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視角

莫言與中國的「諾貝爾情結」

Mo Yan and China's Nobel Prize Complex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中央電視台中斷播出國家規劃來宣布這個好消息。一個多世紀以來,儘管文壇曾出現了許多名作家如魯迅、茅盾、沈從文、張愛玲等等,中國卻從未贏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而,這件事後來被稱為中國的「諾貝爾情結」。

  舉例來說,1937年賽珍珠憑藉著描寫中國的書而獲獎,雖然她在中國浙江長大,但到底是美國人,其作品被中國作家認為不是中國人生活的準確寫照。後來,2000年高行健獲獎時,他已經在法國生活了,許多他的戲劇和故事作品因有爭議而早已被中國禁止,因此政府認為這是諾貝爾委員會侮辱中國的政治決定。更糟糕的是,2010年作家和人權活動家劉曉波在監獄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而該獲獎作品從負面的角度描寫了中國共產黨,所以被認為是一種侮辱。從共產黨的觀點來看,莫言的獲獎是一個巨大的成就,因為標誌著首次,一個作為中國一部分的作家贏得了此獎,代表國際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中共。

  莫言在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開始他的政治生涯,從那時起他在共產黨裡的地位提高了,目前是中國作家協會的副主席。莫言獲(得諾)獎的時候,由於他跟共產黨密切的關係,非常多的中國政治異議人士和外國作家,文學評論家、記者,甚至連漢學家都批評他,比如說薩爾曼·魯西迪管莫言叫一個「共產黨的奴隸」。在我看來,儘管莫言的成功跟其緊密的職業生涯是分不開的,但他的作品也呈現出共產黨統治下各種各樣的中國生活故事。

  譬如說,《紅高粱》展示了共產黨對高密東北鄉普通百姓的暴力和冷漠, 甚至於暗示在文革期間的生活遠不如國民黨時期。我個人最喜愛的作品, 《天堂蒜薹之歌》,講述了對腐敗官員的抗議,原作於1989年後被取締。站在莫言自己的觀點來看,如果你想接觸他的作品,應該從《生死疲勞》開始。他的史詩故事跨從1950年起描寫了五十來的痛苦和恐怖。而他近期的小說《蛙》,則反映一些獨生子女政策最可怕的影響。莫言的作品在管理審查的範圍內以書面寫作的形式在思想和傳遞訊息之間取得平衡,同時還觸及了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因此,根據我的觀點,莫言並不是共產黨的奴隸。

 

近期期刊

258

Apr. 1. 2024

257

Mar. 1. 2024

256

Feb. 1. 2024

255

Jan. 1. 2024

254

Dec. 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