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I
C
L
P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45
Mar. 1. 2023
SCROLL

社會議題

台灣「未來的航海王」

Maritime Education in Taiwan

孟英磊
/
美國
Pierce Gissler McDonnell
ICLP第6級

電影評析

我們看不見的東西

What We Cannot See

高偉
/
美國
Liam Palmer Colwell
ICLP第6級

  要總結楊德昌最後一部電影《一一》的情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他用了將近三個小時的時間,來描述一個三代同堂的五口之家的故事。這部影片對簡家的每一位都給予了同等的重視。當我們看著他們的生活展開時,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克服的障礙。很難說這部電影的主角是誰,可是楊德昌把所有角色的個人問題和過程組合起來,構成了N.J.家族這一個全面的「主角家庭」。   電影是從一場婚禮開始,再用一場葬禮結束,呈現了人生持續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因此,有許多人認為,楊德昌的這部電影《一一》的主題就是,人們需要更深入地去瞭解生活和世界。但是楊德昌自己卻說:「並不是我們不夠瞭解世界,而是我們還不夠瞭解『人』——我們自己」。由此我們就知道,這部電影在談的是,我們生命中最缺少的其實是駕馭人際關係的能力。通過觀察洋洋這個角色,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理解這種現象。   洋洋是簡家最小的孩子,年紀雖然很小,但卻非常有洞察力。在一場戲中,洋洋問他爸爸N.J.說:「我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後面,不是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嗎?」。從表面上看,這個問題很幼稚,可是在更深入的層面上看,他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即人們往往目光短淺,缺乏充分瞭解自己的能力。在收到爸爸送的禮物,一部相機之後,他開始拍攝人們的後腦勺,他說,他要給別人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所以當觀眾在電影中看到了一個角色的後腦勺,就代表了,那個人正處在反思生命的狀態中,這個人和觀眾也都發現了一些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在電影的海報裡,洋洋也是背對著我們,所以我們知道,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電影中的許多鏡頭都是靜止的鏡頭,攝像機也不經常隨角色移動。這種拍電影的方式不僅讓電影感覺更像是洋洋的照片集,也意味著觀眾往往只能看到一個場景的一個側面或一個角度。   由於人類難以瞭解自己,因此瞭解和同情他人變得更加困難,即使與我們最親近的人相處也是如此,這也會導致人際關係發生衝突。所以,我們要努力模仿洋洋這種樂於學習的態度。我想,我們只有充分瞭解自己,才能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把握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Continue Reading   >

生活札記

我的臉被羊踩了

A Sheep Stomped on My Face

葉思雅
/
美國
Nicole Amber Evangelista
ICLP第2級

  大家好!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最少有過一個夢想。有的人希望當醫生,有的人希望像鳥一樣會飛。因為我對馬過敏,所以我小的時候特別希望我會騎馬。我的夢想是有一天可以騎馬騎得很快,快得風把我的頭髮都吹起來!不過,為了騎馬騎得很快,得花很多時間學習,所以我得穿上防護服,才不會過敏,也才學得會騎馬,可是這樣騎馬就沒那麼好玩了。小的時候這件事讓我很難過,可是有天我發現有個活動可能跟騎馬很像!   二零零六年秋天,我媽媽帶我去參加一個活動。那年,我七歲。在那裡有各種美式的秋天活動,比方說玉米田迷宮、摘蘋果、喝熱蘋果汁什麼的。那裡也可以騎羊,我很想趁這個機會實現我的夢想。我媽媽本來不太願意讓我騎羊,可是看到別的孩子騎羊以後,她就說可以了,因為那裡的羊看起來都很溫和,而且騎羊的孩子看起來都非常高興。   為了騎羊,我排了很久的隊。排到我的時候,他們忽然換了一隻羊,這隻新來的羊我是第一個騎的,誰都沒看出來牠瘋了。我騎上去的時候,牠馬上開始跳上跳下,然後我從牠的背上往前飛了出去。更可怕的是,我躺在地上的時候看到牠生氣地跑了過來,然後把牠的腳抬了起來…… 結果我的臉就被羊踩了。從那天開始,我就決定我要吃很多羊肉。 謝謝大家!

Continue Reading   >

社會議題

台灣的性別平等教育法

Taiwan's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ct

德燦烈
/
美國
Jordyn Nicole Dezago
ICLP第4級

  大家好,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一個近代的政治現象,可是在未來的歷史上一定會記載其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台灣的性別平等教育法。   雖然目前在世界上還不被承認,但台灣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仍是一件值得推崇的事。性別平等教育法解決了一個全球嚴重的性平問題,並開創了國際人權的先例。由於台灣以外的任何國家不曾通過同樣的法律,我想問,為何台灣做到了呢?隨著台灣的政治變化,可以看見原因在於社會運動。   性別平等教育法發展背後的動機可以追溯到一九八零年代和九零年代在台灣接連發生的「社會運動浪潮」。專家說,這些社會運動促使政府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其中包括:消費者運動、環保運動、勞工運動、婦女運動、原住民運動和無殼蝸牛運動。   其實,性別平等教育法只表現出台灣政策進步的其中一個面向而已。沒有那麼多社會運動,就沒有社會正義的聲浪,也可能沒有性別平等教育法。在台灣開放的過渡時期中,社運人士迫使政府把民生主義放在第一位。在台灣採取民主制度的同時,也受到很多女權主義者的影響,尤其是婦女新知基金會的創辦人,李元貞。   這些提倡女權的人士,一開始只以女權為目的,並沒有認知到為同志爭取權利其實也是平等社會的一環。由於李元貞的進步思想,使得婦女新知基金會成為同性戀者和少數族群的保護傘。   她不但提倡了女權,也推動了性別平等教育法包括多元性別傾向(LGBTQ)的人。性別平等法是由婦女新知基金會會員提出的,通過法案的過程前後長達4年,草稿一共有三份。   我簡單地解釋一下法律的演變:   台灣2004年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之前是2000年起草的「兩性平等教育法」。2003年,隨著4月20日屏東高樹國中發生葉永鋕的事件以後,法律的制定者,為了把多元性別認同與傾向納入其中,不但把法律的名稱改成了「性別平等教育法」,而且也把具有LGBTQ+的條款納入。   在2003年修改了第二次草案,終於在2004年6月獲得通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沒有性平法的前身「兩性平等教育法」以及整個80年代女權運動的巨大壓力,我們今天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就不會存在。   現在全球仍有69個國家還把同性戀行為視為犯罪,不是要坐牢,就是處死。而台灣除了保護同志,同時也提倡了多元性別教育。表面上僅是一個政策,且政策的實施仍需強化,可是從社會的立場來看,這個政策的成果很豐碩,影響也很深遠。台灣制定這個法律的背後意義就是同志在政治,社會和教育上,正式地被承認。   現在台灣是世界上性平教育的先鋒,確實值得國際社會效法。

Continue Reading   >

文史哲學

年輕人與道德教育

Young People and Moral Education

安文昊
/
美國
Adedotun Raymond Adejare
ICLP第5級

  首先,我要提出一個可討論的社會問題,這不是一場輕鬆的閒聊,而是一場非常嚴肅的對話。 雖然社會不斷地發展,新技術、新發明不斷湧現,個人的生活品質也比以前提升,但是這些所謂的發展並不代表社會道德品質的進步,而只是作為工具的新科技出現了而已,事實上,目前社會的道德品質似乎每況愈下。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不迅速改正這個傾向,只會導致社會進一步地破壞。在歷史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羅馬帝國的道德敗壞最終導致國家和社會的完全毀滅。有智慧的人都認為品德的修養比財富的蒐集更為重要,以至於還有「只有有道德的人民才能獲享自由,隨著國家變得更加腐敗和暴力,人民更需要主人。」這個說法。是的,我們都非常熟悉這些「主人」的行為。雖然這些主人,換句話說,獨裁者,他們自己並不相信道德,但是他們總是利用恐懼來創造一個看起來道德高尚的社會。實際上,這是存在那種社會中的雙重價值標準之一。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呢?在我看來,有三個主要的原因:第一,年輕人缺乏德育的養成,而上一代教孩子的時候,他們沒有仔細強調美德的重要。只要觀察就不難發現,對於管理好實際生活的事情,年輕人近來相當被動,反過來說,對於玩遊戲和使用社交媒體,卻往往心甘情願。大部分的年輕人只關心當下的樂子,根本就沒有興趣修養自己的品德。我們非常容易找到一位只從朋友的身上學習「美德」的年輕人,而從TikTok的小伙伴兒身上接受「教育」的,更是多得不得了,但是找到一位欣賞父執輩和歷史所教導的後生晚輩,簡直是鳳毛麟角。   我們思考一下這點,年輕人的道德教育往往來自他們的網路朋友們,這些網路朋友到底是誰呢?是不是那些網路朋友導致這麼多年輕女性自殺?是不是那些網路朋友導致許多年輕男性失去了主動上進的力量?不好意思,我知道了,一定是那些一直不斷發布許許多多假新聞的網路朋友們!在我看來,修養孩子的品德不是網路朋友的責任,進一步來說,也不是老師的責任,亦不是國家政府的責任,其實是父母的責任。否則孩子不會盲從那些沒有什麼道德素質的人的行為。   當然有人會問,如果沒有錢,道德教育對一個人有什麼好處呢?既然現代社會重視賺大錢,而且識別一個人有錢比他們有品德更為容易,又何必優先認真修養品德呢?賺錢是唯一重要的事嗎?甚至於品德不好也無關緊要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引出了我的第二個觀點。大多數人不了解錢到底是什麼,而且年輕人其實需要一位有智慧的老師來教他們錢到底代表什麼。年輕人似乎認為父母、社會或政府為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理所當然和應該做的。或許他們認為錢是樂趣的資本,並且擁有更多的錢就是擁有更多的幸福。而事實上,有錢不等於幸福,錢不是長在樹上的東西,也不是隨意尋找得到的寶物。歸根結底錢就是工作。貨幣則是讓人跟人更容易互相自由交換工作價值的工具。倘若極端地以錢為中心,就應該把一份工作做到極致,以至於其他人甘心情願花大錢來擁有它,這種原則應該成為良好德育的一部分。   說實話,還有一種賺大錢的方法,不是互相自由交換工作價值,而是偷取別人的勞動。無論是直接或間接,如果竊取別人的勞動又有什麼用呢?這樣做就會最終導致社會的敗壞。如果要問,德育有什麼用呢?我也想反問,誰願意免費工作?如果你只欺騙別人或偷取別人的勞動,在這種情況之下,誰願意繼續呢?反而這樣一來,大家都知道你沒有什麼品德,會造成其他人迴避你。何況,無償的工作是誰也辦不到的。   最後一個原因是,似乎多數年輕人還沒好好地掌握歷史教訓。因此,年輕人經常未能避開常見的錯誤。如果只關心現在,而不管歷史的教導,這種生活心態未免太膚淺了,何況也太容易再一次犯和過去一樣的錯誤。我們都可以依靠看許多書來了解歷史,它們都很值得學習。在我看來,德育教育還包括研究歷史。關於這個研究方式,我想留下一句值得思考的話:「有智慧的人會避開災禍。」換句話說,他們知道一個行動一旦開始,就會產生最終的結果。

Continue Reading   >

文史哲學

摺衣服的哲學

The Philosophy Behind Folding Clothes

馮原
/
美國
Jerry Feng
ICLP第6級

  我先向大家問個問題:每次洗完、烘完、或在外面曬完衣服之後,你們是感到煩惱還是快樂?是不是想到需要摺衣服時往往是抱著心不甘情不願的態度敷衍了事呢?我知道我生活周遭有些人每當聽到烘乾機的鈴聲時就會方寸大亂,這麼多衣服需要摺,哪裡有時間寫作業、玩遊戲、或跟朋友出去派對呢?摺衣服對某些人來說的確是一種苦刑,對另一些人則是一種單調的工作,可是對我而言卻是一種幸福和享受。   在多數人的眼裡,摺衣服這個活動過於呆板,近乎公式化,甚至還缺乏創造力。我認為這種觀點未免太膚淺了,也無法跟我的觀點發生共鳴,以至於無法於我心有戚戚焉。如果我們超越這種常識性、淺薄的判斷,進一步來分析,就可以發現摺衣服的過程也有它的獨到之處。   摺衣服的獨到之處如同在寫一個故事一樣,它的內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有襪子、襯衫、外套、短褲、長褲等等內容,每一個種類的衣服都在我們身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衣服堆的表面雖然淺顯而且容易理解、但是細看它的內容卻又深奧許多。舉例來說,襯衫與小外套扮演的角色就像一個模特,讓我們看上去更時尚,同時也可以跟很多不同類別的衣服組合,可是它只顧我們外表形象,不會為我們保暖。然而相比之下一件既大又厚的風衣、雨衣,以至於厚外套所扮演的角色則是一個騎士,可能沒有那麼好看,但是能保護我們全部的身體。不管如何,到了最後,都得脫下來洗一洗再按照它們的料子的需求,用專門的方法洗、烘,和摺疊。   還有,如同一個故事的敘述方式,摺衣服的順序也五花八門,形形色色。我們看到床上擺好的衣服堆時,要思考用何種方法來摺,就如同敘述一個故事一樣,有不同的方式,你可以自己決定如何使用不同敘述法來因應我們面前的挑戰。一般人沒有想像力,隨便地摺衣服,沒有按照什麼順序,平鋪直敘的。若是由我來看,我會想到這次我會按照顏色類別來摺衣服,先是紅色、黑色、白色、藍色等等。除了顏色以外每件衣服也有種類的分別,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先把長褲子摺好放在一起,再把短褲子摺好放在一起,短袖長袖襯衫放在一起等等,然後最後每種衣服都摺完以後再放到櫃子裡等等。   除了把摺衣服的過程當作一個故事以外,對我而言,摺衣服、疊衣服也算是取代了我平常休息時看手機或玩兒遊戲的娛樂。摺衣服的過程可以令我心曠神怡,一邊聽輕鬆的音樂一邊整理我豐富多彩的衣服可以放鬆我的心情。這就好比我每個禮拜的冥想時間一樣。   我知道對摺衣服這個活動固然很少有客觀的見解,況且聲稱它是一種幸福的人更是鳳毛麟角。然而我仍然得說摺衣服的過程對我有崇高的價值,這沒有絲毫誇張。我希望大家聽完我的演講,回去洗、烘、曬、摺衣服時會從一個新的角度著眼,可能也會跟我一樣,摺衣服時會享受到另一種意義的榮華富貴。

Continue Reading   >

藝文視角

美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Beauty

戴傑
/
美國
Jacob Joseph Davis
ICLP第5級

  每當人看到一座明媚的山或者一條秀麗的河的時候,就知道美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帶出深度感動,甚至有時候還能調整人的生活志向的。美的確有一種強烈的影響力,只要願意觀察,就不難發現,有許多詩人和藝術家都是從大自然中獲得靈感的,而歷史上有不少美麗的女性也引發了大國之間的戰爭。有人學習美學既是為了探索自己的興趣,也是為了充實自己的生活。莫內(Monet)、畢卡索(Picasso)、羅斯科(Rothko) 這些藝術家一生的追求都顯示對美的追求這個目標,是值得一輩子去努力的。然而,會致力於掌握美學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實際上一般人對美的看法往往僅僅只是「所謂美就是好看的東西」這樣一句話而已。   那麼在人的生活中美到底能夠扮演什麼角色呢?對藝術家來說,自然之美鼓勵他上進,藝術家一旦無法找到美,他的生活似乎連重心都會失去。因此,欣賞以及創造美就變成了這些人生命中唯一的目標,他們只顧這個目的,而不在乎其他任何的事情,於是,他們對美的興趣好像就成為了一種癮頭。儘管世界上確實存在這樣的人,但是畢竟不是多數。在一般人的生活中,美提供大家可以輕鬆地欣賞東西的機會,而且讓他們獲得愉快的感覺。某些種類的美會對某些人有深刻的影響,而對其他的人則不一定有相同的影響,對此,大家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真的是生命中的一種無法回答的奧秘。   不過,有一個事實是肯定的,那就是,要是人生活中缺乏美,他對於生活往往都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勉強應付的。   有哲學家認為,美學欣賞除了功能以外,也有助於修養品行。美和個人道德如何發生關係呢?那就要從心理學說起了。有學者提出,如果一個人習慣了生活中有美,那麼他們遇到並不明顯美好的情況時,還是會想辦法追尋美,無論是在自然或人的表面上或者是在心裡。這個習慣鼓勵人抱著更樂觀且積極的態度,因為他們會一直追尋美好的事情,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去預期那些可能發生的壞事上。從這個理由著眼,雖然在家裡有一幅好看的畫只是一件小事,但是這幅畫卻可能會幫助人改變對生活的角度,甚至提高他們本身的素質。美,無論是成為個人的生活目的或者是只是成為比較小的事,都值得存在於所有人的生活之中,沒有美的生活,未免太可惜了!

Continue Reading   >

成果發表

我與老家的關聯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yself and My Old Home

安瑤
/
美國
Anna Leila Williams
ICLP第5級

Continue Reading   >

最新消息

2023. 03. 20

學期中間假 (3/20-3/24)

2023. 03. 17

冬季班結業日

2023. 03. 05

華語文能力測驗

2023. 03. 05

淡水半日遊

2023. 03. 04

華語文能力測驗

2023. 03. 03

12:10-13:00, R447
【專題演講】 美中台關係動態: 戰略競爭與潛在衝突
蔡中民 教授

2023. 03. 01

期末評量週

近期期刊

267

Jan. 2. 2025

266

Dec. 1. 2024

265

Nov. 1. 2024

264

Oct. 1. 2024

263

Sep. 1. 2024