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I
C
L
P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26
Aug. 2. 2021
SCROLL

我見我思

取消文化

Cancel Culture

黃金先生

焦點特稿

在獨特之處遇見獨一無二的緣分:高維泓所長卸任特訪

A Feature Interview with Director Wei-Hong Kao: A Unique Relationship Found in a Special Place

龍雅各
/
美國
James Russell Peterson

龍雅各(以下簡稱龍):能否請高所長談一談跟ICLP的緣分? 高所長(以下簡稱高):我是在 2015 年加入 ICLP 這個團隊,當時是擔任副所長,但在 2010 年擔任語文中心外語組組長時,就跟當時的中心主任徐富昌教授和 ICLP 前所長梁欣榮教授一起到波士頓參加全美外語教學年會(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簡稱 ACTFL),當時陳立元老師也是同行之一。後來幾年也常從外文系同事聽說關於 ICLP 的事情,可以說還沒正式來所上服務時,就「被」做了許多功課。上任後不久,正逢 ICLP 舉辦成立五十五週年紀念活動及所史展,見到 ICLP 前身史丹佛中心的歷任所長與執行長,如丁愛博(Albert E. Dien)、范力沛(Lyman P. Van Slyke)、史威廉(William M. Speidel)、杜爾文(James E. Dew)、奚如谷(Stephen H. West)、鄧守信、周質平、淩志韞等教授,也參與訪談多位早期的老師如張周慧強、蔣勳、馬國光、張曉風等。他們很慷慨的分享當時在工作的經驗與回憶,也給我和當時擔任所長的邱錦榮教授許多回饋。能夠和這些前輩產生「連結」,讓我覺得跟 ICLP 有某種特殊的緣份,才能在同一個時空裡跟這麼多「前行者」交會。。   2010 年 11 月時任語文中心外語組組長的高維泓(右)與中心主任徐富昌教授(中),及前 ICLP 所長梁欣榮教授共赴波士頓參加 ACTFL 年會。   龍:您擔任所長期間有沒有什麼難忘的人事物? 高:難忘的人事物很多,大部分是開心的事。比如有一次我正要下樓離開 ICLP,有一位外籍老先生緩緩地走上來。我問他要找誰?他說他五十多年前是史丹佛中心的學生(Class of 1967-8),想要再回來看看。這位李文(Gorden Levine)校友年輕時是駐台的美軍,因為很喜歡台灣的風景,所以回美國之後又申請到史丹佛中心學中文,後來他也成為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Duluth 地理系的教授。因為想念台灣,退休後的他很想舊地重遊。隔年他再來台,我們就邀請他與同學們分享「我在臺灣的日子」,展示他五十多年前在台灣所拍的照片。另外還有一對校友夫婦在ICLP拍婚紗,男生是美籍華裔,女生是日本人,他們在ICLP學中文認識後共結連理。我對ICLP的各國文化日也很難忘,比方紐西蘭、澳洲、波蘭、法國、挪威、德國日等,同學們不只介紹自己的國家,還親手做出家鄉美食,好吃又好玩。   龍:您在擔任所長期間,曾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許多困難與挑戰,能不能請您談談? 高:疫情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但團結就是力量,老師們都很熱心提出各種建議,也願意嘗試新的技術或上課模式。一方面 ICLP 在疫情尚未發生的前兩年,就已經開始投資發展當時還不多見的遠距線上教學,因此累積了不少實務經驗。疫情發生時,在教務老師及行政同仁的協助下,我們立刻就能全面轉換成線上課,而不至流失太多學生。老師們面對困難時保持正向、願意互相幫忙,也是很重要關鍵。另一方面,疫情這段期間老師分組編寫全新教材,也是一種化危機為轉機的方式。這一年多來,ICLP已經陸續修訂和新寫出十幾本中級到高級的教材,比方編修《中華文化叢談》、新聞教材、成語故事、電視劇賞析、臺灣文學選讀、臺灣導演電影評析、史記選讀、文言傳記等,讓所上的教材更加充實。希望不久的將來可以透過臺大出版中心銷售繁簡體版,讓海內外有興趣的華語老師可以使用。   龍:您對ICLP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期待? 高:ICLP 有一套獨一無二的領說式教學法,對提昇學生口語能力非常有效率,這部份應該繼續發展與傳承。我們也鼓勵老師強化各方面的知能,不只會教語言,也充實各領域的知識,因為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老師需要能跟他們產生更高層次的交流,上課才會更有趣。我也希望 ICLP 能持續進步,隨時掌握新的科技與媒體,也願意實驗新的教學方法,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最後希望大家全力支持新任所長吳雅鳳教授,相信在她的帶領下,ICLP會更上層樓,讓更多線上與實體課的學生都能滿載而歸。

Continue Reading   >

醫療衛生

如何為民造福

How to Create Benefits for the People

王之友
/
美國
Kenny Yo Wang
ICLP第5級

  在《實用中醫漢語精讀篇》中,我們學到了李東垣(西元1118~1251)對中醫的貢獻,他最受人尊敬之處就是他為民造福而從來不計較金錢。 在他那個時代,有一種流行病叫「大頭瘟」,患病的人非常痛苦,而醫生卻一直找不出適當的治療方法。 李東垣廢寢忘食地研究醫書,並累積了許多臨床經驗,終於研究出一種新療法。 這時候,有人建議李東垣藉著這個藥方來賺大錢,但他並沒這麼做,反而是把藥方刻在一塊木牌上,放到熱鬧的集市去,讓需要的民眾都可以來抄寫。 李東垣說:「作為一名醫生,就應該為百姓解除痛苦。」從此,這句話就成了李東垣的名言,大家都認為他有高尚醫德,而他也成為中國名醫的象徵。   從歷史上的角度來看,李東垣的行為的確是善良的。 不過,因為現代的社會千變萬化,而且越來越複雜,想要追求這種「高尚醫德」談何容易。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現在全球正面臨的Covid-19疫情,疫苗分配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到目前為止,只有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的人民能接種疫苗,一般百姓都認為這是不平等的。 而根據高尚醫德的標準,疫苗也應該是先分配去情況最緊急的國家。 因此許多國家,包括印度,南非等,都呼籲世界貿易組織(WTO)應該取消對於Covid-19疫苗的專利保護。 令人驚訝的是,5月5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宣佈他支持這種開放疫苗配方專利的政策。   雖然在理論上,若這些公司接受各國政府開放該配方專利的政策,全球的疫苗生產就會快速地進行,但事實上這問題不是那麼簡單。 有一位法律學家大衛•卡珀斯(David Kappos)認為,問題的核心在於世界疫苗總數不足,而且開放配方不會增加疫苗數量。 這是因為生產新冠病毒的疫苗的過程很複雜,西北大學管理系教授克雷格•加思韋特(Craig Garthwaith)告訴紐約時報:「大家都以為自己可以像讀起司蛋糕食譜一樣,輕鬆地讀一份疫苗配方,然後就能做出這個蛋糕。其實,你真的應該請求輝瑞或莫德納提供説明。」不過,這些藥廠根本就強烈地反對此一取消配方專利的建議。   也有些醫學專家覺得,這種政策會削弱人們對於未來疫情的應變能力。 因為如果世界貿易組織不願意保護這些公司的配方專利,將來他們可能不願意繼續研發藥物。 如果藥廠不願意研究新的藥物,將來無數人命也可能會因此而被傷害。 若我們希望堅持「高尚醫德」,那麼哪個決定才是正確的?   除了分配疫苗、開放配方專利的問題以外,在醫學領域里還有許多複雜的道德問題。 譬如說,若有一位病人被醫生診斷為癌症末期,病人說他寧可安樂死也不想接受痛苦的治療,那麼他的醫生應不應該接受? 無論是中醫或西醫,想要當一位為民造福的醫生,常常必須面對非常困難的選擇。

Continue Reading   >

醫療衛生

食療在醫學上的運用

The Application of Food Therapy in Medical Studies

金風勇
/
美國
Jessica Trinh
ICLP第4級

  大家好,我叫金風勇。今天我要談談食療在醫學上的運用。 這個題目的範圍很廣,再加上時間有限,所以我只能扼要地給大家介紹。為了簡單起見,我把我的演講分成三個部分:第一、說明何謂「食療」?第二、說明食療在醫學上的好處。第三、說明醫生如何運用食療來幫助病人。我希望演講完,大家都能大概地了解這個在美國越來越流行的醫療方法。   首先,所謂食療就是一種以飲食來醫治疾病的方法。也就是說,由一位專家幫助病人一步一步地改善他們的飲食習慣,恢復身體健康。對提倡食療的醫生來說,食物跟藥的重要性沒有多大的分別。   其次,我要談談運用食療的好處。根據統計,因為美國人的飲食多半以速食為主的緣故,從2017年到2018年,美國患肥胖症的成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除非他們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多運動等等,要不然將來可能引發其他更嚴重的病,比方說糖尿病、高血壓,甚至於心血管疾病。換一句話說,如果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就能控制肥胖症。除此以外,不論什麼疾病,醫生都會建議病人慢慢地改變飲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可見,食療的用途很廣。   最後,我就談談現代較常見的食療方式。拿有癲癇的孩子來說,如果醫生開的藥對他們沒有用,那怎麼辦? 在這個情形之下,父母一定會很緊張,不知道怎麼幫助他們的孩子。 幸虧,從1920年起,有一些醫生發現,隨著慢慢減少這些孩子所吃的碳水化合物,他們癲癇發作的次數跟著減少了,甚至於有百分之十的孩子從此不再發作。可見,食療既簡單又有效。現在很流行的生酮飲食,也就是不吃碳水化合物,只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的飲食方法就是從這個研究開始的。當然,所謂的生酮飲食跟癲癇的食療很不一樣,至於對人到底有沒有好處,就不在我現在討論的範圍裡了。   另外,拿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來做例子,這類病人如果能多吃素食或是多吃含有魚油 的食物,關節的疼痛也能慢慢地獲得改善。對病人的心臟和結腸也有很多好處。   可惜因為時間的關係,我今天就只能講到這裡,要是您對食療在醫學上的運用有興趣的話,歡迎寫信給我,我們可以好好地討論討論。謝謝大家!

Continue Reading   >

政經議題

閒話中美貿易戰

Casual Talk about the Sino-American Trade War

潘藹樂
/
美國
Alexandra Pancake
ICLP第6級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閒話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2018年七月,美國總統決定對中國大幅提高關稅開始。 第二個階段是2018年九月到2019年底,中國和美國都相繼提高關稅。第三個階段是今年一月美國和中國達成一項協定。   美國總統對中國提高關稅是希望藉此能達成四個目標。 第一,讓把工廠設立在中國的製造業將工廠遷回美國。第二,由於前總統川普總統抱著重商主義的態度,因此他認為美國面對的關稅稅率與美國徵收的關稅稅率應該相同。 第三,減少中美的雙邊貿易逆差。 第四,強迫中國改變那些對世界貿易產生負面影響的各種政策,比如不重視智慧財產權。   然而,大多數的經濟學家認為提高關稅未必能達成前面的三個目標。他們的理由是,第一,根據經濟統計顯示,美國製造業的就業量降低並不是因為關稅不夠高,而是因為經濟結構的變化。第二,大多經濟學家認為如果想改善貿易失衡,提高關稅並不是適當的作法。由此可見,川普總統發動中美貿易戰的作法跟經濟學家的建議和研究沒有多大的關係。   自2018年到2019年,美國和中國都相繼提高關稅。美國給中國的最惠國關稅的稅率從平均百分之3.1提高到百分之21.8。一旦決定實行新的關稅,美國的貿易夥伴就改變了,中國被墨西哥,歐盟,臺灣,和越南取而代之。   到不久前為止,中美貿易戰不但對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而且也對全世界的經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所以美國和中國達成了一項協定。中國同意在未來兩年內購買至少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美國則降低部分關稅,從平均百分之15降到百分之7.5。   不幸的是,中國和美國達成協議之後不久,全球就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也通過了香港國安法,這讓中美關係每況愈下。隨著中美關係越來越緊張,中國對美國產品的依賴也越來越少。不過,話說回來,中美貿易協定的達成已經算是最近中美關係中最正面的一件事情了。

Continue Reading   >

健康生活

植物肉的普及化

The Popularization of Plant-based Meat

魯亨利
/
美國
Harry Solomon Rubin
ICLP第6級

  提及科技發展,我們最常聯想到的是電子產品或航太科技,而非食品科技。然而,一種新問世的科技將來很有可能完全改變人類的飲食習慣。這就是植物肉的普及化。為了讓你們更加了解這個飲食趨勢,我將扼要地介紹植物肉。   何謂植物肉?所謂的植物肉就是以植物組成類似於肉的食品。其中最普遍的材料是黃豆,但糧食植物或蘑菇也可用。此類食品不僅仿造肉的外表,也仿造肉的味道,同時富含肉的營養,甚至於肉獨特的口感以及蛋白質的含量。最近植物肉公司生產了兩類的新植物肉,一是模仿肌肉的結構。二是模仿肉的血液,切的時候會流血,吃的時候更溫潤,這類植物肉的問世是最受矚目的。   植物肉之所以那麼受歡迎是由於環保意識抬頭。隨著環保意識升高,越來越多的人吃素。不過,這個因素不能完全解釋植物肉流行的原因,主因是吃素的人多半不願意吃類似於肉的食品。因此,肉仿製品的目標消費者不是吃素的族群,而是已經習慣吃肉的消費者。因為肉被認為不太健康,許多人想要減少食肉量。此外,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酪農業消耗大量資源。為了減少資源的耗費,尤其是水資源,很多人寧可吃植物肉,也不吃動物肉。   2019年是植物肉發展的轉捩點。美國最大的快餐店之一漢堡王推出了新的食品——「不可能」公司植物肉的漢堡包。自此,別的連鎖快餐店陸續推出自己的植物肉產品。麥當勞公布,今年會比照漢堡王推出自己研發的植物肉漢堡包。許多大學餐廳也開始提供植物肉,我的學校也不例外,這是好的開始。即使,植物肉的發展剛起步,但無庸置疑,未來一定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植物肉公司與環保組織對此發展充滿期望,但目前談植物肉是否能完全取代真肉似乎仍為時尚早。有些專家認為,因為人口增長以及氣候變遷影響等問題,導致土地不夠,資源不足,主食大量減少,只有完全依賴植物才能維持人類的生活。想防堵現代生活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除了環保措施,也需要改變飲食習慣,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吃肉的習慣著手。   我之所以選擇此話題,是因為我正為一個小食品公司進行研究。那家公司暑假的時侯將推出自家生產的植物肉食品,所以最近幾個月我忙著為他們分析植物肉的市場。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成功地推出一種食品,但我們也把這個研究當做值得嘗試的一件事。

Continue Reading   >

譯作賞析

發展智慧城市的挑戰

Challenges in Evaluating the Progress of Smart Cities

夏洛文
/
美國
Roman Shemakov
ICLP第3級

成果發表

日本人對自然產的看法

The View of Japanese People on Natural Childbirth

拵井唯
/
日本
Yui Kakoi
ICLP第4級

Continue Reading   >

成果發表

台灣新浪潮電影

The La Nouvelle Vogue of Taiwanese Cinema

彭榮發
/
美國
Justin Pong
ICLP第4級

Continue Reading   >

最新消息

2021. 08. 20

暑期班結業典禮 (線上)

2021. 08. 20

期末意見調查結束

2021. 08. 18

線上離校考試 (8/16-8/18)

2021. 08. 17

線上離校考試 (8/16-8/18)

2021. 08. 16

線上離校考試 (8/16-8/18)

2021. 08. 12

12:10-12:20 團體大合照 語文中心大樓前 (暫定)

2021. 08. 12

期末意見調查開始

2021. 08. 09

期末評量周

2021. 08. 06

專題演講:
宗教之跨地域發展:漢傳佛教在東南亞之興起 - 牟傳門 博士

2021. 08. 04

期末口試 (8/2-8/4)

2021. 08. 03

期末口試 (8/2-8/4)

2021. 08. 02

期末口試 (8/2-8/4)

近期期刊

264

Oct. 1. 2024

263

Sep. 1. 2024

262

Aug. 1. 2024

261

Jul. 1. 2024

260

Jun.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