兒,當時有人問她母親一個問題—對別人來説可能是個難題—但對她卻是個傷心的選擇:要救寶寶的性命還是聽力?外婆的選擇很清楚,她説:「我寧願她活著,以別的方式取代聽力,也不願她在我懷裏死去。」         My mother had a similar destiny. She was born prematurely. Her mother was then asked- what others would call a dilemma, but for her a heart-breaking choice - whether to save the life of her child or the ability to hear. Well, my granny's choice was clear; she said, "It's better she lives and hears in a different way rather than die in my arms."   我爸爸還記得玩小車子的聲音,但再也模仿不出來同樣的聲音,媽媽也是如此,他們都失去了日常生活中,我們習以為常的能力—聽力,因此這件事在父母與我的人生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So, my dad still remembers the sound of the driving car but can no longer make it himself. Neither does my mother. They both lost the most of what we are so used to in our daily lives: the ability to hear. And with that, it marked the life path of my parents and also mine.   我經歷了一般孩子不會有的體驗,讓我覺得自已很特別,然後我發現不僅是我,很多人跟我一樣是 CODAs,指的是父母失聰但聽力正常的孩子。我小時候先學怎麽寫「人工電子耳」,才學怎麽寫「房子」。         Knowing and experiencing all those things that a normal child does not have made me feel special among other kids. But then I realized I'm not alone, there are more of us, CODAs, or children of deaf adults. I was learning how to spell "cochlear implant" long before I mastered the word "house."   有一次,我父母帶我去逛街,我很喜歡一個很漂亮的小洋娃娃,媽媽要我幫她問價錢,當然沒問題,「不好意思,這個洋娃娃多少錢?」沒人回答。忽然,「天啊!那個孩子!這麼小但說話像大人一樣,你的父母應該很自豪!」       Once, my parents took me to a store where I saw a very little but beautiful doll I wanted. My mum, of course, asked me if I could help her to talk to the salesman. Of course, I did. "Sorry,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much that doll costs?"  Silence. And then, "Oh my! Look at that child! So little but so grown up; your parents must be very proud of you."   我必須承認,我很高興父母去哪裡總是帶著我,因為我可以替他們翻譯。事實上,對我們 CODAs 來説,這是很大的責任,我們有責任給父母傳達世界的聲音,我們嘗試翻譯鳥的歌聲,汽車引擎的聲音或是電話裏的服務小姐是否友善。         Well, I must admit I was very happy my parents dragged me everywhere they went so I could translate for them. It is, in truth, also a big responsibility for us, CODAs - we have to tell our parents what the world sounds like. We try to interpret the sound of a singing bird, the sound of a car engine, or whether the customer service lady is nice on the phone or not.   可以説,我選擇的職業是順理成章的,我成為一位手語翻譯者。我在 21 歲時,經過謹慎思考做了這個決定。我從三歲就開始翻譯,因為我記得從那時開始,我的手語就非常熟練。手語是我第二個母語或者説是「手母語」。        In some way, my career choice was almost inevitable; I became a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Although I made a conscious choice at age 21, I was doing this job since I was three years old. That's when I remember becoming fluent in sign language, my second mother tongue or rather mother hand.   我因父母失聰而學到很多。首先,我學會喜歡別人的眼睛。我特別喜歡眼神交流,原因何在?因為父母用眼睛聆聽。如果我要知道媽媽跟我說什麽,我得看著她的臉、她的手,聆聽她的感覺、語氣、「聲音」,我用目光發出一個清楚的訊息:「我很認真地在聽。」         Being raised by deaf parents taught me so many things. First, I learned to love other people's eyes; I adore to make eye contact. Why? Because they listen with eyes. If I want to know what my mum says to me, I must see her face, her hands, listen to her emotions, her voice, the sound she makes. And when I make an eye contact, I give a clear message: "I'm listening carefully."   你們知不知道我還喜歡做什麽?不透過言語而看懂人。因為人就像一本書,我們不必説出感受,但還可以被看懂。        And do you know what else I like to do? Read without words. You see, all of us are like books. We can be read without speaking out about how we feel or what we think.   有一次,我要去法院工作,一位聾人因殺人而被逮捕,法庭要進行審理。法官當然要宣讀被告的權利和義務,他很嚴格,所以我的翻譯也很嚴格。我很仔細觀察法官的動作是為了幫這個聾人瞭解情況的嚴重性。忽然,這個聾人不看著我的手語翻譯,反而環顧四周。        Once, while doing my job, I had to go to a court. A deaf person was arrested for murder, and the court reviewed the case. Of course, the judge read out the defendant'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nd he was very strict, so my interpreting was strict as well. I was concentrating on how the judge was acting, so I made clear to the deaf person how serious the situation is. Suddenly, the person I was translating to was not looking at me anymore but gazing around.   當然,我可以嘗試拉回他的注意力,但這表示我就不能專注於法官說的話。最後,這個聾人因殺人而被定罪了。那時,我的職責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這個聾人身上,我坐在法庭裏,陪審團的面前,他們會決定這個聾人的刑責,我需要全神貫注,因為我得看著他,傳達他的情緒,我必須感同身受才能在兩個世界間傳達正確的意思:無聲世界和有聲世界。         Of course, I could try to draw his attention back to me, but that would mean I'm not concentrating on what the judge says. The deaf person was finally arrested for murder; at that moment, my duty was to focus exclusively on the deaf man. Sitting in the court in front of all those people who decide what kind of punishment to order to a deaf criminal takes all of my attention because I must see him, I must express his emotions as if they were mine, in order to carry the correct message between two worlds: the deaf and the hearing.   還有他的肢體語言有助於我不誤譯,不感情用事,差不多像我以前做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我帶一位聾人去醫院,我們在排隊等候時,看著坐在那裏的人,臉上都帶著微笑討論著外面的天氣。後來,我們進了看診間。         And also his body language helped me not to get lost in translations and emotions. Like I almost did once.I had to take a deaf person to the doctor's. We waited in the line, we watched all those people sitting with a smile on their face, and we were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outside. Finally, we got into the examination room.   「你好,我叫艾莎,我是手語翻譯者。這是白芭,她是失聰者,今天我來幫助兩位溝通。」         "Hello, my name is Elza, I'm a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This is Baiba, she's deaf; so today, I will help you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經過一些標準問答之後,也驗血了。然後,醫生看著我,看著白芭,給她看些東西,才小聲告訴我:「她患了癌症,也許現在別告訴她。」        Standard questions were asked, blood sample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doctor looked at me, at Baiba, gave her something to read, and then whispered to me, "She has cancer, but maybe don't tell her now."    我完全不知道該説什麽,因為我的立場就是儘可能的中立,翻譯所有的對話,放下己見,所以我沒聽醫生的話,我告訴病人一切。有時,我必須夠勇敢來做對的事,也許不夠專業。        I was left speechless because my job was to take that situation as neutral as I could and interpret everything in the conversation, and, of course, put aside my own opinion, but I didn't. I told the patient everything. Yes, sometimes it takes me to be brave enough to do the right thing, though it may be unprofessional.   説起勇氣。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跟媽媽去買東西,我們搭公車,有一群孩子坐在公車的前座,過了一會兒,他們看到我和媽媽用手語交談,又過了一會兒,他們玩笑似地模仿我們的手語,可是他們完全比錯了,他們看起來像在耍寶,然後我很勇敢走過去提供協助:「嗨!也許我可以教你們正確的手語,以後,你們就可以跟真的聾人説話。」這些孩子大吃一驚,啞口無言。         Talking about braveness, on a warm spring day, I went to the store with my mum. We took a bus, and in the front seats of the bus, there were a bunch of kids. After a few seconds, they noticed that me and my mum are using sign language. After another few seconds, they tried to copy it, like they were mocking it, but it was really wrong. So, yes, you can be a clown, but I was brave enough to go to them and offer to help."Hey, perhaps I may help you how to use the sign language so one day you could speak to real deaf people." The children were shocked and unable to utter a word.   現在,我要教大家一些手語,首先我需要一位志願者。有沒有人?啊!很好!        And now, I wish to teach you something, but first I need a volunteer. Anyone? Oh, great!   觀衆:我來。         Haralds Burkovskis: “I will.”   艾莎:非常好!請看著我,跟我做:「嗨!大家好。很高興認識你。」你做得不錯,再來一次。    Elza Volonte: “Great. (Applause) Please, watch me and repeat after me. “Hello. Everybody, everybody ...Nice to meet you.” You're doing really great. Let's repeat.   觀衆:再一次嗎?         HB: “Should I repeat?”   艾莎:當然。「嗨!你好,很高興認識你!」很好,只有一點,手語「你」不是 「走開」。所以下一次你碰到一位失聰者,勇敢地跟他們説話,特別注意他們的肢體語言,與他們眼神交流,用心去聼。謝謝大家!        EV: Yes, of course. “Hello. Nice to meet you.” Great, except for one thing - the sign "you," not "go away." So, the next time when you meet a deaf person, be brave, talk to them! Pay very close attention to their body language and eye contact, and try to truly listen. Thank you.

Continue Reading   >

所史新聞

龍舟賽遇雨保平安 史丹福輸得很冤枉

Rain Improves Safety at Dragon Boat Racing Competition Cheerleading Team Changed Costumes Daily Stanford Defeated Unjustly

楊建康
/
臺灣
/
中央日報
Yang Jian-Kang

  龍舟賽巧遇下雨,對觀眾和選手而言,或多或少都感到不太方便,但是對主辦單位來說,卻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為選手的安全因此有了保障。   大會總幹事周得福指出,如果不下雨的話,淡水河比賽場地每天上午十時起,都會吹起強勁的西南風,一不小心就有翻船的可能。二十日開光典禮後,就有三艘龍舟在練習時不慎翻船。   大會為加強安全及水上救生措施,特別請水上警察及台北市消防大隊,增派了多名幹練救生員及多艘巡邏艇與救生艇,這兩天因河面風平浪靜,全未派上用場。   在水面龍舟競渡展開激烈競爭的同時,岸上的啦啦隊也有極為精彩的演出。   由鋼鐵男兒組成的陸軍啦啦隊,在小型軍樂隊的引導下,時而表演柔性的輕鬆歌舞,時而表演剛性的唱歌答數,他們整齊畫一的動作和良好的軍紀,獲得一致讚揚。   稻江商職啦啦隊不僅每天變換服裝,而且她們的表演也與眾不同。這支隊伍選擇的歌曲多半是青年學生最喜愛的「民歌」,表演時,個個臉上掛著可親的笑容,邊唱邊跳,最受青年觀眾喜愛。   參加國際組比賽的史丹福中心隊,是由各國來華的學生組成,陣中男女各半,是一支志在參加的隊伍。   他們在首日的比賽中,因不諳規則而敗給了香港拯溺總會隊。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領先的拯溺總會隊因舵手失誤,龍頭轉向,史丹福後來居上,不料在奪標時,史丹福隊也因龍頭方向偏差,未能奪得標旗,當時大會播音員也為該隊緊張,一直用麥克風喊著:「沒有奪標沒關係,可以船尾通過的時間計算成績。」   可惜史丹福隊沒有聽清楚,一心一意將龍舟倒航,使奪標手能順利奪標。就在史丹福隊龍首接近標旗時,香港拯溺總會隊也終於調整方向,以全速向標旗航進,再度後來居上,贏得了艱苦的一仗。(本報記者楊建康)      When it happened to rain during the dragon boat racing competition, the spectators and athletes were inconvenienced. However, to the event organizers, it was great news because the safety of the athletes was reinforced.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s Secretary-General Zhou De-Fu pointed out, when it does not rain, a strong southwest wind always blows on the Tamsui River starting from 10 am. If the competitors are not careful, it is easy for boats to overturn. Since the opening ceremony on the 20th, three dragon boats have already overturned during practice.    To reinforce safety and water rescue measures,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asked the water rescue unit and Taipei City firefighters to assign more lifesaving personnel, patrol boats, and lifeboats. But these past two days, because the water was calm, they were not used.    At the same time that the dragon boats were competing fiercely on the water, the cheerleading team gave a wonderful performance on shore.    One of the cheerleading team was made up of military men accompanied by a small marching band. They performed songs and dances as well as chanted cheers. Their precise movements and military discipline received unanimous praise.    The Daojiang Business cheerleading team not only changed their costumes every day, but also their routine. Most of the songs selected by the team were folk songs favored by young people. The cheerleaders' smiles never faded as they sang and danced, and they were the most popular with the younger audience.    The Stanford Center team in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was made up of student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with an equal number of male and female members. They were a team that participated for the experience rather than a prize.    On the first day of competition, they were defeated by the Hong Kong Life Saving Society team because they were unfamiliar with the rules. The situation unfolded as follows: the Hong Kong Life Saving Society was in the lead at first, but because their steersman made a mistake, their boat changed direction, thus allowing Stanford to overtake the lead. But when they had to grab the winning flag, Stanford's prow was in the wrong direction, and they missed the flag. The sports meet announcer was also anxious for the team, continuously using the microphone to shout: "The winning flag is not important; the time the boat stern crosses the finish line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core."    It's a pity that the Stanford team did not hear the announcer clearly. They concentrated on paddling backwards so they could grab the flag. Just as Stanford's boat was approaching the winning flag, the Hong Kong Life Saving Society finally adjusted their direction and paddled at full speed towards their winning flag, again taking the lead and ultimately winning the difficult race. (Central Daily News reporter Yang Jian-Kang) [June 25, 1982 / Central Daily News / Page 3] Translated by Nancy Yung Hua Ng Tam(伍詠華) Edited by Sabrina Castle(宋玉萍)and  邱筱涵

Continue Reading   >

生活隨筆

福瑞學官話 

Geoffrey Studies Mandarin

范福瑞
/
美國
Geoffrey Leigh Fella

  諸位好! 我今天的演講以「福瑞學官話」爲題,跟大家聊聊我個人學語言的經驗。   我直接承認好了,我原來是因爲希望吸引一個女孩注意的緣故,因此上高中時,學起了國語。何謂「國語」呢?我當時並不知道,中國的語言並非都是國語,而國語只是中國的語言之一,再説,我追求的對象雖然是華裔美國人,但是也不懂任何中國語言,甚至於連她父母也只會說粵語!不過我將此經驗當作我學國語的動力,使我不斷地學習!到國中畢業爲止,我從來沒想到自己有機會學中國語言,也就是說,對當時的我來說,除非我有機會認識那個女孩,要不然我不會開始學習國語!   從大學畢業之後,我先搭直飛到中國的飛機,然後經過朋友的介紹在浙江紹興教英語。學語言有不同的方法,就學國語而論,我發現跟朋友常常聊天,可以使我的中文達到流利的程度,我住的是浙江,浙江人對彼此說的話不一定能了解,可見浙江有各種各樣的方言,一般人把這些方言合起來叫做吳語或者浙江話,換句話說,人們管浙江的方言叫吳語。雖然吳語區的面積只佔漢語區的十分之一,但是此區的人口也不少。   説到這裏,諸位都知道我們常把「方言」這個詞翻譯成「dialect」,我這次演講要將方言跟dialect分開講。根據我所瞭解的,方言跟dialect不是指著一件東西,我個人認爲,方言這個詞的意思專門講某個地區的語言,爲了達到統一國家的政治目的起見,政府把國家領土內的語言叫做方言,換句話説,方言這個詞強調某種語言是在某個國家領土内所講的話,只要是在國内講的語言就算是方言,因此有些語言學家認為藏語或蒙古語都是中國的方言。至於dialect這個詞,是指著語言語音的形式,不管語言是在哪裏説的話,只要能彼此瞭解,就能説是dialect。可是中國的方言可分成八至十一種,多半算不能彼此瞭解。以吳語爲例,即或你跟鄰近城市的人講話,也不能彼此聽懂,我個人認為,方言的意思跟dialect差得很遠。   話説回來,在浙江跟朋友聊天的話題都不夠嚴肅,也有許多得迴避的話題,至於我國語進步的速度可以說有點兒緩慢,因此這次來臺灣再繼續學習國語。簡單地說,在ICLP上課較適合我,反過來説,要是我不在ICLP學習,我的中文就不能快速地進步!

Continue Reading   >

生活隨筆

我被確診的一種疾病

The Disease I Was Diagnosed With

鍾思華
/
美國
/
ICLP第3級
Jennifer Jean Reynolds-Strange

    兩年以前,我必須去醫院,因為我有另一塊腎結石得拿掉。對年輕人來說,有腎結石真可以說是「不多可得」的。 其實這種腎結石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形成,但我卻一年中發生兩次了。第一次醫生告訴我說別擔心,沒什麼關係,這樣的毛病不會再發生,只要多喝水,別吃很多鹽就好了。第二次她卻說我建議妳看腎臟科的專醫,之前是誤診。就此我去哥大醫院,當時我並不知道身體會變得更糟。   看過腎臟科醫生以後,她建議我們等待,然後再看看這塊腎結石是否會自行排出身體。一個星期過去了,我排出了三塊結石,但突然有一次還很疼,我又生病了,於是再去看醫生。醫生說我需要做電腦斷層掃描,因為她還擔心我的腎臟還有很多腎結石。其實我不僅有更多的腎結石,而且有一塊太大了,我不能自己排出。除此以外,也造成了劇烈疼痛感和感染的問題。我的醫生最後決定幫我動手術了。手術後,我不再疼,也恢復健康了。我健康的生活回來了。我也有能力做我以前喜歡做的每件事。後來醫生再幫我進行醫學檢查跟診斷的時候,我又遇到新的問題了。那就是我應該怎麼做才能健康。他們幫我驗血,尿,和做了三個超聲波檢查,在2個月以後醫生終於找到我的病因了,那就是高鈣尿症。他們沒有為我治療什麼,就只建議我吃藥和特殊飲食。   高鈣尿症何許症也?即尿鈣排泄過多的一種病,是腎結石疾病最常見的一種,也是一種遺傳疾病。我爺爺有,但是他從未被診斷過。現在我每天得吃藥,是由於醫學證實,高鈣結石形成者的平均骨密度低於與年齡和性別匹配的非結石形成者,相當危險。此外,與正常鈣尿症患者相比,高鈣尿症患者的骨密度平均比他們降低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這藥使我的血壓降低,也會令我頭暈。   說實話,我不知道被確診後應該高興不高興。高興的是,一方面我可以預防得到腎臟病,難過的是,每次我跟朋友去吃飯或去酒吧時,我都必須記住所有飲食規則以及不遵循它們的後果。我感覺生活在倖存之間,我希望有一天能找到平衡點。

Continue Reading   >

生活隨筆

我的染髮經驗

My Hair Dyeing Experience

孫曉安
/
美國
Aleksander Clarke Sas

  幾個禮拜前,我曾經給大家概括地說了這個故事,但是因為我前天沒有想出其他題目來的緣故,所以,我決定詳細地講講我在北京最難過的經驗,那是什麼呢?那就是我染髮的經驗。   要是大家認為我所說的內容很好笑的話,我下個週一將在「23酒吧」表演笑話,原因在於參與這個活動以後,我就可以得到一瓶免費的啤酒。   過去兩年,有個朋友曾經告訴我,金色頭髮應該很適合我,其實不然! 不過,可惜我染髮以後才發現這件事。聽了這句話的一個月後,我厭倦了那些管我叫「南瓜」的人。於是,我的朋友帶著我去一家國際賓館裡的理髮店染髮,由於我那個時候擔心自己是否能 跟當地的理髮師以中文溝通,因此,我很開心能找到這樣的地方。   我一進去就發現我需要爬七層樓的樓梯,覺得有點兒奇怪,我開始懷疑這不是一家真正的理髮店,而只是一間小房間,可是我剛爬完了七層樓,實在也懶得再下樓了。門打開以後,我看見理髮師是外國人,因此,我對這裡的第一印象,感覺很有希望,但是,我對這裡的第二印象卻是恐懼,原因在於我馬上發現理髮師都是說法語的非洲人。   我倒是早就知道了那一天會發生困難,所謂在北京的經驗,其實就是這樣。   我這次染髮以後,照鏡子看我發光的頭髮,紫色的頭髮看起來好像霓虹燈一樣。這時候我們在理髮店裡聽到一陣奇怪的聲音,原來是六個警察突然進來了,他們對現場所有的外國人都經過徹底的調查,讓大家把護照、簽證等等,拿過來給警察看。因為我沒想到應該帶護照去理髮店的緣故,結果我很快就被捕了,一個小時以後,我接待家庭的媽媽就帶著我的護照來跟警察談話,可是她一看到我,就開始笑我,公安檢查完了,離開了理髮店,可是我並沒看到他們已經走了。當時我還在照鏡子,理髮師不能把我的頭髮變成棕色,不過,他給了我兩個選擇:一是可以剃光我的頭髮;二是把頭髮顏色染黑。這個問題就像當和尚或者歹徒是不容易決定的,那兩個情況對我來說,都是一場惡夢。   最後,過了七個小時之後,我離開了,那時,我的頭髮是黑的,而我的臉是紅的。

Continue Reading   >

專業報告

究竟誰才是中國人?    

Who Exactly is Still Chinese?

鄒心怡
/
美國
/
ICLP第5級
Nicky Zou

※本文為2018夏季領航班學生所撰寫之期末專業報告   在17世紀初,為了找工作,數以萬計的福建和廣東人從中國移民到臺灣。從此,福建的文化和語言日積月累地就形成了臺灣當今的文化。 在研究福建人對臺灣影響力的過程中,我發現中國政府和臺灣政府之間的衝突,兩者曾經對臺灣人的根源進行過辯論。臺灣政府認為大部分的臺灣人不只是漢人,而且還包括原住民,因此他們成為自己的種族,就是臺灣人。 然而,中國政府認為臺灣人就是漢人,其原因有二,第一是無論目前的臺灣人成為哪個種族,他們還是福建移民的後代;第二個原因是,中國政府相信臺灣的原住民原本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後來才移民到臺灣的,無論是否有漢人的根源,臺灣人還是中國人。我覺得臺灣人的基本來源在政治上具有影響力,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因此,我把原來的話題重點換成討論中國人應該是來自哪個省份。   臺灣和中國的緊張關係已經超過約一個世紀了,而且是一個水火不容的關係。 有些國家認為中國大陸是真正的中國,也有一些國家認為臺灣才是真正的中國。 儘管1895年是臺灣和中國最後一次處於某個政府的統治下,但是從1949年到今天,中國還是一直宣稱臺灣是他們的領域。1949這一年,內戰結束以後,臺灣就脫離了跟中國的關係,從此中國發誓奪回臺灣,是唯一重要的事,使用什麼手段卻是無關緊要的。   面對這種暴力威脅的時候,臺灣開始強調自己的獨立性,為了擴大臺灣和中國之間的距離,臺灣開始強調原住民的根源,與此同時,對來自中國的根源低調處理。 近幾年,臺灣政府提高了原住民的生活水準、醫療保險和受教育的權利,學校的課程也加入了原住民的歷史,博物館也經常有本省人的文化歷史展覽,在議會裡的議員人數從4位原住民增加到10位。對於這些舉動,臺灣受到了一些專家的批評,他們認為促進本省人的文化歷史,簡直只為了堅持臺灣人的民族主義罷了,認為是在作踐自我的文化價值;其他的專家則認為促進原住民的文化歷史,是抵抗漢化的唯一方法。就在這時候,中國偷偷地請臺灣的原住民到大陸,鼓勵他們發表自己是在中國大陸少數民族的一個根,而原住民常會拒絕,並隱藏在臺灣政府的庇護下。   有一項理論表示,所有南島民族都是來自臺灣的,南島民族國家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亞太地區的人民。 根據史料的記載, 4000多年前,這些南島人民從臺灣往南方遷徙,先去菲律賓,然後延伸到印尼、馬達加斯加、夏威夷、紐西蘭等國家。   去年末中國政府在福建設立了一家研究所,是為了專門研究南島民族人民的來源,這家研究所的中文翻譯是「國際研究中心南島民族考古組」, 根據新提出的真憑實據,南島民族的起源不是臺灣,而是起源自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在keqiutou遺跡附近,這個研究所的研究者和考古學家在此地發現了一些出土文物,跟臺灣大盆坑遺跡的出土文物相似,直到現在,大盆坑流域始終都被認為是南島民族的故鄉,依據 這項憑證,支持南島民族7千多年前,是從中國大陸走到臺灣海峽,才移民到臺灣的。   這項憑證可以說是更加鞏固了中國的立場,如果漢人和南島人民兩者都算是中國人,那就消弱了臺灣所持的立場,若是臺灣政府持續以原住民的歷史文化來強調臺灣的獨特性,那就算是不可理喻了。但是抱著存而不論的概念,使得這項憑證促使中國進一步擴大其領域,也成為中國政府聲稱所有亞太人民都是中國人的依據。    這種情況令我感到疑惑的是,為什麼中國人這麼重視民族的根源呢?到底誰才是中國人呢?中國一直認為所有的漢人都是中國人,其他國家卻不會抱著跟中國一樣的後裔觀念,英國從不把澳洲人和美國人當成英國人,但是從中國人的角度著眼,無論你在多遙遠的地方出生,或是你會不會說中文,或者你是否受到中國觀念的影響,只要你是中國人的後裔,你就是中國人了! 這種看法也可能造成實際上的衝突,舉例說明,中國第一個華裔美國大使,因為維護美國的利益而受到中國大眾媒體的批評,他僅僅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但是在中國人所公認的價值標準下,中國記者把他描繪成一個漢奸,提醒他記住血管裡流的是中國人的血, 他們確實無法接受這位華裔美國人,對中國沒有什麼責任感。 雖然中國人有「血濃於水」 的觀念,意思就是親人比其他人來得重要,這本來就是人之常情,但是中國大陸推崇所有漢人的忠心是另外一回事。    關於「到底誰是中國人?」這個問題,中國還有一些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在政治上是一個平等的中國公民,但是在實際上,他們並沒有受到相對公平的待遇。中國人對少數民族的文化表現,抱著歧視的態度,在新疆,維吾爾族的男性不可以把鬍子留長,一定得剪;西藏人和維吾爾人常常會被飯館排斥,因為他們的身份證上有種族的分別。 一位西藏先生說:「他們以為我們是野人!」,因為這個根深蒂固的成見,少數民族常感到毫無反抗的餘地。 目前,中國社會有一些人抗議少數民族所受到的虐待,但畢竟不是多數,可能是因為擔心支持分離主義,但是以我看來,目前的情況已經造成分離主義了! 中國一次又一次地忽視本地中國人的權利,卻立即歡迎海歸的漢人,這些海歸的漢人比少數民族更容易得到工作簽證,更有助於申請大學,導致中國漢人完全抱著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    究竟誰才是中國人呢?在我看來,中國很喜歡融合不同民族, 他們曾經宣稱日本人、韓國人、西藏人、蒙古人、越南人、臺灣人等等都是起源自中國,但是這些民族是否能受到平等待遇,僅僅只是以是否為漢人作為依據,目前的中國只想統治臺灣罷了!    在演講開始時,我曾提出大陸和臺灣曾經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而強調臺灣人的種族分類,一方面堅持臺灣人是具有獨到之處的民族,另一方面則堅持臺灣人的根源是來自中國大陸。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分析,只有漢人才會把種族分類當作是否擁有主權的依據。 臺灣人是否是漢人,其實是無關緊要的,中國大陸應該瞭解到,外來的漢人對中國不一定有責任感,與其把種族的關係視為政治上唯一重要的事,不如把重點放在愈來愈有發展的全球策略上。 

Continue Reading   >

成果發表

美國的平權法案

歐陽美蘭
/
美國
Kelsey Danielle Owyang

※本影片為歐陽美蘭(ICLP第7級)同學於2018年秋季班之成果發表作品。

Continue Reading   >

成果發表

英語在亞洲的地位

林德松
/
美國
Conor Patrick Dunham

※本影片為林德松同學於2018年秋季班之成果發表作品。

Continue Reading   >

參訪拾穂

12月來訪貴賓

ICLP電子報編輯小組
/
臺灣
ICLP Editorial Board

2018年12月5日(週三) 義大利羅馬第三大學Rosa Lombardi教授蒞臨參訪。

Continue Reading   >

最新消息

2019. 01. 31

12:10-16:00, R447 春節餐會及年節文化活動

2019. 01. 25

12:10-13:00, R447 專題演講 - 華人怎麼過春節

15:00出發 逛年貨大街 

2019. 01. 23

12:10-13:00, R447 教師工作坊(二) - 新聞教學的原理原則 - 陳欣均、黃傳娟老師

2019. 01. 16

11:00-12:00 明德暑校校長暨Williams College 張曼蓀教授參訪

 

2019. 01. 16

12:10-13:00, R447 教師工作坊(一) - 論中文作為第二語言中高級課程中的寫作指導 - 張曼蓀教授
 

2019. 01. 11

12:10-13:00, R447 法國文化日

2019. 01. 04

12:10-13:00, R429 新進教師核心課程備課會議(二)

2019. 01. 03

12:10-13:00, R429 新進教師核心課程備課會議(一)

2019. 01. 02

開學日 12:10-13:00, R447 - 新生說明會

近期期刊

265

Nov. 1. 2024

264

Oct. 1. 2024

263

Sep. 1. 2024

262

Aug. 1. 2024

261

Jul.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